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濟南名泉文化景觀的活態保護與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活態保護的理念,從對濟南市當前歷史遺產保護的具體情況分析入手,對泉水要素現狀進行細致而深入的調研挖掘,探究濟南名泉文化景觀的自然生態背景及社會文化傳承,通過分析濟南古城景觀表征與文化內涵作用關系的分析,提出濟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統的保護與利用要順應時代要求,在新形勢下將泉水保護與利用古今相通,形成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冷泉;文化景觀;生態;動態;活態
  濟南以“泉城”聞名于世,其先民自古依泉而居,才有了后來多個朝代的治所,才有了泉水護城河環繞的“明府城”,是人類應對獨特泉水環境、利用自然水系統營建水利設施、創造與泉水全面融合的可持續人居環境的杰出范例,留給后世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一直以來,保護濟南名泉及古城都是全市普遍關注的焦點,但是由于城市化擴張與經濟發展的大潮,對于遺產的破壞更是勢不可擋,濟南古城名泉文化景觀在其粗放式發展影響下日漸脆弱。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人們對保護遺產的認識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逐漸提升。從文物古跡到歷史街區,再到整個歷史文化名城,從具體的構筑物遺跡再到廣泛的社會文化,內容越來越廣泛,內涵越來越豐富。當今社會,遺產保護需要全面細致地認識遺產的真實性,將遺產融入到時代的生活中,以活態保護的方式保存?;顟B的遺產,是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而且仍然具有其原始的使用功能,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仍持續發揮作用。
  1生態——濟南名泉文化景觀遺產要素的自然生態環境探究
  濟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統是濟南聚落發展的過程中,基于濟南巖溶水系統冷泉集中出露所形成的特殊泉水環境,經過人與環境的長期互動和演進而最終形成的獨特大型聚落冷泉人工利用循環體系。它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聚落泉水資源利用體系的獨一類型,凸顯了濟南人民水環境治理與利用的高度智慧,對今天人類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1探尋濟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統形成的自然生態環境
  1.1.1濟南巖溶地下水系統影響下的古城獨特水環境。濟南古城區處在南部山區與北部黃河之間的山前傾斜平原之上,其巖溶地下水系統是中國北方巖溶地下水系統的典型代表,該地區單斜自流的地質構造條件形成溢流泉,這是濟南泉水文化景觀形成重要的自然條件,也為濟南古城營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背景。
  濟南古城應對多水環境采取了一系列特殊城市選址、營建及建筑防水等措施。古城水利系統的人工水道起始端與泉水相接,末端與自然水系統合為一體;通過主動將人工水系統納入生態循環,構成完整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水利體系。古城水利系統中還有多處人工水利設施,將大流量的泉水引出城市核心區以及將城市內部泉水匯于一處,改善了無序出露的泉水環境,使城區免受水害。同時對城北部東西濼河的改造,改善了城市北部宣泄無序的水環境。
  1.1.2遺產要素豐富且遺產地覆蓋泉域。濟南泉域范圍南側至泰山北麓內嶺山分水嶺既市域南界,北側最遠到黃河水,東至東塢斷裂,西至馬山斷裂,緩沖區面積約1588.14km2??傔z產地面積為1751.82km2,覆蓋整個濟南泉域。遺產提名地的核心區為申報遺產地,其中核心遺產區面積為163.68hm2。遺產要素為10大類別,包括泉水、泉水公共空間、泉水私家園林、泉水街巷、泉水院落、泉水寺廟、人工泉渠、人工湖泊、人工河道、水閘及城墻遺址及周邊環境相關要素。
  1.2自然遺產要素的現狀生境探尋
  1 2.1泉水大多作為景觀觀賞要素,且價值極高。濟南是全國唯一一座城區內泉水分布眾多的城市,泉水出露形式多種多樣,泉池、河道及湖泊保護現狀基本良好,體系完整,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點狀泉、簇狀泉群、散點泉群、面狀泉群、混生泉群等觀賞形態各異,人工河道玉帶一般環繞濟南老城而行,“山一泉—湖—河—城”歷經千年的發展變遷而興盛不衰。
