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演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統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演唱藝術是結合有語言、表演、音樂和人聲,演唱能夠通過欣賞者的眼睛和耳朵反饋給大腦,讓觀眾直接更直觀的去理解、去接受并因此受到作品的情緒感染。
關鍵詞:演唱;樂理知識;實踐
唱歌每個人都會,就連普通的農民、工人、小孩都會哼歌、唱歌,而真正能唱好歌的,說到專業歌唱的那可是鳳毛麟角了!專業歌唱的可不是沒有一點音樂理論知識隨便拉個嗓子吊個音出來的就可以,真正的歌唱者,不僅有扎實的基礎樂理知識、音樂節奏感、音準還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演唱心理素質與修養。
說到底,演唱無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統一,把所學到的理論樂理知識通過表演唱的方式結合表達成一首歌曲唱出來!能否演唱的好,就要看能否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極致通過實踐行動相結合表達出來。
一、演唱是需要具備有扎實的基本功,即必要的樂理知識
理論是把實踐中所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形成的。科學的理論是從實際中抽象出來,又在實際中得到了證實,能正確地反映了事物本質及其規律。演唱一首歌曲,歌曲里頭蘊含著很多的理論知識,比如一首歌曲就有很多的知識,歌曲的背景、節拍、聲調、音調、音準、節奏、音程、音節、音階……等知識理論;自己本身沒有一定的樂理知識就沒法理解歌曲的曲調形式、音準、節奏節拍等,也沒法演唱歌曲。同時演唱一首歌曲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修養、演唱功底、對樂理知識的掌握多少。
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得先把歌曲了解歌曲其中的內涵與背影才能演唱的好,然而只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才能把歌曲了解透。首先理解作品的風格和內涵,音樂語言被藝術化后為歌唱,歌唱是旋律與詞相結合的,通過音符和變化的節奏,讓觀眾去欣賞藝術作品所表現的意境和內涵,語言、表演、音樂和人聲的相結合為聲樂演唱藝術,能夠通過欣賞者的眼睛和耳朵反饋給大腦,讓觀眾直接更直觀的去理解、去接受并因此受到作品的情緒感染。每個演唱文化底蘊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時代背景,曲式結構,文字內涵分析和加入演唱情緒的二度創作之后,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再通過自己所學的樂理知識結合自己的對歌曲的理解程度有情感唱出來。歌唱演員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又要對音樂有靈感,同時正確理解和詮釋音樂作品。一首歌有千萬種演唱方式對不同的人,是否能贏得觀眾,就看歌唱者對歌曲的理解程度,這就是對每個歌唱演員在藝術方面綜合素質的檢驗。所以說演唱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它是有一定樂理理論知識才能將歌曲理解透才能演唱出歌曲的味道。因演唱藝術本身就是語言、表演、音樂和人聲的有機結合,結合多種藝術形式,才能讓觀眾直接更直觀的去理解、去接受并因此受到作品的情緒感染。
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演唱就是檢驗樂理知識的實踐行動,是對每個歌唱演員在藝術方面綜合素質的檢驗。抓住了音樂的本質,從而指導人進行演唱。理論樂理知識能為演唱者指引科學的唱法,提高演唱者的功底。所以演唱是需要具備有扎實的基本理論樂理知識。
二、演唱是將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表達唱出來的
有了扎實的樂理理論知識,通過歌唱,將音符一個一個完美的歌唱呈現出來,那才叫唱歌,但唱出來的歌曲還不能作為舞臺上的演唱,只是能唱出來,并不是演唱只叫唱歌,往往很多人在私底下能將歌曲唱出來,卻不能演唱出來給觀眾欣賞,因演唱是需要演唱技巧的嫻熟表現,還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要做到聲音更動聽,讓旋律有靈魂,讓情緒更容易感染人,要做到這點,必須得臺下苦練,歷經百戰,才能真正地在舞臺上面對觀眾演唱。
換另一種方式說,身為一名演唱者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觀眾在臺下觀看三四五分鐘的時間看似簡單的一首歌,然而對于一個專業的演唱者來說卻是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沒有一定的基礎樂理理論知識經過長久的演唱訓練很難在臺上有穩的演唱,經過臺下百戰練習形成了肌肉記憶后站在臺上面對那么多的觀眾演唱歌曲才能熟能生巧,同時還要有穩的心理素質。而心理素質過硬來源于自己深厚的功底,有了扎實的基礎長時間的演唱訓練,自己心理有了底,到了臺上演唱心理才不會有過度的緊張,才能發揮平常穩定的水平。
