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速生法桐育苗及工程用苗管理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速生法桐是懸鈴木科懸鈴木屬優良新品種,因其具有適應性強、移栽成活率高、耐修剪、易造型、成蔭快、抗污染等特點,在綠化領域應用廣泛,素有“行道樹之王”的美譽,代替老式法桐作為城市行道樹,目前各地都在大量種植。在繁殖過程中,可以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進行生產,通過多年的育苗工作經驗,總結出速生法桐的扦插育苗及工程用苗管理技術。
  關鍵詞:速生法桐;扦插育苗;后期管理
  速生法桐是替代老式法桐的新品種,因其具有適應性強、移栽成活率高、耐修剪、成蔭快、生長迅速等特點,很快成為許多城市以及鄉村綠化的主要樹種,育苗基地主要在山東濟寧、河北等地。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經驗,探索出了一套速生法桐育苗以及工程用苗的管理技術,現總結如下:
  1地塊選擇
  速生法桐小苗不耐積水,而長江流域雨水較多,因此宜選擇排灌條件好的田塊,土質以沙壤土為好,pH值以6~7為宜,要求交通便利。選好田塊后,要對苗圃地進行科學規劃,苗圃地中間要留出4m作業道,將來噴藥、施肥、出圃方便;沿路鋪設好輸水管道,做到“路相通,溝相連”。因法桐苗長勢好,當年苗高可達2m以上,但根系淺,為防止風吹倒伏,育苗田塊周邊最好有防風林帶保護。
  2整地做畦
  年前全面深耕,深耕前667m2施復合肥60~80kg、有機肥4000~5000kg,深翻入土。667m2撒施60kg硫酸亞鐵,0.5kg辛硫磷(50%乳油)800倍噴霧制成毒土(40kg)均勻撒施苗圃地,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蟲處理,結合肥料一起翻人土中。耙平作畦,畦的寬度為2.5m,長50m左右,畦埂高10cm,寬40cm。
  3插條的采集與處理
  樹木落葉后,選擇生長健壯、木質化程度高的1年生苗干為母樹,種條剪成20cm長的枝段,一般保留2~3個芽。種條上剪口要平滑,下剪口成45°角的斜口,要保持剪口平滑和頂芽的完整,頂芽上面留2cm的保護段,防頂芽失水枯萎。而后扎捆,每捆50根。
  將捆好的插條在水池中浸泡24h,取出后整齊排列于沙層上沙藏,沙土濕度為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種條要芽向下倒放,在第1層上鋪5cm厚濕沙再放第2層種條,種條空隙處用濕沙填實,每放20捆隔開lm間距。日后經常檢查,注意保持沙濕潤。
  4扦插技術
  扦插時間應在植樹節3月12日左右為宜,一般不超過3月25日。667m2扦插密度為2800~3300株,即株行距40cm×60cm,或25cm×80cm。
  為抑制雜草生長、增加地溫以及保持水分,扦插前先用黑色塑料薄膜覆蓋整好的畦,而后再按照株行距進行扦插,扦插時先用鐵錐將塑料薄膜進行破膜,然后斜插入種條。扦插后立即澆透水1次,大約10天左右澆第2遍水。
  5苗期管理
  5.1澆水
  苗木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要根據苗圃地墑情及時澆水。
  5.2定苗
  扦插后約20~30天發芽,當新梢長至15~20cm時,及時抹芽除蘗定苗,按照“留大去小、留強去弱、留直去斜”的原則,每株保留1根健壯嫩枝進行培養。
  5.3施月巴
  苗高50cm時追第1次肥,667m2施尿素20kg;苗高1m左右時追第2次肥,667m2施復合肥約50kg在苗高1.5m左右時追施第3次肥,667m2施復合肥約50kg。9月后為防止新梢旺長,停止施肥。
  5.4及時抹芽
  苗木生長期間長出一個或多個側芽,應及時去除,否則會爭奪養分,影響主干生長,并影響樹形及圃地內通風透光。幼苗生長至0.2~3m,要及時抹芽。
  5.5除草
  要及時清除雜草,防止與樹苗爭奪水分養分,做到除早、除小、除凈。
  5.6病蟲害防治
  5.6.1美國白蛾。有美國白蛾發生的地區要特別重視,在美國白蛾幼蟲孵化聚集未散開時,用25%滅幼脲三號膠懸劑5000倍液噴霧防治。
