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小學創客教育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多元化的教學理念不斷涌現。創客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它對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有重要作用。山區小學科學課程利用創客教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茖W課程具有實踐性、開放性特征,這與創客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創客教育模式和理念融入其中,實現課堂教學的全面升級。山區小學教育資源有限,如何在山區小學教育“貧瘠”的情況下,將創客教育帶入小學教育,成為山區小學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當前課題研究的重點。本文立足對創客教育的研究,分析創客教育走進山區小學教育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從構建創客教育空間、開發創客教育課程體系等方面,具體闡述了創客教育走進山區小學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創客教育;山區;小學教育
創客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全面體驗,啟動他們創新意識和思維,讓學生在享受學習樂趣中習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山區小學科學課程利用創客教育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創客教育模式和理念融入其中,實現課堂教學的全面升級。山區小學創客教育面臨困境,創客課程體系不完善、創客空間欠缺、創客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影響山區小學開展創客教育。本文立足山區小學開展創客教育的困境,就如何推進創客教育建設,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一、創客教育概述
1.內涵
“創客 (Ma ker )”這 個詞被 廣泛傳 播要歸 功于美 國《連 線》雜 志前任 主編克 里斯· 安德森 。創客 是一類 具有一 定專門的領域知識儲 備和創 新、實 踐和交 流意識 的人, 他們出 于自己 的興趣 愛好, 在一定的技術支持下將創意轉變為現實。 創客教育是隨著互聯 網技術日漸成熟而出現的一 種教育理念, 隨著創客教育理念的出現在當前教育界引 發了一 場新的思潮。 在教育教學過 程中應 用之時 ,創客 教育和 “實踐 教學” 等理念有著相似之處 ,雖然在實際 的教學 過程當 中,創 客教育 并不會 向學生 直接進 行基礎 知識的傳授, 但是具體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多學科知識 的綜合運用, 轉變以往教學中單純被動學習者的角色, 積極主 動的投 入到學習的過程當中 ,利用自身的創新能力,更好地解 決問題 ,利用所學知識創造 、創新 ,實現 對自身自主學習,為 今后的發展奠 定堅實的基礎 。
2.特征
一方面 ,實現 了目標和情景 的有機結合。 創客教 育在應 用的過 程當中 ,最為 根本的 一個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實現了學科知 識的科學構建 ,培養了學生 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得學生的合作以及溝通意識得到了明顯提 升,從而最終提高了學生在 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在生活 中當中 有著多 種多樣 的創造 需求, 這就使得創客教育的背景下 ,學生學習中 所涉及的一部分具體問題在進行界定之時較為模糊,存在著多種的階級方式 ,這就要求學生需要 從多個 角度進 行研究 分析, 利用多種途徑 解決問 題,而創客教育的出現及應 用,有 效地實 現了目 標和情 景的結 合,促 進了學 生的全 面發展 ;另一 方面, 實現了知識與資源的 跨界融 合。在創客教育的背景下, 學生需要構建綜合性的知識體系, 這就要求學生不斷進行跨界的思考 。
二、創客教育的發展
創客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的“興起”,是傳統教育弊端的顯現,更是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需求。2014年起,我國在創客教育方面的研究報道增多,創客教育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內外條件。從現有文獻來看,我國在創客教育的組織實施中,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開展:
1.創客教育空間
在創客教育的實施中,構建創客教育空間是基礎,并要求創客教育空間的開放性。開放式的創客空間,便于學生基于興趣及學習所需,可以自主使用創客空間資源,為開放式教育教學的實現,提供良好的空間保障。因此,創客空間的構建,要踐行生本理念,以實現創客空間資源的有效使用。
2.課程整合
創客教育如何實現課程整合,是應用于科學教育的關鍵。創客教育要基于常規課程,實現創客教育與科學課的有機結合,并在此基礎之上,通過與信息技術課程的結合,提高創客教育在學科教育中的實踐應用。因此,創客教育的實施,需要實現對常規課程的整合,以新的視野,實現新的教育模式。
3.課程開設
開設專門的創客教育課程,是當前創客教育融入到實際教育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從現有研究來看,機器人教育、基于Scratch等開源軟件進行創業設計等,都是當前開設的創客教育課程。
三、創客教育走進山區小學教育的意義
創客教育以新的教育思維、新的教育模式,走進我國傳統教育領域,迅速點燃中國教育界。縱觀山區小學教育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創客教育走進山區小學教育,是對小學教育教學的優化與調整,其顯著的意義,表現為: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成長、促進教學發展?!叭蟠龠M”作用力的體現,足以說明,創客教育走進小學教育的意義。
