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道”融生活“法”在身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對于小學生來講,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生活中接觸的方方面面都是密不可分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是通過生動豐富的案例,使學生對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丑現象建立一個基本的認知,教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引導小學生在多元價值的矛盾和沖突中,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而為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育內容要聯系生活
  小學生對道德的認識和判斷還十分膚淺,需要借助具體的道德生活情境來加深理解。教師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要避免一味枯燥的說教,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提倡將抽象的教學內容進行具體化,通過各類案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學生課堂學習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直接經驗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情感中實現思想的頓悟。如學習《我愛爸爸媽媽》相關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組圖片:第一幅是一個孩子在超市里哭鬧,媽媽就是不給他買汽車玩具;第二幅是一個小女孩要去玩水,爸爸不給,小女孩發脾氣。教師組織學生先對圖片展開解讀,并給出具體思考問題:這兩個孩子的媽媽爸爸是不是不愛孩子呢?學生開始了熱議,很快就給出了共性認知:第一幅圖畫中的媽媽不給孩子買玩具,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很可能是這個玩具不適合她的孩子玩,也可能是家里有太多類似的玩具,沒有必要再買。這不能說媽媽就不愛自己的孩子。第二個圖片,小女孩要玩水,爸爸不允許。這更是爸爸愛護孩子的行為。
  由此看出學生對父母的做法給出了理解和正面解讀,說明教師引導是適當的。當學生達成學習認知之后,相信在平時生活中,就不會像案例里的孩子一樣無理取鬧了,這才能達到我們追求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目標要聯系生活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對教學目標進行精細化設計,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個性需求,在具體教學執行時,教師引導學生到校園中展開多重觀察活動,并組織學生對觀察信息展開集體分析推演,以形成直觀性學習成效。學習《可愛的校園》時,教師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新發現,對校園文明展開深度研究。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大增,并獲得極為豐富的學習認知。這一課制定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展開實地觀察,討論我們校園的特點,特別是對校園文明、校園秩序展開具體討論,讓學生認識校園設施,以及校規校訓等內容,掌握基本的校園制度意識,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的情結,讓課堂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更強。
  三、教育訓練要聯系生活
  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認知,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個性特征,體現生活認知的地域性,以照顧學生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實際。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為切入點來選擇所要講述的案例,有利于知識的內化與道德素養的提高,《老師,您好》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認知極為貼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展示活動,對老師發出由衷的贊美。有學生利用拍照形式展示教師工作情境,并通過對照片展開細致解讀,表達對老師的問候。也有學生搜集一些精美名言,為老師制作電子賀卡,表達對老師的敬仰之情。還有學生想通過歌聲,唱出自己的心聲。課堂展開后,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提升,課堂學習氣氛被成功點燃。師生互動頻繁和諧,學生思想品質獲得洗禮 。
  綜上所述,首先教師要巧設情境問題,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內化成為自己的道德素養。其次,教師加強多媒體設備的應用。通過形象的圖片和視頻聲音效果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學會知識。
  思想教學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從創設生活教學情境、增設生活實踐等方面著手,暢通生活化教學相關路徑,運用多種方法把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為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5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