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野花組合營建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結合實踐與應用的基礎上,詳細介紹野花組合的植物選擇、地塊整理、組合播種、灌溉、間苗、除草等栽培養護管理過程,并針對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花卉組合;栽培與應用;養護管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野生花卉是構成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植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作為培育和研究新品種的種質資源和構成生態觀賞景觀的優秀資源。野花組合營建要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礎上,在充分研究營建地與花卉種類的契合度之后,運用有科學性的指導方法進行播種管理,以達到將自然引入城市,城市融于自然的目的。
  1野花組合營建技術
  1.1場地選擇
  對場地進行分析處理,是在進行播種試驗前的必由之路,包括對場地土壤類型、pH值、N、P、K及微量元素、濕度、疏松程度、海拔、光照強度、環境溫度測定。大部分植物喜歡中性或者偏酸性疏松壤土,不同植物對于光照、養分、溫濕度等環境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1.2植物的選擇
  野花組合植物種子的來源主要有2種形式同:①利用已經引種馴化的花卉品種模擬自然生境,達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景觀效果。這種選種方式更加成熟易操作,成功率高,且景觀效果良好,側重于野生花卉的應用推廣。②對未普及的野生花卉引種馴化后進行混播。在種子成熟的季節,在野外進行花卉種子的采集,在引種馴化后混合播種,其更加關注花卉的引種馴化方面。這種選種方式更加貼近自然情況下生長的植物群落,富有野趣。未經馴化的品種可能會產生不適合觀賞的效果,存在一定的風險。
  混播植物種類的確定和對不同野生花卉種類的了解程度是營建一個長期穩定的野花草地的必要元素。場地和鄰近區域現有的野生花卉種類及當地關于野生花卉的文獻都可以為混播種類的選擇提供方向。根據不同場地的情況及景觀要求,可以在考慮野生花卉對場地的適應性,花色、花期等觀賞性,降溫增濕等生態性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花卉種類(表1)。
  在組合營建時,通過綜合野花組合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花卉的觀賞特性、養護管理難易等方面,篩選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養護管理方便、有一定生態保護作用,如吸引授粉蟲、促進其他植物生長等的花卉品種。選用一串紅、波斯菊、金雞菊、百日菊、藍薊、虞美人、大花飛燕草、福祿考8種一二年生花卉,紫花苜蓿、滿天星、宿根藍亞麻、百里香4種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常夏石竹進行組合播種。
  不同植物搭配種植既避免單一景觀引起的視覺疲勞,又延長了觀賞期,做到多季有景。波斯菊、百日菊、一串紅是長花期植物,虞美人、金雞菊、大花飛燕草等花型優雅、花色艷麗,宿根藍亞麻、藍薊、紫花苜蓿有極高的生態學價值,是優良的農田緩沖帶植物,百里香、福祿考、常夏石竹植株矮小、花型獨特,在豎直方向上可以平衡景觀結構?!耙?多”的花卉選擇方式使花卉的組合價值突出,最大限度地展示花卉的特點。
  1.3播種技術
  1.3.1播種時間。不同的播種時間會給野花組合帶來不同的景觀感受。播種時,應提前對不易出苗的種子進行催芽處理。不同的種子有著不同的生長溫度,一年生花卉一般選擇春播,以期獲得更佳的景觀效果;多年生花卉一般推薦秋播,為種子打破休眠提供充足的條件?;ɑ芊N子一般較小,下雨造成的土壤結塊會對種子出苗造成極大影響,在播種時要選擇晴朗無風且3天內無雨的天氣。北方地區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進行。1.3.2播種密度。播種密度是野花組合營建的核心,適宜的播種密度,可以營造既貼合自然又觀賞性良好的景觀。播種量和花卉出苗成活率決定植物群落的密度。播種量太小,會使植物的覆蓋率過低,易被雜草入侵,影響景觀效果;播種量過大,可能導致群落在生長后期出現種間的惡性競爭,個別速生品種生長旺盛侵擾弱勢的種類,并使大部分多年生花卉出現萌發受阻、生長不良的現象。過高的播種量會降低出苗成活率。有研究者發現,若按推薦播種量的4倍進行播種,出苗的種類會大幅度減少,過高的種子量會使優勢品種占據大量的生存空間。