1.創客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深化小學教育建設,成為小學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之下,小學教育應突出“生本”理念,通過創客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山區小學教育視野狹窄,教育目標以“知識學習”為導向,弱化了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為此,創客教育的體驗性、藝術性和創造性,能夠盤活小學教育,讓學生有自主發展的良好空間,促進山區小學教育改革發展。
2.創客教育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創客教育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了較高要求,多學科能力的具備,是實施創客教育的基本前提。對于山區小學教師而言,專業能力單一、終身學習理念欠缺,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創客教育為依托,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知識水平、技術能力,以更好的適應創客教育的需求。因此,創客教育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讓山區教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創客教育有助于提升山區辦學水平
山區辦學資源有效,辦學水平的提高,是新課改下小學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山區小學可以依托創客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教育活動,盤活小學教育教學內容,也進一步強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育。通過創客教育,打造小學特色,并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發展,這對于辦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 山區小學開展創客教育的現狀
創客教育的顯著優勢在于,相比較傳統的學??萍紝嵺`教育來說,創客教育更注重興趣和素養啟發。創客教育,作為一項人人可以參與、鼓勵將創意變成行動的創新活動,恰好彌補了傳統教育忽略興趣和動手能力的缺陷,讓孩子們自主探究,“玩創新”,激發其創新的興趣,培養其創造的能力。通過開展創客教育,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個性,這剛好和廣大家長的認知是一致的,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會應試,失去最基本的動手實踐能力。但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研究者針對大學和中學開展的創客教育研究較多,針對小學的少;創客教育城市學校開展較多,山區小學開展得少;所提出的中小學校發展創客教育的目標、課程、評價不夠系統,值得我們進一步開展研究。
1.缺乏足夠重視
創客教育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以學校自主開發課程為主。當前,小學階段開展創客教育的學校不多,特別是對于山區小學而言,對創客教育的內涵及組織開展,缺乏正確的認識,組織開展不到位。即使開展創客教育,也是較淺層次的課程活動,尚未形成系統的教育方案。
2.教師角色轉變不到位
當前,創客教育主要由學科教師擔任,其中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為主。也就是說,在創客教育的背景之下,山區小學教師的角色轉換不到位,以傳統教育的身份角色,是難以滿足創客教育的需求。此外,山區小學教師缺乏角色轉變意識,固化的教學身份,導致一些教師在創客教育中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性。也就是說,山區小學創客教師隊伍缺乏,且創客教育培訓不足,以學科教師兼任創客教育的模式,往往難以實現多學科的融合,這是一個突出的現實問題。
3.創客課程體系不完善
山區小學教育教學比較單一,在創客教育的組織開展中,尚處于探索階段,創客課程體系缺乏,創客教育多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也就是說,山區小學并未實質性開展創客教育,創客空間并未開設相關課程,且課程標準尚未明確。
4.創客教育空間不完善
山區小學的教育資源及條件比較落后,如何構建良好的創客環境,是推進創客教育的基礎。但從實際來看,山區小學開展創客教育,主要以在線創客社區、物理創客空間的環境構建,而對于很大部分山區小學而言,并不具備這樣的教育條件及資源,創客空間建設不完善,有待進一步推進。
5.創客教學設計模式欠缺
山區小學開展創客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創客教育的課程教學設計模式欠缺,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尚不明確,創客教育缺乏實質性推進。在傳統課堂中,大約有四十名學生,這就導致教師在創客教育指導中,難以對每位學生給予及時指導,這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問題的解決,都會形成教案影響。與此同時,創客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力,傳統評價方案顯然難以滿足教育需求。而從實際來看,創客教育績效評價方案尚未建立,對于小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評價,尚未形成完善的評價機制。
山區小學開展創客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
1.培育創客教育文化
山區小學對創客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創客文化尚未形成。當前因為我國小學在開展創客教育的過程中,不同的學校進度以及課設程度都是存在差距的,也有很多學校沒有接觸創客教育,主要就是因為其對于創客教育的內涵沒有予以深入的認知。因此可以通過開辦創客教育活動來培育小學關于創客教育的文化。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交流溝通活動,不同的活動可以設置相應的主題,并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其中的主題模式,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創作激情,也能夠更好地在校園范圍內營造關于創客教育的氛圍,進而有效推動創客教育的傳播與開展。
