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道”融生活 “法”在身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從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現狀入手,研究了其中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  道德與法治教育  改善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77-02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任何時代道德與法制的教育都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有利于把學生引入正確的道路。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育至關重要。
  一、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指導,在教學實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缺乏必要的教學目標設置,部分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不夠重視,認為隨便教一教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堂在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重要性。隨性而至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降低了課堂的有效性,學生能夠掌握的導致與法制知識有限。
  2.教學觀念落后
  小學中年級學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開始學會自己判斷和學習問題。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核心,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只能被動地接收教師傳輸的知識,學習積極性下降,課堂氣氛沉悶,使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不高。
  3.教學方法單一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使得教學事半功倍,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屬于素質教育,部分教室覺得照這課本把知識教給學生就行了,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教學方法,這種認識顯然是比較落后的。小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對新奇的事物比較好奇,但是這種好奇心只針對他們能夠理解的內容,對于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抽象事物,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如果不聯系現實進行講解,學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
  4.課后練習流于形式
  課后練習作為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它需要學生在理解知識后在生活中運用,以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和理解。部分教師布置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作業以形式化的抄寫為主,學生不能通過做作業提升自己的能力,作業就形同虛設。
  二、小學中年級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的改善途徑
  1.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約束學生行為,使之朝著積極健康道路發展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前做好教學準備,通過教學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使學生領悟什么樣的道理?都要在教學目標中予以明確,細化到每一堂課。課堂目標的設置既要符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在要求,又要符合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打造高效課堂。
  2.更新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改革杜教學觀念的更新。在現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
  合作精神是道德教育的重點,在對《我的朋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小組成員共同創作一幅“好伙伴”主題的手抄報,要求圖文并茂。學生積極參與,先是一同商量手抄板的排版,然后合理分工,擅長畫畫的學生負責手抄報的圖畫,擅長寫字的學生負責主要的文字內容,其他學生負責圖案、文字部分的采集以及其他工作,最后形成一幅內容齊備、形式生動的“好朋友”主題手抄報,在這樣的過程中,既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又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可謂一舉兩得。
  3.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求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無法順利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理論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將課本上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借助學生有限的生活經驗,建立從生活到理論學習的連接通道,使理論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
  4.改變課后作業的形式,創建實踐化的鞏固練習
  鑒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注重實踐的特性,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要以實踐活動為主,聯系當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他們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如在學習遵守交通法律法規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布置“斑馬線上的守護者”的小任務,組織學生在十字路口疏導行人交通,對于不顧交通信號紅燈,橫闖馬路的行人進行制止,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形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布置的實踐活動必須切實可行,教師要對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渠道幫助,同時也要保障學生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杜欣垣.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提高學生道德水平[J].教育觀察,2018(18):107-108.
  [2]劉瑩.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7):226-2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3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