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關高效課堂的創設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階段是英語教學的提速階段,在這一階段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以及素養能力基礎,學生在下個階段才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英語知識學習,達成學習目標。因此文章將對初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展開分析,推動教學改革。
【關鍵詞】初中教學 英語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00-01
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英語成為了全球通用的溝通語言,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也愈發體現出來,特別是在初中階段,英語教學進入加速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高節奏英語學習,教師必須要確保課堂有效性,才能讓學生有更理想的學習成果。因此文中將針對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打造策略進行分析,這有利于達成英語教學的目標。
一、課前的導入
課前導入環節是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的關鍵環節,教師的導入設計,決定著后續的教學效果,其影響并非一時,而是貫穿整堂課當中。因此教師必須要更加認真的規劃設計課前導入環節,讓學生以更飽滿的情緒投入課堂。例如在學習動物相關的詞匯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前進行動物園的游戲,可以各自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如獅子、老虎、企鵝等等,調動起學生的情緒,之后再去講解相關內容,學生會情緒更高。除此之外,當前在網絡信息平臺上也有許多的課前導入短片以及游戲,教師都可以加以利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全身心投入進來,成為參與者,而非服從者,這樣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也是最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此外教師還應當注意的是不要把自身的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上影響授課,這會很大程度打擊學生的熱情,只有教師以更加飽滿熱情的狀態去引導學生,學生才會真正擺脫束縛,擺脫緊張感,投入課堂[1]。
二、課堂情境的建設
課堂情境的建設,是各科教學的關鍵一步,有了生動的課堂情境,才能讓學生更迅速的投入進來,代入角色,代入環境,英語教學亦是如此。因此教師應當以更具創新性的方式,去構建起更立體的課堂情境。特別是對于一些較為晦澀的,學生不好理解的詞匯或是語法,更要利用情境去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加快理解,讓理論接近現實。例如在學習包含對話劇情的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將文章作為舞臺劇進行演出。在實際排練演出的過程中,隨著練習越來越多,學生也會逐漸將自身代入人物,代入劇情,會更加投入的去演繹一個人物,一段劇情。這樣的引導方式毫無疑問是符合學生自我表達需求以及認知需求的。對于教師與學生來說,都是能夠減輕負擔的學習方式。
三、課后的評價
課后評價是各科課程體系當中必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對于學生來說,教師與他人的評價,影響著其對于自身的認知,包括自身的能力、短板以及后續的學習方向等等,所以教師對于課堂評價足夠重視,才能得到更理想的教學成果。為了保證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更好的運用自身的能力,彌補不足,教師應當更加客觀的、激勵性的進行課后評價。所謂激勵,并不是完全不談及學生的不足,而是不要過分苛刻的糾結于學生的不足,例如學生的英語發音不夠標準,但是寫作能力很強,語法詞匯應用嫻熟,這亦是其優勢。而發音不準這一短板,也不能夠用于否認其其他能力的存在。而是要提示學生其尚有優化空間,對于每個學生都客觀分析,不捧不踩,同時幫助其認識到優點與不足,學生才能擺正心態去學習,而不是受到打擊一蹶不振,這是最有利的評價。
四、課下的延伸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母語化的環境,才能得到更理想的成果,而母語化的環境,最為基礎的一個特征,便是不僅僅存在于某個時間段或是某個地點,而就是我們當前所處的環境,是生活中的每個瞬間。英語學習也是如此。所以為了讓英語滲透進學生的生活,教師必須要首先擺脫時間、空間、內容與人的局限。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下,教師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去幫助學生尋找英語交流的伙伴,例如可以在課下給學生布置一些自由研究的課題,讓學生去與同學共同配合展開研究討論,可以指引學生學會在家長的監督下,在線上的正規國際性社交平臺上去與英語母語國家的人去進行交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帶有口音的英語很容易影響學生的發音,所以教師可以事先進行一定的篩選合作,為學生提供一個更有效的交流空間[2]。
五、結語
初中英語教學目標在于對學生知識與能力基礎的進一步強化,讓學生更加自信的面對后續的知識學習,英語知識亦是如此。因此文章進一步分析了英語課堂的有效性強化策略,望作為教學的有利意見。
參考文獻:
[1]徐坤安.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8(34):49.
[2]瞿巧燕.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8(06):1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