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揚州公園綠地體系看城市特色景觀的營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梳理揚州公園綠地現有的規模、分布及其原有骨架構成的基礎上,對揚州公園綠地體系進行特色分析。試圖從揚州公園綠地體系營建的視角中找到城市特色景觀的營建建議。關鍵詞:園林;揚州;特色景觀;公園綠地
  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擴張,原本相對獨特的區域特色逐漸被淡化,地域特色正在衰退乃至喪失。“千城一面”的現狀使得人們著眼于城市特色景觀的營建,開始強調城市的獨特性。吳良鏞先生指出:“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野,特色是歷史的構成,特色是文化的積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結,特色是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因此它能引起人們不同的感受,心靈上的共鳴,感情上的陶醉”閉。
  公園綠地作為城市不可或缺的構成因素,在承擔著城市綠肺作用的同時,也是城市特色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階段城市建設進程越發均質統一的背景下,一個城市的公園綠地體系應如何去營建城市的特色景觀,形成其獨特的城市體驗和城市名片。
  1綠楊城郭,千年揚州
  清代詩人王漁洋在《浣溪沙·虹橋懷古》里的一句詞:“北部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弊源耍熬G楊城郭”便成了揚州的代名詞。揚州園林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營造技藝和強烈的自身特點,在中國園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78年,概括起來為:西漢始建,構景城北;隋唐初興,宅園如林;宋元復筑,清逸有致;明清鼎盛,宏麗輝煌。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由此可見,揚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史上曾風光無限,獨占鰲頭。同樣,有著深厚底蘊的揚州園林在當代也可謂發展迅速。揚州先后獲得國家森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融合了南北風格,獨具特色的揚州園林在揚州城市特色景觀的營建上功不可沒,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研究對象界定及其現狀梳理
  2.1研究對象的范圍
  在城市建成區內的公園綠地最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城市園林,兩者在本文里的概念和范圍可以互替。在《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 85-2017)中,將公園綠地(G1)定義為:向公眾開放,以游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景觀、文教和應急避險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功能和服務設施的綠地。公園綠地(G1)大類包含4個中類,分別是綜合公園(G11)、社區公園(G12)、專類公園(G13)、游園(G14)。鑒于專類公園(G13)在實際中覆蓋范圍廣、時間跨度大,而游園(G14)有體量過小、數量繁多的特點,本文中研究的公園綠地體系特指揚州市中心城區(啟揚高速、寧揚高速和京滬高速圍和的城區范圍)內Gll和G122個中類的公園綠地。
  2.2揚州公園綠地的現狀分析
  2.2.1類別及規模。截至2018年底,揚州市共有60個Gll和G12類公園綠地,其中綜合公園18個,社區公園42個(數據來源:揚州市園林管理局網站)。在本文研究范圍內,綜合公園12個,社區公園28個。具體分類情況詳見表1。
  2.2.2原有骨架構成。揚州綠地原有骨架主要分為以瘦西湖為代表的綠色骨架和以運河為代表的藍色骨架。2個骨架一同奠定了揚州“綠楊城郭,水城一體”的大格局,對揚州公園綠地的營建也起到了基底的作用。
  2.3公園分布情況
  揚州市現有綜合公園12個,社區公園28個。北部和東南部的綜合公園偏少,西部主要以瘦西湖為依托進行布置,其余綜合公園大部分依托河道借景建造。社區公園對綜合公園的輻射范圍進行了恰當的補充,兩者形成了揚州的公園綠地體系,相輔相成。從城市整體上看,揚州的公園綠地呈現出均衡布局的狀態,與原有綠地、水系骨架結合巧妙。
  3揚州公園綠地體系的特色分析
  3.1文化特色
  揚州文化并不似中原文化般厚重,也不像帶著蠻荒之氣的邊陲文化,而是一種以市民、商人、文人、學士為主體創造出來的開明精巧的文化舊。揚州在文化上兼收并蓄,文學、繪畫、戲曲等文化與藝術上的大融合,南北園林匠師技術交流以及哲學理念自由的大環境、不拘一格的創新精神對揚州的園林影響也極為深刻。這種文化特色在公園綠地中集中體現在公園命名、景點題名、楹聯、設計主題等方面。
  3.2地域特色
  揚州位于江蘇中部,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地貌以沖積平原為主,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該區域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適宜大多數植物生長。揚州市樹為垂柳、銀杏,市花為瓊花、芍藥。現有公園綠地的植物種植以垂柳、銀杏、槐居多,強調了揚州的特色樹種,也是揚州市樹、市花的具象表達。垂柳大部分圍繞水徑種植,打造水柳相依、綠意繞城的景觀效果。
  3.3自然特色
  古揚州之名源于《禹貢》中所提及的“州界水多,水波揚也”,為古代九州之一?,F揚州的面積遠小于古揚州,但名稱一直移沿用至今。揚州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城中京杭大運河、古運河、鳳凰河、太平河等眾多河流穿流而過,形成了水城一體的自然特色。揚州公園綠地的選址和建設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考慮,打造了廖家溝城市中央公園、漕河風光帶、明月湖公園、曲江公園等一系列的水景公園,因地制宜,形成與自然相融合的城市園林景觀。
  3.4風格特色
  揚州園林的風格簡要來說,可以概括為“南北融合,獨樹一幟”。在中國園林發展史上,揚州園林的興盛與鹽商文化、漕運文化聯系緊密。鹽商帶來的繁榮經濟和漕運帶來的北方文化,促使揚州園林得以快速發展并表現出南北風格的融合。南北方的各種園林要素在揚州園林的營建中相互融合、滲透,形成了獨特的揚州風格。這種包容、融合的模式一直發展到現在,表現為中西風格的融合和創新。在近年來新建的公園綠地里,大部分是采用現代風格的園路形式和自然式的植物配置結合仿古的亭、廊構筑物來進行景觀表達。
  4揚州公園綠地體系營建的借鑒意義
  4.1特色提煉,營建城市印象
  一座城市所獨有的文化特征、地域特征、自然特征和風格特征是這座城市特色的基礎來源。公園綠地作為城市與自然的聯系者,是城市綠地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公園綠地在構建時應深入發掘和梳理城市的特色,將城市的獨特性進行融合,以期城市綠地系統能表達這座城市的個性,形成獨特的城市印象。
  4.2整合統一,構建城市特色景觀體系
  在原有綠地骨架的基礎上,結合面積規模、服務半徑、綠地等級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將公園綠地提升到城市特色景觀體系的等級上來進行規劃和營建。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打造城市特色景觀體系。
  4.3新舊并存,注重保護視角下的發展
  對原有綠地或有著重要意義的古典園林,要明確其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段。盡量將原有綠地和古典園林融入城市特色景觀體系的營建,使得城市特色景觀成為一個新舊整合、營建統籌的體系。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利用,注重其在保護視角下的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