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方興未艾的藝術性實踐課題,它的逐步興起與不斷推廣,充分體現了新形勢下廣大師生在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好發展態勢。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新課程資源觀”的有效引領和有力推動下,各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教育教學源源不斷地注入了非常新鮮而又極其生動的活力元素。然而,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經歷一個逐步推進和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課程資源現象同樣也不例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類型途徑教學相長
在學校教育中,這既是“學與用”“知與行”的和諧統一,也是“師與生”“教與學”的和諧相長?!罢Z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本驼Z文教學來說,基礎教材是“渠”,拓展延伸是“水”;課堂教學是“渠”,社會生活是“水”。我們只有把教材教學與拓展延伸相結合,把“小課堂”與“大社會”相結合,才能開通一條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的“活水渠道”。這正是在強調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它的基本類型和有效途徑主要有哪些呢?
一、善于在基礎教材和課堂教學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理論和實踐表明,這此“例子”作品不僅是課程教學和課堂活動的主要依據,而且是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第一板塊”。我們有什么理由對它說“不”呢?
(1)從教材內容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凡是基礎教材中的經典語篇,無論古今中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引人想象的“空白”現象,這正是值得我們深加挖掘之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有效地進行“深度挖掘”或“二次開發”,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
(2)從圖文互動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課文插圖屬于一種“非連續性閱讀材料”,是文本內容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色彩艷麗、意蘊豐厚的課文插圖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又能積極啟發他們的學習思維和想象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圖文互動”形式,教師可以有效加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力度。以《嫦娥奔月》為例。文中的“嫦娥奔月飛天圖”刻畫了嫦娥在智斗奸人逢蒙后飛向月球的美麗形象,這與第六自然段的內容相吻合。有鑒于此,筆者讓小學生結合圖中形象和文中所講,合理地想象“嫦娥在飛奔中可能會想些什么”。學生在圖文互動中更加體悟到主人公“機智勇敢、為民造?!钡木衿焚|。
?。?)從標點符號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以《孔子游春》為例:一是文中第二自然段末尾有一個省略號,意在表明大自然的形象非常豐富,如“滾滾的雷聲是她走動的腳步”“絲絲的春雨是她哺育萬物的乳汁”“皚皚的白雪是她送給大地的棉衾”等;二是第九自然段中省略了“孔子論水”的其他內容,為我們留下了“見仁見智”的無限遐想。課堂教學中,筆者激勵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各自的實際認知和生活經驗,“想一想水還有哪些方面的‘君子’品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善教者總是能組織并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些省略號的拓展與延伸,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其思維和想象能力,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課程資源意識。
二、善于在拓展延伸和生活鏈接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過去教科書是語文學習的教科書,如今社會生活則是語文學習的教科書。”這既是教育業內人士對新時代語文教學情勢的對比和研判,也是對今后語文教學作出的一種戰略性指向和戰術性指導。
?。?)從課堂拓展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堅持以教材為主要依據,以課堂教學為重要陣地,善于把“小課堂”與“大社會”相互滲透并有機融合起來,積極開展“語文生活化”“生活化語文”教學活動,這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礎性工程和最直接做法。比如在《人類的老師》一文的教學中,在課堂導入環節,筆者沒有直接進入文本教學程序,而是首先與小學生“嘮嗑”,如根據鋸齒草或螳螂臂發明鋸子、根據魚鰭發明船槳等仿生學例子,從而得出一個結論—“許多自然生物真是人類的‘老師’啊”,然后問問學生還認識哪此“人類的老師”,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期待心理。教學結束后,可讓大家在課后繼續尋找相關實例,以不斷地拓展學習視野。
?。?)從校園生活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這種教育不僅包括知識學習、技能培養和情感修養,而且包括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正所謂——“校園是學生成長的‘第二家庭’,是錘煉學生生活能力的‘微型社會’?!必S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更是小學生自覺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途徑。比如,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活潑生動的課間活動,喜聞樂見的各類文藝活動和爭先創優的PK賽事,發生在師生、同學之間的喜怒哀樂現象,以及每天都在進行的值勤活動等,所有這些,只要我們認真引導,它們就都是有利于促進語文學習的課程資源。
(3)從校外生活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對于小學生來說,校外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三個方面。無論哪一種類型的校外生活,都能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成為涵養并滋潤語文多元化學習的“源頭活水”。
三、善于在動態生成和科技汲取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給學生一片天地,他們就能還你奇跡?!毙W生天性活潑且富有活力,往往在不經意間會給教師一些驚喜。
(1)從學生動態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學生是無可置疑的“學習主體”。不僅如此,他們與教師一樣,是課程資源與開發的“同等主體”,其本身及其學習活動中蘊藏著多姿多彩、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
?。?)從教師動態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教師既是課程教學的主導者和引領者,又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體力量和主要責任者,其生活閱歷與積淀、業務學習與體會、教育經驗與總結、教學靈感與反思等,同樣是一種不容忽視且非常珍貴的課程資源素材。
(3)從科技汲取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F代教育技術不僅為課程教學提供了融“音、像、圖、文、動”為一體的良好支撐,而且以其海量儲備、更新靈活、操作便捷等優勢功能成為目前最為豐富、最具實力、最有潛能的課程資源“寶庫”。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積極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這不僅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我們應為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5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