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營造林技術在林業建設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營造林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不斷推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重視造林技術并且加強營造林的建設工作,以此保障林業經濟以及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就營造林技術在林業建設中的應用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關鍵詞:營造林技術;林業生產;應用
  1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應用中的關鍵內容
  1.1防治病蟲害
  對于林場來說,林木的病蟲害是林木中的重大風險。通常情況下,林場中出現病蟲害時,易迅速蔓延,甚至波及到各個品種的樹木。要想保護好造林場內樹木,就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于不同類型的樹木,應該運用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方案,預防病蟲害問題的產生。此外,在種植樹苗時,需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樹木,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出現病蟲害的風險,降低病蟲害的預防成本。
  1.2林木管理
  在對林場進行管理時,需要合理密植。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科學地對樹木進行排列及種植,一旦發現死苗及病苗,應及時進行挖除及補植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營造林技術。在種植樹苗時,要采集、收集樹苗的成長數據,在確保人工種植的基礎上,落實營造林的及時保護,將林場的樹木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推動林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當地政府還應該給予林場應有的技術支持及政策支持,有關林業部門還需要及時與營林管護人員進行溝通,傳播最為科學的樹木種植及養護技術,以提高造林場的整體種植效果。
  2營造林技術案例分析
  通過分析發現,造林工程建設過程中所面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營造林實施方案,無法做到對各方面工作的協調及分析,從而使得綠化造林的成活率低,綠化效果不理想。造林工程作為一種綠化活動,能夠有效預防水土流失現象。該項工程的開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術,比如,需要依據種植地的氣候條件及自然環境選擇相應的樹種。在種植前,制定出較為完善的造林計劃,選擇較好的樹苗等級,確保營造林的整體成活率。此外,還需要確保樹苗運輸方式的合理性,避免在對樹苗運輸及保存期間出現幼苗損傷的現象,以提升種植成活率。
  3營造林技術在林業發展中不同跡地的應用
  3.1造林方面應用
  造林工作主要包含林地的清理、整地、定植以及追肥等各項工作。在清理林地時,應按照造林樹種類型的不同,選擇對應的清理方式。如造林樹種為陽性,需選擇煉山的清理方式,先劈倒林地內的全部雜草灌木,將其曬干,然后在沒有風的早上或清晨進行煉山。如造林樹種為陰性,需選擇不煉山的清理方法,劈倒造林地中的全部灌木,并且使伐根低于10cm,這樣利于造林之后的苗木生長。整地也需要按照不同的造林樹種,選擇對應的整地方式,馬尾松裸根苗造林需要選擇一鋤法暗坑造林,而杉木裸根苗以及其他樹種的營養杯苗需要使用挖明坑整地的造林方式。造林的密度會由于造林的培育周期以及樹種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情況下,短輪伐期的針葉樹種造林密度為200株/667m2,而長輪伐期的闊葉樹種造林密度為167株/667m2或112株/667m2。定植技術也會由于苗木的種類不同而不同,裸根苗需要修剪好苗木根系,使用黃泥漿蘸根后再種植。苗木定植時,需確保苗木苗正、深栽并且根舒。營養杯苗需要盡可能確保營養杯泥不散,并且不破壞根系。通常情況下,通常情況下撫育在造林之前的3年每年2次,陽性樹種的撫育需要使用全鏟草的方法,并將草根全部翻起,需將第1次鏟草時間安排在6~7月,第2次鏟草時間安排在9~10月;陰性樹種需要使用穴鏟,并將直徑在80cm內的雜草鏟除干凈,對于穴之外的雜草,需要用劈刀劈倒,確保草根低于10cm,陰性樹種鏟草的時間和陽性樹種鏟草的時間不一致。追肥是樹木生長的需要,通常情況下,追肥需要在造林前3年完成,追肥量需求較大,每年約500g/株,非速生豐產樹種每年約250g/株,追肥時間安排在第1次撫育后馬上進行,追肥溝在樹兩邊滴水線下挖20cm×20cm×20cm,追肥后覆土。
  3.2營造林技術在火燒跡地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在火燒跡地使用營造林技術,在進行營造林之前需要做好地區的清理工作,清理完成后需要科學合理地做好整片跡地的規劃工作,按照地區的環境以及生長條件,選擇對應的植株進行種植。為了促進林木的生長以及防止病蟲害的發生,需要選擇混交樹種進行種植。選擇混交樹種時,需按照火燒跡地林木的實際情況,選擇區域內的樹木種類以及樹木比例,以有效確保區域生態的穩定性。與此同時,在建設營造林之前,需要嚴格把控樹穴的大小,種植混交樹種時,應選擇80cm×80cm×20cm的樹穴開展補植工作,在此過程中還應該要做好闊葉樹種的保留工作。通常情況下,應選擇桉樹及樟樹等具有較強的抗蟲害能力的樹種,以有效提升樹種的成活率。除此之外,在開展植株種植過程中,需要保障植株間的均勻性以及合理性,確保所有的樹木都能夠吸收充足的光照及養分,保證樹木的良好生長。
  3.3營造林技術在采伐跡地的應用
  將營造林技術應用于采伐跡地中,應注重樹苗的選育。因樹種有著不同的類型,其伐樁萌芽的更新能力會有所不同。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不同采伐跡地的合理研究及分析工作,明確不同樹種以及不同伐樁之間的密度,保證植株的成活率。與此同時,在營造林建設過程中,一旦伐樁之間存在較大的間距,需要合理補種,確保營造林建設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在選擇樹種的過程中,應該將采伐跡地原來的樹種當成主要的參照物,盡可能選擇楓香闊葉樹苗以及樟樹等有著較強的抗病蟲能力的樹種,補植密度控制在900株/hm2的范圍內。如選擇杉木,因其更新能力比較弱,補植密度應控制在1000株/hm2。
  4結語
  總之,營造林作為我國林業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保障民生以及促進社會發展以及維持生態平衡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加強對林業營造林技術的重視程度,建立完善的營造林運營體制,不斷提升營造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促進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