演唱就是檢驗理論的實踐真理,那么在臺上每個人的心理素質都不一樣,功底扎實是必要,心理素質過硬也必不可少。演唱者初次登臺難免會緊張,更不用說如何唱好歌,具備良好的舞臺演唱心理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氣定神闊,沉穩自如,有足夠的信心,這樣才能從容應對演出現場,演出環境,話筒的效果,觀眾的反應狀態。自身文化修養、演唱技巧、只所學的理論知識只有通過演唱才能檢驗自己的水平。扎實的演唱功底,思想雜念太多自己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從生澀到成熟這是每一位演唱都要經歷的過程,只有經過實踐演出,積累經驗,培養舞臺感覺。旁若無人,全身心投入到演唱中去,才能聲情并茂的演繹好作品。
三、演唱是相結合著理論、實踐
理論、實踐相結合,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實踐才能達到巔峰,只有理論同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證實。再好的理論如果沒有去實踐,也是毫無意義。因此,理論必須運用到實踐中去,把活生生的歌曲理論知識實踐歌唱表演出來,達到演唱的巔峰。
實踐中不可缺少理論,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演唱。要是光光學了理論知識,滿肚子的音樂理論知識而沒有通過歌唱表達出來,那這只能說只是掌握了理論知識,學了很多的音樂知識,只是懂了這些音樂理論知識,不通過實踐也許過不久就會遺忘或者人們不會將其稱為歌唱者,是一個學音樂理論知識的人。然而,唱歌沒有一定的音樂樂理知識只想通過聲音喊唱出來的調,自己并不理解歌曲當中的聲調、音階、節奏、音準……等,那歌唱時即可說是五音不全、跑調了,聲線不優美,可說是亂喊亂唱,沒有一定的音符,沒有達到歌唱時把每個音符都完美的呈現出,即使個人的嗓音條件很好很美但歌唱出來的曲子卻不成了曲調,不可成為專業的歌手或歌唱者。只有把握了一定的音樂理論樂理知識通過歌唱的形式運用自己所理解到的歌曲情感傳達到觀眾面前表演才能稱為演唱,演唱藝術是語言、表演、音樂和人聲的有機結合,結合多種藝術形式,才能讓觀眾直接更直觀的去理解、去接受并因此受到作品的情緒感染。所以說,演唱是音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行動。
演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統一,那么最主要的一點,是最本質的基礎是主要的,要有好的身體,科學的唱法。蔣大為現在對歌唱的表示:第一有健康的身體,第二科學的唱法,唱歌就是在音符上說話,科學的唱法就是字正腔圓,語言是表達聲音和情感的東西,唱歌的聲音、情感都在語言里。原生態是一切在自然狀況下生存下來的東西,通俗的說法就是“未加工”。蔣大為所說的是咱們本身要保持有原生態的唱法,在這種唱法的基礎上結合科學的唱法,通過實踐演唱領悟符合自己的自身條件演唱出屬于自己的演唱風格。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聲音條件,了解自己的聲音特點,才能唱出屬于自己的風格。
演唱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統一,努力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如何更好把演唱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首先,必須掌握理論。沒有理論,就談不上什么聯系實際。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樂理理論知識。其次,從實際的歌曲中含有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掌握了這些就上臺演唱,舞臺上面對觀眾演唱必須要有過硬的舞臺演唱心理素質和良好的演唱技巧,運用實踐鞏固自己的心理素質,不斷地實踐,累積經驗從而達到演唱到極致。至于觀點看法,“桃是桃,李是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個性鮮明,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先念歌詞,把歌詞念得有感情了再開始唱,臺上演唱在平穩的心理素質將自己的功底發揮到極致,也就成功了!
[參考文獻]
[1] 沈玉華.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J].小學教學參考,2014,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