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風景園林攝影》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風景園林攝影》屬桂林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近2年新開課程,通過分析該課程存在的硬件設施落后、課程局限性、教學安排不當、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力求通過改善教學設施,調整課程安排增加實踐、改變教學方式等來進行課程教學改革,以期更好地促進風景園林學科發展。
  關鍵詞:風景園林;攝影;教學改革;桂林理工大學
  當今,我國許多高校的風景園林及相關專業都陸續新開了攝影類課程。攝影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創作方式,與風景園林學科其他課程理論知識,例如與手繪、建筑設計、植物景觀設計等課程緊密相連,相輔相成。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建筑攝影、植物攝影等方法技巧與其他學科知識互相滲透、融合?!讹L景園林攝影》屬新開專業選修課程,由于課程需運用到攝影器材,其教學方法和學生探索、學習的途徑都有別于其他專業課程,但同時又與其他專業課程一同承載著園林藝術表達媒介的作用。由于本課程為新開課程,其教學方式、方法上缺少可借鑒經驗,有關的教學資源匱乏,以及學生在學習上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F以桂林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探討《風景園林攝影》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1《風景園林攝影》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1.1課程的局限性攝影理論受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大多數開設攝影課程的專業來說,這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部分學生對理論學習不夠重視,對攝影理論的了解不夠深入,因此對于攝影教學的全面發展存在一定局限性。
  由于此門課程為新開課程,學校設備,例如相機、無人機等數量有限,課堂上可供學生操作的相機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在操作環節,8~9位同學使用1臺相機,使得每位同學獨立操作的時間很少,無法熟練掌握相機的操作,因此不能更好地理解攝影的關鍵,例如光線的掌控、構圖技法等等。然后只有少量同學有專業相機,大多數同學在課后無法進行鞏固練習,只能用手機拍攝作品,因此作業達不到最佳效果。該門課程的學習地點主要為教室,限制了針對各種景觀要素練習的拍攝,令學生學習攝影技法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次。
  1.2教學課時量少,理論基礎薄弱《風景園林攝影》是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但課時量只有16節次,其中理論與實踐課時各為8節次,理論課程為4節連堂,每周4節,2周上完。而與風景園林相關專業,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其開設的攝影課課時大多在32學時以上,教學時間約2個月。風景園林學是涉及到建筑、植物、繪畫等多方面的綜合學科,教師須從建筑等不同角度出發,對攝影藝術做講解分析,使學生全面掌握風景攝影的理論方法與運用。在目前教學情況中,由于時間限制,教師對每個不同園林要素的攝影技法僅僅只能簡要略過,將系統知識壓縮,且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消化課程知識。課時量的不足導致學生對風景園林攝影理解程度有所欠缺,基礎薄弱,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攝影的關鍵技法,例如,對建筑類景觀攝影的構圖方面,部分學生未能很好的理解,出現了畫面“頭重腳輕”、“本末倒置、重點不清”等問題。在實踐學時中,學生操作相機的時間有限,對相機等儀器操作并未熟練,要將攝影理論技法運用到實踐中尚有難度,一部分學生難以掌握攝影的關鍵部分。同時,從學校教務處的“教育在線”以及“麥可斯”平臺的教學反饋數據看出,不少同學提議增加理論與實踐課時。因此,教學課時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效果。
  1.3模式單一性目前攝影課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形式較為單一,造成了理論與實踐脫節,課程的生動性和創新性不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弱;缺少具有專業特色、地方特色、時代特色的攝影教學理論。但《風景園林攝影》課程性質偏重實踐,方式卻以“灌輸”為主,僅僅通過傳統模式的理論講解,學生只能從字面上理解教學內容,在進行實踐操作時,卻不知所措。例如教師在講解完光圈的運用,到學生操作相機的步驟時,部分學生只是按部就班調整相機,并不能真正理解知識點。攝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不能適應較高質量的教學要求。
  2《風景園林攝影》課程教學問題的對策
  2.1正視攝影作用與價值,改善硬件設施攝影類課程,作為將科學與藝術、技術與審美的融合,無疑是最契合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形式之一,對于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重視這門課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對提升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大有裨益。學校方面,應根據師生需要,投入可供課程需要的攝影硬件設施和實踐場地,例如增加相機數量、改善室內拍攝條件、增加戶外拍攝地、嘗試無人機操作等,從而解決《風景園林攝影》課程硬件方面的突出問題。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單反數碼相機以及攝影棚、所需的燈光設備,以及后期對作品處理的電腦設備,讓學生在課后能及時練習拍攝,深入掌握知識點。
  2.2調整排課時間與課時量增加課時量。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以及作業的表現,應增加《風景園林攝影》課時量,從原來的8節理論課、8節實踐課,分別增加至16節(總共32時)。課程安排從4節連堂改成小節,從2周教學周期增加至4周,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在課后練習,消化知識點,從而避免每次知識量太大,學生吸收不了的情況。增加課時、延長教學周期,能從根本提高學習質量。
  2.3改變教學模式,增強課堂互動性在教學中,除了傳統的教師講授方式,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也是有效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從教師對學生的講授,變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講授,教師再進行點評、糾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互相學習、互相進步。教學中可以利用“麥可斯”即時評價以及“雨課堂”等平臺,能讓學生在課前課后提供預習、復習的學習材料,也能讓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風景園林其他專業課程的關聯性。例如,建筑攝影模塊,結合建筑的造型、材料、質感等;其他專業課進行課程調研時,利用攝影知識,拍攝出光線合適、畫面美感度強的作品;在古典園林考察時,利用所學攝影知識,創作出體現園林意境的作品。因此教學上要考慮到與建筑、植物、美術等課程的關系,使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3結語
  《風景園林攝影》課程教學應順應時代發展,在教學上做到與專業接軌,不斷更新、改進教學模式,及時調整課程的安排,改善教學硬件設施等,從而培養出理論扎實、知識面廣、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促進學科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6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