一般在野花組合營建時按照1.5~3g/m2的密度或推薦播種量的1.5倍進行播種。即使是同一個野花組合配比,播種量也要根據建植地立地條件、景觀效果的要求、雜草控制情況進行調節。1.3.3播種流程。野花組合的播種方式主要有撒播、條播、點播3種,具體選擇依據地塊形狀及效果要求。此次育苗方式選擇實施過程簡單,營建效果較佳的條播。①除草:首先把播種區內雜草采用人工或機械清除干凈,并及時將雜草移出播種區;②灌溉:對干燥的土地進行灌溉,增加土壤濕度,提高出苗率;③整平:待土壤微干,對高低不齊的地塊進行整平,把大土塊移出;④整畦:根據實際需要規劃種植區域;⑤開溝:以溝間距30cm的寬度進行播種,深度在1.5~2.0cm,可根據花卉種子大小調整開溝深度;⑥播種:將要播種的花卉種子混合均勻,在播種過程中不斷攪拌,防止種子因大小差別造成分層;⑦覆土:覆土0.5~1cm(其中虞美人等種子極小品種,不覆土或少量覆土);⑧壓溝:覆土后,適當鎮壓土壤,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⑨覆蓋:最后在地塊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抑制雜草的生長,避免種子被風吹走以及野生動物的覓食,延長花期,增加密度。
  1.4后期管理技術
  大多數野花的適應性極強,不需要精細管理,適合應用在城鄉綠化中。
  1.4.1澆水灌溉。播種后使用小噴壺于早晚淋水,避免出現由于灌水而造成的種子浮出土表的情況。待種子出苗后,撤去覆蓋物,繼續使用噴壺澆水,在出苗期內一直保持土壤表面濕潤。直幼苗大約長至30cm。改為1~2天1次的人工噴灌,并逐漸減少灌溉量,最后保持1周澆1次透水,在噴灌時期盡量下午澆水,減少水分蒸發。
  1.4.2間苗、摘心。為了保證花卉株型優美、增大開花量、延遲開花期等,應對生長密集的組合進行間苗處理,對部分花卉進行摘心、摘葉等處理舊。如滿天星在長至7~8片葉子時摘心,宿根藍亞麻在長至6cm左右去頂等等。   1.4.3除草??刂齐s草是營建成功的野花草地的關鍵,雜草會搶占花卉的生長空間,對野花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從營建之初就進行雜草的處理,在對場地除草后,對場地進行深翻土清根處理,把場地內遺留在土壤內的植物根系清理出場地,去除約15cm的表土,進行底土播種。在生長過程中,在播種的第20~40天時進行除草。這段時間內的植物已經出苗,但根系未穩,在這段時間內除草,可以最大限度地根除場地內的雜草。此外,播種前還可以采用太陽能高溫除草、土壤熏蒸消毒劑除草、廣譜除草劑除草等多種方法。
  1.4.4補種。野花組合中,各個品種的出苗率不盡相同,為了保證野花組合的覆蓋率與景觀觀賞性,延長花期,減少雜草等的生長空間,需要在大部分種子出苗后對未出苗的品種進行補播。補種時要避免對已出苗品種造成傷害。通常在秋天對多年生野花進行補播,在早春對一年生野花進行補播。
  2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波斯菊、百日草、苜蓿等花卉適應性強,生長繁密且植株或高大或密集,競爭強勢,成為組合中的優勢種,搶占生長資源,不利于景觀的建設。建議在應用時適當減少這些優勢種的播種密度,營造視覺平衡的景觀。
  由于試驗地屬于廢棄地,地塊內殘存大量雜草種子。雖然在播種之前對土地進行移土除草處理并定期除草,但在整個營造期內,在試驗地中仍然存在雜草。建議在營建野花組合前對營建地提前1~2年對雜草進行預處理,或者在播種野花組合前利用強力除草劑進行除草。
  3結語
  近幾十年來,生態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生態文明”的建設,使得人們越來越注意生態景觀建設,對于野生植物的應用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于野生植物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從單純的野生花卉資源調查,到嘗試進行引種馴化,進而更加關注其生態效益,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
  在我國野花組合雖然起步較晚,但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其景觀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使其在未來的景觀構建中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應用花卉時,需要明確如何篩選利用野生花卉資源,形成優美景觀、穩定生態系統;如何配置野花組合產生可持續的生態景觀,構建生態文明城市;如何在應用推廣野花組合時正確的建植與管理,節約資源,創造經濟價值。以上都是野花組合應用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