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創業教育發展模式及其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創業教育已經成為當前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面對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我國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促進我國創業教育的發展。文章主要在梳理研究國外創業教育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如在政策、課程及師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來探討我國創業教育發展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創業教育;課程;師資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1-0036-03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urrent world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so issu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ch as policies, courses and teachers, to explor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ers
創業教育最早開始于哈佛商學院,而后由于美國社會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轉型,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產生了一批創業人群,激發了廣大民眾對于創業的熱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對于創業教育的需求,由此創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而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卻發展相對較緩慢,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如電子商務、智能機器人、3D 打印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經濟點和多方位就業渠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就業模式。[1]在這樣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對我國高校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要求,創業教育也應成為高校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計劃的一部分,我國高校應僅僅抓住經濟轉型和新產業發展的關鍵點,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本文在梳理分析了幾個國家創業教育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給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以借鑒和啟示。
一、國外創業教育發展模式
美國是最早開設創業教育的國家,因而美國的創業教育已達到相對成熟的程度。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美國創業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包括師資隊伍、教學和課程設計以及創業管理和評價體系。[1]首先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美國加大對創業教育課程師資的培訓和培養力度,開設教師進修課程,參加各類創業模擬活動或研討會等,提高教師本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體現了對于創業教育師資的高度關注。[2]還會邀請企業家直接參與到師生的課程或創業項目中,在實踐中給予教師和學生以指導,保障創業教育師資的專業性和實踐性。[3]其次在教學和課程設計方面,將其劃分為公選課和核心課,依據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課程,以適應學生自身的發展,針對不同的課程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醒目教學法、問題中心教學法。[4]在外部,美國高等學校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如創業家協會、智囊團、創業教育中心等。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創業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還包括師資、課程體系、外部機構支持等各個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
韓國目前創業教育的發展也較為迅速,韓國政府為了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先后確立了“科技立國”“教育立國”和“BK21工程”等戰略,對國內創業教育產生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在大學階段鼓勵建立“創業支援中心”和“創業同友會”等,為在校學生,進行創業項目的發展提供資金、技術、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此外,韓國還注意對本國特色文化及傳統產業給予大力支持,在傳統產業中融入創新元素,成為新的產業鏈,產生新的經濟價值,賦予傳統文化和產業新的價值。正是由于韓國政府的大力重視和推動,韓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也是位居世界前列。在課程模式上,注重與國外接軌,與印度一樣,都是直接引用國外原版教材,可更好地借鑒國外高校創業教育在課程內容和設置上的成功經驗。[5]在教育方式上,韓國注重不同學校、專業之間存在的差異,采用與之相應的教學方式,關注創業教育的層次性,提倡充分發揮學生自身能力,而不是采取全國統一的課程及教學方法。此外韓國還傾向于將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國民精神融入到教育之中,這種創業教育是一種國民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片面的發展。[6]從韓國的發展,完善的政策支持,是創業教育發展的先決條件,利用創業教育發展傳統產業,并將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國民素養的培養在全國推廣,都是我們可借鑒之處。
日本的創業教育主要是“多元參與”、“頂層多樣”的特點。[7]形成了多渠道式支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創業活動的水平。[8]政府鼓勵與行業協會合作提供師資,還注重將其與地方經濟產業特點相結合。在師資方面,主要由校內和校外兩部分構成,校內主要是法律系、理工系和經濟管理系等,聘請的外部講師主要為企業家、專業人士和行政機構負責人等。[9]從而保障了創業教育師資的專業性,既有理論專業的教師,又有實踐性教師。此外,為了實現創業教育的層次性,制定了不同課程內容,具體概括為:“企業家的基本素質和個性特征;創辦企業的相關法律制度及財稅等事宜、企業內部運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等?!盵10]除了課程內容外,日本還較為注重創業意識的普及,如同韓國一樣,日本也將其上升為國民素養的培養,上升為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社會的奉獻,在民眾中普及。在外部機構的設置上,日本注重與實際創業相結合,一方面在校內設立專門的基金和指導機構,另一方面建立校友會等,利用校友資源為大學創業提供各方面的指導。這也是我國高校可以借鑒的地方,在加強專業教育的同時,也可將其與實際的創業項目或者活動相結合。多方位的體系支持,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促進各層次創業教育發展。 分析了以上幾個國家創業教育發展模式,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到一些經驗。首先都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全方位支持,還包括一些具體的資金和貸款支持等,創造了良好的創業社會氛圍,也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業的熱情;其次是課程和教學改革,促進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注重創業教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力;[2]同時注重創業教育師資的專業性,而不是僅僅由學校管理部分的行政人員代替,其創業教育教師大部分來自各個學院的專業教師,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校外聘請的教師,也是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在實際操作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將這些問題解決的能力,達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還應將創業教育上升為國民素養的培養,將其作為一種能力根植于民眾之中,這種能力包括創新能力、社會意識、基本的實踐能力等。
二、我國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的創業教育經過一系列的政策推動,如《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普通本科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等,此外國家還建立了創業教育試點院校、國家級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及引進創業教育項目等,為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面對國家政策的推動,我國高校開始廣泛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但創業教育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增長,更應該考慮到每個學校的側重點,在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及評價等方面,應采取不同措施,只有形成了完善的課程體系,明確的人才培養計劃等,才能促進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得到跨越式的發展。當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呈現多元化發展模式。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注重以學生整體能力、素質提高為側重點。其次,是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為代表,注重以提高學生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為側重點,注重商業化運作。最后,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綜合模式。主要是將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在專業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11]由此可以看出,我們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開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基于自身的院校特色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在大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開始嘗試性的改革教學模式,修訂人才培養計劃,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師資培養等。
