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免疫學教材的分析與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免疫學已成為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同時也是一些生物學相關專業的主干課程。本文介紹了五本國外優秀免疫學教材,通過對其內容進行比對與分析,為我國免疫學教材的修訂提供借鑒,并為免疫學教學的改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免疫學 教材分析
免疫學是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的結構及其功能的學科,與我們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免疫學的發展起步較早,18世紀英國醫生Jenner發明用牛痘苗預防天花,是免疫學起源的標志。近代時期,免疫學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前沿學科之一。我國免疫學課程主要開設于醫學院校,農林院校及綜合性大學,是醫學、動物科學等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免疫學教材以醫學免疫學為主,也有部分綜合院校編著的普通免疫學。在免疫學教學過程中,國外優秀免疫學教材可以作為參考資料拓展學生視野,強化對免疫學研究內容與方法的認識。本文就選取了五本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免疫學教材進行了初步介紹與分析。通過對國外高校免疫學教材編寫理念與特色的比較,希望在今后的免疫學教材修訂及教學過程中學習其優點,為推動我國免疫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一、教材簡介
本文選取的五本教材分別是《Janeway's Immunobiology(9th edition)》,《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13th edition)》,《Kuby Immunology(7th edition)》,《Immunology A Short Course (7th edition)》和《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9th edition)》。教材基本情況如表(一)所示,最新出版時間在2013至2017年之間,連續出版次數為第7到第13版之間,總頁數為406頁至904頁,正文插圖在186幅到573幅之間。這5本教材知識點編排順序各有特色,詳見表(二)。
二、教材分析
?。ㄒ唬禞aneway's Immunobiology(9th edition)》
本教材前六版名為《Immunobiology》,第七版正式更名為《Janeway's Immunobiology》[1]。本教材主要由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家Chaeles A.Janeway教授等主編,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生命科學和醫學相關專業使用的經典教材之一。第九版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免疫生物學和先天免疫導論,主要介紹了免疫學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抗原識別,重點介紹了B、T細胞受體以及其識別抗原的機理;第三部分成熟淋巴細胞受體,介紹了免疫信號轉導及淋巴細胞發育生存;第四部分適應性免疫應答,詳細介紹了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以及獲得性免疫在感染中的作用;第五部分免疫系統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防御機制。 本書的特點是系統性強,對免疫學知識介紹的全面且深入,并且介紹了眾實際研究案例;同時,本書更新了免疫學最新的研究進展,例如對腫瘤免疫學、超敏反應、免疫細胞的信號轉導途徑、HIV治療、超敏性疾病等有深入的探討,使得讀者對免疫學最新的研究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包括PPT演示文檔,Flash演示動畫,習題答案等。我國科學出版社曾組織翻譯出版該教材第五版。
(二)《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13th edition)》
本教材是由密德薩斯大學的Ivan M.Roitt教授主編[2],是免疫學領域中最受矚目和推崇的教材之一。教材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免疫學基礎,主要闡述免疫細胞及其參與免疫應答的過程;第二部分為免疫學的實際應用,主要闡述了免疫學與生活的重要相關性,如免疫疾病及其治療策略,疫苗的研發等。本教材最大的特點是介紹免疫學基礎的同時也加入了很多前沿的知識并做簡要說明,旨在讓學生了解免疫學的研究前沿;其次本版加入了很多較新的研究,如免疫球蛋白遺傳學,抗原抗體識別的分子機制等。我國高等教育出版社曾組織翻譯出版該教材第十版。
?。ㄈ禟uby Immunology(7th edition)》
本教材由劍橋大學Judy Owen等四位教授編著[3],是一本在國際上具有知名度的免疫學教材。本教材首要的特點就是以實驗為基礎來講授和學習免疫學的概念。這樣的寫作方式不僅有利于讀者對基礎概念掌握,而且對問題發現及科學的解決過程有初步了解,確保我們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教會我們研究免疫學的方法。其次,本版將章節順序進行重排,能夠帶領學生通過一個符合邏輯順序的免疫反應步驟來學習免疫學。第三,本書穿插了很多知識窗口,重點討論了免疫學實驗,實驗方法,臨床應用和先進材料等,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層面;第四,本書補充增加了很多最新研究進展,如新的免疫細胞亞型、免疫調節、微生物及其共生生物的免疫等。本教材第十四章是一個很特別的章節,以細胞和分子的角度來闡明了免疫反應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ㄋ模禝mmunology A Short Course (7th edition)》
本教材由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Richard Coico和塔夫茨大學醫學院Geoffrey Sunshine兩位教授編著[4]。本教材的編著理念是通過一個短期課程讓讀者了解免疫系統和不同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教材致力于教授學生必要的免疫學知識。本教材的特點是強調免疫療法的臨床應用,包括細胞因子類似物和抗細胞因子等免疫治療,并將這些療法單獨編著成章,目標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免疫學研究的臨床應用和成果轉化。
?。ㄎ澹禖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9th edition)》