  1.2.2濟南古城內保留的泉水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泉池、泉渠由于各種原因被填沒。如歷史上較為有名的朱砂泉、孝感泉等。公共區域的泉池、泉渠管理亟待加強。泉池周邊眾多經營業者與居民不良的生活習慣對泉水產生一定的污染,使得泉水景觀難以達到其最佳觀賞效果。再加上老城區內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缺乏完備的市政管網及配套設施,致使有的水渠已被嚴重污染,從而導致整個老城內的泉水系統均存在潛在威脅。
  位于政府管轄公園綠地范圍內的遺產要素如泉水寺廟、私家園林等保護現狀均較好,基本保持了建筑物原有的風貌特征,并延續著傳統文化使用功能。但位于公共空間內的泉水街巷、人工渠系及部分民居泉院則不容樂觀,面臨著許多問題。
  2動態——濟南名泉文化景觀中遺產要素的深厚文化底蘊傳承
  2.1以“認知、利用與審美品鑒”為主的泉水認知
  當人類對泉水特征的認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時,開始將泉水的自然特征和城市建設活動相結合。在自然環境、城市格局中折射出傳統禮制文化、“相天法地”的堪輿思想以及因地制宜的營城理念;而與此同時,在文化空間及社會生活空間的建設中也凝聚了稠密的文化意象和文化現象,形成了與東方文化的審美高度契合的一城山色占半城的大明湖、風月蓮動上采舟的百花洲、一水迢迢將綠繞的玉帶河等園林景觀,營造一派曲水流觴、波光瀲滟的瀟灑氣象。最后,在主流社會上層精英人士的多種文化交流下,引發了對泉的審美和品鑒等文化活動,人類對泉水認知內涵從自然需求擴展到精神需求。
  2.2文化景觀性
  按照《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文化景觀是“人類與大自然的共同杰作?!彼鼈円娮C了人類社會和居住地在自然限制或自然環境的影響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進化,也見證了外部和內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力量。以及文化遺產標準第3條: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第5條: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1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濟南古城冷泉系統具有文化景觀特性。   2.3濟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統的整體性
  濟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統是由點、線、面交相融合的文化遺產泉域。它是物質空間與精神智慧一起延續傳承的文化遺產。它集“導蓄”結合的城市水利系統、豐富多樣的泉水利用模式、具有地域特色的泉水生活傳統、寄情泉水的文化審美與表達于一體。冷泉利用系統自南向北貫穿整個城市,泉脈緊密相連。這一文化景觀也是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中所剩不多的“大型泉水文化聚落孤本”。
  3活態——濟南名泉文化景觀的保護與發展
  3.1何為遺產活態保護
  “活態遺產”概念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是世界遺產委員會(UNESCO)針對世界遺產地的保護提出的,旨在強調文化遺產在本土社區中的動態使用和傳承,在隨后提出的全球策略(Global Strategy,1994年)中強調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認可當地居民作為文化遺產的管理。
  遺產本體為“活態”,正在延續其固有的使用功能?;跉v史的階段性、發展性、層疊性,對遺產的保護范圍不僅僅是遺產本體,還包括其所處的環境以及全部歷史信息(過去、現在、未來)。遺產活態保護強調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
  3.2對于物質文化遺產活態保護把握的重要特征
  遺產保護,最重要就是要保住其活性的延續。這種保護既有定格于特定歷史時空點上物化形態(即器物層面)的靜態保護,也必然有對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世代相傳的非物化形態的即精神(技藝)層面文化的動態保護。使物質文化遺產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活態傳承,其保護活動必須是不斷演變發展,不斷地適應時代需要變化。
  3.2.1人泉相依的審美價值與居住方式。人泉相依共生,是人泉關系最為生動的表述,體現了自然與人類的和諧互動,體現了濟南人特有的生活傳統和審美情趣。濟南古城歷史街區集古城與名泉風貌為一體,展示了《老殘游記》中所述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觀。濟南人倚泉而居,于泉邊對弈品茗、飲酒賦詩、汲水洗菜、戲水浣衣,泉賦予了濟南豐富而獨特的市井風情。因此,保護好濟南冷泉利用系統,不僅是保護遺產本體,更重要的是留住濟南這種傳統、和睦、閑適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態度。