2.提高創客師資隊伍質量
隨著當前在傳課教育中學習內容的變化,教師自身的素養也應該得到相應的變化。在基于Hartnell-young科技教育中對創客教育教師的角色進行分類,按照教師的不同任務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首先,創客教師需要是整個教育環境的設計者,保證學習環境的有效性,創客教育教師需要時對人員資源的管理者,能夠不斷調控整個學習過程,進而提升創客教育實踐的質量。其次,作為一個合格的創客教師來說,其自身需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要能夠更高效地使用各種軟件技術,并且熟練操作各種應用,進而提升創客教育實施的效率。
3.完善創客教育體系
當前的小學在開展創客教育中也精力了很多的困難,在隨著其建設的過程中也應該針對其中的課程體系予以完善。對于完成的創客教育體系來說,需要有一套從低級到高級完整的課程作為支撐,并且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來說,都需要有不同的創客教育資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做好針對性教學。當下,對于一些傳統的教學學科也應該快速與創客教育進行整合。
4.打造個性學習空間
小學科學教材內容豐富多樣,創客教育內容有了更多選擇。山區小學創客教育要從哪些方面開展實踐操作,如何篩選實踐內容和主題,考驗的是教師的智慧。不同年級學生關注點和興趣愛好不同,動手操作能力也不同。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開展梯度化教學,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發揮想象,自主學習。
5.開發適合山區小學的創客課程體系
山區小學開展創客教育存在短板,但也有優勢,優勢是山區小學的校情更加簡單,特色更加顯著,這為創客課程體系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山區小學創客課程體系的開發,應立足校情、突出校本特色,讓小學創客教育更具教育意義,真正融入學科教育。在筆者看來,不同年級學生,開展創客教育的內容應差異性對待,這既是立足學生個性發展的考量,更是基于學生創新、創造力培養的重要保障。 梅州市平遠縣第三小學在確定創客實踐活動項目時,本著“取材簡單、花費低廉、易學易玩”的原則,選取日常生活中師生喜聞樂見、易學易玩易教的科技活動項目;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教師示范引領、學生感悟奧秘后再次操作,內化成技能。通過組織開展科技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培養青少年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在活動中享受樂趣。
1.一~三年級學生重創想,動手拼一拼提高想象能力
剛入學的一二年級兒童,其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他們在感知周圍世界的基礎上,有著自己的創想力。因為沒規則感,所以這階段孩子的創意是天馬行空的,成人想不到的。創客教育可以在這個時期有意識地去培養滲透,和美術等藝術教學結合。在拓展課程中開設小制作活動,一二年級沒有信息課程,通過繪畫可以幫助學生表現自己的創想。小孩子喜歡涂鴉,這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一二年級的學生在觀察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后,會有科學方面、航天方面等各方面的小設計,喜歡在紙上涂涂畫畫來表現自己的想法,這是最懵懂的創客教育。所以筆者認為這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去保護孩子的創想和繪畫活動,我們要做的是把孩子凌亂的繪畫表現得整潔美觀,更加合理。
2.四年級動手建模,3D打印展現想象
一件創客作品光在紙上畫是不行的,必須要通過3D打印等技術讓他成為現實。3D打印技術是最近發展壯大的,它的成本比較高,但是卻有靈活多變的優點。利用3D建模設計出需要的部件,也是創客活動中的連接部分。我們安排在四年級開展3D建模學習。學生在四年級時圖形學習已到成熟階段,思維有了立體概念,可以進行空間想象,同時也具有具體形象思維,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比三年級提高了許多。這時學生接觸3D建模就不會覺得很困難,相反可以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學生興趣很濃厚。
3.五六年級模塊化設計,綜合實踐,形成作品
創客作品要實現感知、驅動離不開程序模塊,Scratch以模塊化的編程設計改變了創客,使得小學生都可以輕松學習。這個階段對于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很高要求,而生動的Scratch可以把學生的創意更加多彩自由地表達出來,所以五年級重點學習Scratch很有必要,應把它作為工具,為創客服務。同時在Scratch的編程基礎上開展開源硬件Ar-duino教學,當Arduino和3D建模等多個模塊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輕松幫助小創客完成物品的創造。當學生把自己的創想熟練地通過3D打印得到外形,借助Arduino等模塊,完成程序設置,實現自己的創想時,他們已經是一名驕傲的創客小達人了。
總而言之,山區小學中推行創客教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要對創客教育價值有清晰認知,進而根據學生學習需要適時引入,形成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從素材選擇、學科融合、實踐操作、成果展示等方面開展考量、設計,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質,打造個性化科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2]楊剛.創客教育:我國創新教育發展的新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3):8-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