本教材由就舊金山大學Abul K.Abbas等四位教授編著[5],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免疫學教材。本書第一個特點是注重從細胞和分子水平闡明免疫應答的機理;第二,本教材整體保持清晰易讀的風格,作者主要關注重要的概念,本版作者重寫了許多部分,以提高清晰度、準確性和完整性;第三,利用免疫反應機制解釋人類疾病,并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免疫激活和調節的機制已被逐漸闡明,免疫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些最具創新性和有效的免疫療法。本書特別強調免疫學的臨床意義,并并闡述免疫療法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們的優點和缺陷;第四,每章后附有建議閱讀的文獻,最近的評論文章,為感興趣的讀者提供深入的專題報道。 三、啟示
免疫學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我國很多院校的教師在不斷探索免疫學的教材編寫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這國外免疫學教材的分析,提出幾點關于教材建設和教學的建議。
?。ㄒ唬﹪鴥让庖邔W教材建設
1.我國免疫學教材的中的部分圖片和表格引自國外教材,國外教材多采用彩色印刷,而我國教材則為黑白印刷,希望國內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采用彩色印刷模式,或可以自主的繪制各種優秀圖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內容[6]。
2.本文分析的5本免疫學教材均是連續多次出版,能夠及時加入免疫學領域較新的研究結果與方法。而我國免疫學教材的更新周期時間較長,希望我國教材的編寫周期能根據免疫學實際發展而縮短,及時加入學科前沿知識,以便學生能夠把握學科發展前沿[7]。
3.本文分析的5本教材理論與實驗并重,詳細介紹了一些經典實驗,旨在培養學生們發現科學科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我國免疫學教材的編寫中可以提高實驗介紹部分的比重,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模式。
4.我國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可以學習國外教材,能加入很多知識窗口,這些窗口可以涉及免疫臨床應用、免疫學里程碑發現、免疫學趣聞、免疫學熱點研究等,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和培養他們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同時大大增加了教材的可讀性。
5.在編寫紙質教材的同時大力建設網絡在線資源資源,包括的精美的圖片,動畫,課外閱讀,在線測驗系統,交互式學習體驗等。我國現在有很多的教材都配有在線資源,希望內容及形式能夠更加豐富,給學生們帶來更好更輕松的學習體驗。
6.我國多數免疫學教材內容精練,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可加大篇幅,拓寬免疫學知識點的普及。各個學??梢愿鶕W校特點和學時,有選擇性講解,剩下內容可供有興趣的學生自主學習。
7.我國部分高校免疫學都采用雙語教學模式,而教材一般是直接選擇國外原版教材,或是采用國內教材使用英文PPT和英語進行教學??梢愿鶕覈F狀,編寫更多合適國內高校免疫學雙語教學的教材,將中英文以左右欄的形式同時呈現給讀者,使得雙語學習更加輕松。
(二)國內免疫學教學建議
1.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高的基礎,同時也可以更好的與國際接軌。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包括采用雙語教學,課后閱讀國外免疫學教材,引導學生閱讀免疫學相關英文文獻,采用英文展開討論等。
2.根據專業特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綜合分析不同教材,形成完整而又重點突出的知識體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加入精美的圖片,Flash等,使得學生對抽象的免疫學知識有更直觀的了解。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式教學,PBL教學等,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本課程[9]。
3.改變考核模式,打破閉卷考核占據主導的局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如文獻探討課、文獻翻譯、綜述的撰寫等,以此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8]。
4.鼓勵學生課下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如慕課,愛課程等網上的高校資源優質共享課程。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根據需求學習不同特色的優質免疫學網絡課程,使得對免疫學課程有更深入的學習。
參考文獻
[1]Kenneth Murphy.Janeway's Immunobiology 9ed[M].New York:Garland Science,2017.
[2]Peter J.Delves.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 13ed[M]. John Wiley & Sons,2017.
[3]Judy Owen.Kuby Immunology 7ed[M].New York:W.H.Freeman and Company,2013.
[4]Richard Coico.Immunology A Short Course 7ed[M].John Wiley & Sons,2015.
[5]Abul K.Abbas.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9ed[M]. Amsterdam:Elsevier,2017.
[6]馬西亞,趙軒.國外最新細胞生物學教材對比分析與思考[J].內江科技,2018,39(2):91-92.
[7]張海艷,趙軒.國外生物化學優秀教材分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2018(14):84-85.
[8]白云,鄒強,王晴.醫學免疫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育,2005(02):86-87.
[9]官妍,汪長中,吳大強.《醫學免疫學》教學方法的探究與應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08):1113-1114.
作者簡介
趙軒(1995.05—),男,漢族,籍貫:陜西西安,本科在讀,現就讀于洛陽師范學院,研究方向:免疫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