  3.2.2持續演化的空間環境。濟南古城歷史街區內街巷與泉系的疊加形成了最具特色的空間環境。兩相交織,形成了傳統社區的自然特點,從而賦予傳統街巷有機自然生長、空間人文豐富多變的特征。這種動態演化的空間從古至今,并將一直延續,帶給老城區不竭的發展動力和智慧源泉。濟南名泉文化景觀是生態的,也是動態的。
  3.2.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鮮活的文化,具有原生態的文化基因。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的文化表現方式”和“文化空間”。目前濟南古城區內尚可感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2大部分,一是民俗文化與口頭傳統,即人泉相依的生活方式和相關泉水、街巷的名稱由來及變遷,二是“老字號”招牌及與其相關的文化空間,這些都是泉水遺產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3.3活態保護理念在濟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統中的應用啟發
  基于活態保護的理念,濟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統的保護與利用要順應時代要求,在新形勢下將泉水保護與利用古今相通,真正而全面地聯系起來,形成可持續發展。細致而深入地挖掘十類泉水要素,從點線面的空間里形成全面活態的網絡式保護與利用系統。
  3.3.1以人為本的活態保護傳承。先人因泉而居,無論是泉、建筑、街巷、宅院都是為人服務,在泉水街巷、泉水宅院等要素構成的泉水歷史文化街區中,不僅僅要保留與保護其物質空間,歷史風貌格局,如果單單保護其建筑,也不過是在保留一個驅殼,它失去了靈魂和活力。更需要的是建立有效機制,留住原住民,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保持街區活力,延續自古至今的泉水人家的生活傳統,保存文化的多樣性,最大限度地呈現文化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以人為本的活態保護傳承才是對遺產真實性的最大尊重。
  3.3.2開放式、活態城市空間展示。泉水、泉渠、泉系、泉湖等一系列與泉相關的遺產要素交相分布于濟南古城的每一處,它是一個活態的體系,是城市空間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泉水要素主要分布在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龍潭泉群,散落在老城區內,而且各具特點,與泉水園林銜接慎密,或在外,或在內,一體共生。此類的泉水要素可以活態博物館的形式進行保護利用,使泉在活化的、動態的、在無圍墻的城市博物館空間進行展示,與生活有機結合,煥發泉周環境的生命力。
  3.3.3物質要素與非物質要素共生?;顟B保護包括保護物質性的寺廟遺產本體,也包括傳承保護非物質性精神文化信仰要素。它們是一種相生關系,包含大量的物質實體和非物質精神,例如泉水寺廟,從活態保護的角度理解:它包含泉水、寺、廟、林、信仰、文化等一系列要素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寺廟所呈現的功能性具有連續性,其核心是一種以信仰為核心的文化,這種文化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很特別,因泉而生的寺廟及其文化,更為特別。
  3.3.4數字化、虛擬技術推動活態保護的更新?;顟B遺產保護理念的另一層含義也包括對于有殘缺的遺產或者已破壞殆盡遺產的再生活化,數字虛擬科學技術在這一層面對遺產活態保護有著非常大的意義。虛擬技術將遺產展示的可視性達到一個新高度,對遺產成果的存檔、記錄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比如清明上河圖的數字化展示,就利用了虛擬技術進行了原貌還原,又注入了新的具有時代信息的因素,傳達了歷史信息,喚起人們對當時盛況的遐想,可視性極強,這樣就可以運用科學技術連接古今,活態而立體的保護和傳承遺產。
  除了自然與人工環境的融合,濟南古城的格局在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因此,對濟南名泉文化景觀遺產的保護同樣涉及時間的維度,需要通過分析古城發展演變歷史過程,把握格局的演進規律,全面系統地保護泉水相關的諸多因素,遺產才能具備持久的生命力。只有將泉與城,自然與人文協同保護,一體發展,才能保存和傳承名泉與其相關的環境、歷史傳統文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3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