  5.6.2方翅網蝽。懸鈴木方翅網蝽屬半翅目網蝽科網蝽屬,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葉片汁液為害,受害葉片出現許多白色密集斑點,抑制葉片光合作用,影響生長,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在苗圃、行道樹、公園等隨處可見。發生初期,尚未遷飛前,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40%毒死蜱1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成蟲和若蟲喜聚集在葉片背面取食,噴霧注意噴到葉片背面才能達到較好的防效。
  5.6.3星天牛。1年發生1代,幼蟲蛀干后有深褐色汁液從蛀孔流出。主要以幼蟲蛀食法國梧桐近地面的樹干基部及主根為害,使寄主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掌握成蟲羽化盛期,組織人工捕殺成蟲,刮殺卵粒及低齡幼蟲;從樹木的衰弱生勢表現或散落地面的木屑、蟲糞和淚眼等,追蹤蛀孔、蛀道,用適當粗度的鋼絲前端彎成鉤狀,通刺蛀道,鉤殺幼蟲,或灌注80%敵敵畏乳劑30倍液熏殺蛀道內幼蟲,并以粘泥封閉孔口,效果很好。也可用注射器往蟲孔里注射50倍氧化樂果或甲胺磷藥液,然后用濕黃泥把孔口封死,以此來毒殺害蟲。5.6.4霜霉病。葉正面出現近圓形深黃褐色至褐色斑,葉背出現灰褐色霉層,病菌在病葉上越冬。5月下旬可見到零星病斑,6~7月為害高峰期,梅雨期長、夏秋雨水多,有利于病害發展。在病害發生初期噴施殺菌劑,可選用77%可殺得或33%綠得保300~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秋季收集留床苗落葉燒除,減少越冬菌源。5.6.5白粉病。近幾年該病在長江流域和東部沿海大多數城市均有發生和為害,并呈逐步上升的態勢。主要為害葉片及嫩梢,病葉皺縮扭曲成一團,葉片正反面均布滿白色粉層。該病一般于5~6月開始發病,發病初期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粉小圓斑,后逐漸擴大,導致嫩葉皺縮、縱卷及新梢扭曲、萎縮,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發生嚴重時,在白色的粉層中形成黃白色小點,后逐漸形成黃褐色或黑褐色,導致葉片枯萎、提前脫落。防治方法:在冬季剪除患病樹木所有當年生的枝條,清除病落葉、病梢,以減輕侵染源。春季及時剝芽,增強通風透光性,增強樹勢。在春季萌芽后,用代森錳鋅進行預防,在發病初期藥劑可選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霧,每隔10~15天1次,連續噴2~3次。在完成冬季休眠期修剪后,普遍噴1次石硫合劑,明春展葉初期普遍噴1次等量式“波爾多液"150倍稀液,以利于對此病的早期預防。
  6后期工程用苗培養
  6.1苗木移栽
  經過1年的育苗培育,當苗高3~3.5m,粗度2.5cm時,按株行距2m×2m進行移栽,667m2栽約166棵。
  6.2栽后管理
  首先移栽后要及時澆透水,1年澆水大約6~8次,施肥2~3次,以氮肥和復合肥為主,及時除草。當年冬季進行定干,將3m以下主干上的側枝全部剪去。第2年苗木萌芽后,按照主枝上留3~5個側枝進行修剪,其余分批剪去,冬季對主枝留50~80cm短截,剪口芽留在側面,使其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翌年萌芽后各選留2個3級側枝斜向生長,即形成“三股六叉十二枝”的造型,經3年左右培育成8cm以上的大苗,形成杯狀型冠型,即可作為工程苗木出圃。如需培育更大規格的苗木,每年只需進行簡單修剪,保持樹體的形狀不變。
  6.3疏苗管理
  移栽后第2年冬季或第3年春季要進行疏苗,按照隔1行疏1行的原則進行出圃,形成株行距為2m×4m的栽植模式,667m2約83棵,一是可以有部分經濟收入,二是為培育大苗提供空間。第4年按照隔1列疏1列的原則再進行出圃,形成4m×4m的栽植模式,667m2約41棵。第5年這41棵速生法桐能長至胸徑15cm左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