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學古詩詞的心得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古詩詞賞析是語文考試中常見題型,學生得分率較低 ,針對這種狀況淺薄經驗,談幾方面自己在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介紹幾種題型及應對策略,和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意象 意境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古詩詞鑒賞題是語文教學中易疏漏的地方,也是語文考試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題型,縱觀歷年試題不難發現,這類題多數是書上的原文,與課外進行類比閱讀??疾橹R點較淺顯,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于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言傳”。我就自己研讀歷年考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首先要想得分,老師需要從教學中進行改革,對學生在考試技巧方面要作出相應的對策這才是取分之道。古詩詞究竟有哪些題型呢?我們應該用哪些對策來應對呢?
一、品關鍵字詞類
題目的形式通常是這樣:某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某詞好在哪里;某詞能否調換,為什么;賞析某詞。解答這類考題應從詞語的語意、詞性、感情色彩、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慮。以一道中考題進行說明: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問題:分析頷聯中兩個關鍵性的字眼,他們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該詩頷聯字眼應該是具有傳神的動詞那就應該是“鐘”和“割”,繼而是對這兩個詞進行分析,“鐘”是聚集的意思,形象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聚集于此;而“割”字分割的意思,形象寫出泰山的雄偉挺拔,遮天蔽日的景象,作者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賞名言名句類
考題的一般形式:賞析某句;某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好在哪里。這些名句包括三種類型:寫景的名句、抒情的名句、哲理的名句。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這類考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分析寫景特點(2)分析修辭手法(3)分析詩句的表達方式(4)分析詩句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以一首古詩作為例題分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
解析: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后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后說出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三、煉主旨情感類
考題的一般形式:描寫了怎樣的景物(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塑造了什么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句的主要內容;概括主旨。初中階段所學詩歌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關心民生等??匆幌逻@首律詩: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問題:這首詩抒發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鄉愁鄉思之情或者鄉思之情。這道題對學生的考查要求學生學會從詩句中找答案會有顯性的提示,直接從詩句的尾聯“鄉書”“歸雁”得知與思鄉有關。常見詩歌意象及其意義:月——思鄉,水、秋——愁緒 , ,酒、柳、長亭——惜別,蘭花——君子 ,菊花——隱士,梅花、蟬、蓮——高潔之士 。常見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總而言之,借助意象更能幫助我們解題。
四、想象描述類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準確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也考查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碱}的一般形式:展開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美的意境;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要抓住意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我們以一首小令來闡述:
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問題: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這首小令營造了一幅怎樣的意境畫面?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類詩歌鑒賞題,題干中的關鍵詞是“畫面”——即要求將小令內容以“畫面”的形式再現出來。那我們可以找到意象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這些景象,這些意象點明了時間是深秋季節,再聯系作者背景一個游子飄泊異鄉,而畫面加上小令中敘述的事物就能呈現在眼前了:作者借助于那些冷落衰敗的意象,構成蕭索悲涼的深秋意境,凸顯一個飄泊異鄉的游子的孤獨惆悵感。
五、表達技巧類
題目形式
?。?)詩歌某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 詩歌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 詩歌是怎樣抒發作者的情感的?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和領悟。
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表達技巧,它包括:
?。?)修辭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對偶、夸張、對比、頂針、比興等;
?。?)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或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小見大、以樂寫哀、烘托渲染、對比襯托、多角度描寫等;
?。?)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鑒賞時要準確指出詩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結合詩句和具體詞語作分析,分析時要指出這種表達技巧表現了什么內容,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旅夜抒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題: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詩的尾聯運用了比喻和設問的修辭手法或寓情于景表現手法或運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任意答出一點即可。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便是表現手法,稍作分析作者是拿沙鷗喻指自己,又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設問的修辭手法出來了,再看詩中頷聯寫景,寓情于物的手法又顯現,這需要學生逐句進行分析理解即可得分。
綜上所述的五類考題僅是在中考古詩詞中常見題型(未例舉完),只要我們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古詩詞這五分不會丟掉,現在隨著考試的改革,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分析選擇題的出現頻率也高,只要學生能輕松掌握著些技巧,學會分析詩歌,不管是律詩和絕句,把握住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沉著應對語文考試中的賞析題,得分率會不斷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