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經濟和政策等方面的推動下,我國高校創業教育也開始進行大范圍的發展和改革,成立了相應的實踐基地,加大了課程的實踐,以及聘請校外指導教師的比例,推動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多元化發展。這都是在新時期高校創業教育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ㄒ唬熧Y力量儲備不足
各高校開始設立創業教育課程,在課程設立的前提下,各高校并未形成系統的師資規模,從目前高校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創業教育課程教師,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學校經濟或管理類學科的教師,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二是來自學校的行政管理部門,如學生工作處、教務處或其他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從未有相應的理論和實踐基礎,而僅僅是“紙上談兵”,并未對學生的發展起到太大的作用??梢钥闯鑫覈咝摌I教育師資,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且對于校外企事業人員的聘請也少之又少,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師資規模,還停留在東拼西湊的局面上。其次我國也缺少正規的師資培訓機構,用于創業教師的進修,學生需要在實踐中學習,同樣教師也需要在實踐中增長自身的能力,也應讓教師融入創業項目和活動之中,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創業教師在高校中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校內大量創新創業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直接面對學生的群體。因此,師資的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創業教育的效果,這也就成為創業教育在我國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之一。
?。ǘI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脫節
從數量上來說,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高校數量并不多,真正開設了高水平的創業教育課程更少之又少。專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結構,讓學生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相應的能力,但是從理論到實踐,還需要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創業教育恰恰可以彌補專業教育所缺失的部分,其主要是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鍛煉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操作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與學校的專業教育是分不開的,因為我國高校應基于不同專業,制定不同的創業教育課程及人才培養計劃。[12]在創業教育中,針對實際問題,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將其與實際問題結合,從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僅牢牢掌握了自身所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也增加了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前大部分學校仍將創業教育作為選修課,而未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無法形成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互補。一方面學校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另一方面學生也無法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換,無法增長個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校應該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在其中還能形成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從而形成專業教育、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統一,幫助學生既了解本專業的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發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13]這不僅實現了學生個人的發展,也進一步推進學校的發展。
?。ㄈ┤狈ο到y管理機制建設
良好的機制是創業教育實施的前提和保障,而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卻還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目前較為常見的管理部門有就業中心或掛靠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的機構,對創業教育涉及到的各個方面,如課程、活動或實踐基地等,進行分散式管理,而不是有一個專業的部門進行協調和管理,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而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管理體制,如美國形成了創業教育中心、創業研究會等組織機構;日本成立專業的基金和指導機構;韓國的創業同友會等。這些都表明創業教育的管理不能僅僅建立與簡單的行政部門基礎上進行分散式管理,而是應有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對高校創業教育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如課程制定,師資的確定和培訓,實踐基地的對接等,都應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這也是我國高校在推行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需要注重和考慮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和管理機構,才能保證高校創業教育的正常運行。 ?。ㄋ模┥鐣諊粷?
當前社會上人們對于創業教育并沒有給予積極的響應,對于當前大學的創業項目,也并不是積極支持的態度,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反而固守著以前的觀念,認為在學校就應該好好學習自身的專業知識,為以后畢業找工作打好基礎。對于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學生和家長對于創業的認識不足,學校所進行的創業教育是一個基石,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多種選擇,對于創業存在偏見,盲目消極或積極看待就業,這都是錯誤的認識,這也是我國當前創業教育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于創業的支持不夠。因此在創業教育的推廣過程中,我國也需要將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國民素養融入到國民教育之中,提高社會對于學生創業教育的認知,加大社會對于學校創業教育的支持,也可以成立一些校外的創業教育對接和扶持機構,從而更好地幫助創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霞,何臨春.國際視角下的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4,02:159-162.
[2]盧亮,胡若癡,但彬.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措施及對中國的借鑒[J].中國高教研究,2014,08:55-60.
[3]張新.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新趨向[J].中國高等教育,2013,10:61-63.
[4]沈東華.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及其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69-72.
[5]陳婷.中韓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6]朱春楠.韓國創業教育動因及特色分析[J].教育,2012,29:63-64.
[7]李志永.日本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與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9(3):40-45.
[8]李振玉,李志永.日本高校創業教育的社會支援舉措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3,05:112-118.
[9]徐小洲.“十二五”時期提升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技能戰略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10]高文兵.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1]任世強.中美大學創業教育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8.
[12]陳奎慶,毛偉,袁志華.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實現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4(22):48-50.
[13]曾爾雷,黃新敏.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12):70-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