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創客教育發展模式及借鑒意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將簡要分析國外創客教育的發展模式,以及對我國創客教育發展的主要影響。通過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為我國創客教育工作進步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國外創客教育 發展模式 借鑒意義
【基金項目】2018年韶關學院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基于校園郵政大學生勤工助學基地的游驛服務站”(項目編號201810576032S)。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09-02
一、創客教育概念界定
創客教育是一種以創客空間為基礎,為學習者提供合作、交流及創造機會的教學活動,在創客教育過程中,將有效的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具有開放性、實踐性、創造性及共享性的特點。創客運動的不斷深化發展,推動了創客教育地位的提升?,F階段,針對創客教育的概念認知尚未形成統一,普遍看法為創客教育是一系列的綜合課程,將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二、國外創客教育發展模式
?。ㄒ唬┙虒W內容多元化
國外的創客教育內容較為多元化,強調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主張為學生提供動態及變化的知識內容。隨著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綜合性較強的知識內容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外創客教育中,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成為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外跨學科的綜合性創客教育活動,將有效的突破學生的知識認知界限,幫助學習者掌握各個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ǘW習模式合作化
國外的創客教育中,教學模式主張合作化,提倡學生在協作及溝通中完成學習任務。國外創客學習模式中,學習者將充分分享自身的知識內容,并努力遵照學習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創客教育通過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學習空間,通過團隊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人物,并進行實時的互動及探究。國外創客教育活動較為重視合作學習模式,因此國外的專業人才在就業過程中團隊合作的意識較為強烈。
?。ㄈ┙虒W評價多元化
國外的創客教育活動,教學模式較為多樣化,采用具有針對性及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尊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個體差異性。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無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國外創客教育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將建立起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相互評價的模式。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信息掌握將更加全面,促進教學活動的反思及改革,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三、國外創客教育借鑒意義
(一)建立校園創客空間
國外創客教育發展模式對我國教學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借鑒經驗。創客教育活動的開展,高校應積極建立創客教育空間,為學生的創客學習活動提供基本的場所。創客空間的創建,將確保學生可以開展以學習興趣為基本導向的活動,并實現創新分享及資源共享。學校的創客空間構建,應充分考慮辦學的條件及辦學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優質的創客教育學習空間。
?。ǘ┙⒔∪U象w系
國外創客教育的發展,為我國創客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相應的改革經驗,主要為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教學保障體系。首先,政府作為教育事業的主要支撐力量,應大力推動創客教育工作的開展,營造創客教育文化環境,為學校的創客教育實施提供資金、技術、政策等支持。其次,學校方面應建立健全創客教育保障制度,以及針對教師的監督管理、獎勵制度,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熱情,并打造出具有學校特色的創客課程體系。
(三)構建創客網絡平臺
基于國外創客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成果分析,我國創客教育活動質量的提升,應構建創客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有效解決學生學習活動受時間及空間限制的問題,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內容。學校可充分借助微信、直播等新型的傳媒方式,構建出創客教育主體的分享、交流平臺,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創客資源的共享。創客網絡平臺的構建,有助于創新教師的教學模式,借助網絡平臺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教師教研的空間范圍。
四、結語
我國傳統的教育活動中,較為重視課堂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并未切實結合社會發展建設的需求。創客教育活動將有效彌補傳統教學中的缺陷,我國目前的創客教育活動尚未形成成熟的體系,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因此,需要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創客教育方式及理念,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蓮花.“創客”教育的國外經驗剖析與國內推進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4):125-127.
作者簡介:
肖著華(1976-),男,漢族,江西寧都人,韶關學院學生處講師,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
簡錦桐,韶關學院英東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學生,主要從事食品文化創意研究。
陳洋山,韶關學院英東農業科學與與工程學院2017級學生,主要從事園林文化創意研究 。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