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才能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引子:葉圣陶說,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要著眼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序。但是這還不夠。小學生既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得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于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
一、背景
《開明國語課本》是由葉圣陶編寫,豐子愷配插圖,1932年出版的一套初等小學國語課本。該課本以發展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為目標,內容緊系兒童生活,從兒童兒周圍開邕,逐漸拓展到社會。材料活潑雋趣,文體兼容博取,文章力選各體的模式,詞、句、語調切近兒童口吻,以適應兒童學習心理。2010年,此書再次受到關注,在圖書銷售網站上,該書更是成為熱銷書,并引發了舉國參與的大討論——老課本,新教材,究竟誰更勝一籌?今天選取《開明國語課本·下》中《黃河的話》與人教版四下的《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進行對比辨析,談談我對于新舊兩種語文教材的看法。
二、課文簡析
(一)《黃河的話》
課文運用擬人化的語言,以第一人稱直接描述了黃河自青海的高山發源到入海這一段歷程。課文中,黃河以一個奔跑者的身份出現在字里行間,文字簡練,篇幅簡短,脈絡清晰,敘述淺白。
(二)《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里行間意圖表達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
三、對比辨析
(一)關于人稱的描述
《黃河的話》一文,黃河以“我”的姿態,以一個奔跑著的身份出現在孩子們眼里。課文第一句“我從青海地方的高山動身”開門見山地表露了“我”從哪里出發,孩子們一讀便知道黃河源頭的大概位置。第二句“啊,我的路程真不短”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黃河的長,雖然沒有具體數據,但“黃河不短”的概念由此樹立。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是一篇科普類的說明文,黃河作為一個介紹對象、主角,由第三者——作者娓娓道來。
運用第一人稱描述,有以下好處:a.容易拉近與讀者距離,使讀者進入“我”這個角色。b.便于抒發情感,進行詳細心理描寫。c.使文章更具真實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動形象,使讀者能更具體得體會作者心情。d.通過對“我”的詳細描寫,來喚醒讀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e.使故事情節敘述雜而不亂,情感更加動人。因此,《黃河的話》比后者更容易拉近孩子與文本的距離,使孩子能迅速進入“我”這個角色。
?。ǘ╆P于黃河由來的描述
《黃河的話》中對于黃河由來的描述在第三、四句:“山上的泥沙看見我動身,對我說請你帶我們出去,也讓我們看看廣大的世界。我不好推辭,就帶著那些黃色的朋友一同跑。因此,人就叫我‘黃河’”,以簡略、擬人化的語言闡述了“黃河”這個名字的由來。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先寫了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后寫科學家設計了治理黃河的方案。能讓孩子感悟“黃河”名字由來的就是這段非常專業的闡述:一是自秦朝以后,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松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
兩者相比,前者雖然極具故事性卻淺顯易懂,后者雖然闡述專業卻不易吸收。
?。ㄈ╆P于黃河危害的描述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中,是這樣來闡述黃河的危害的: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當于長江的68倍。黃河每年從中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重量達16億噸,其中12億噸被搬到了大海,4億噸則沉積在下游河道中。問題就出在這4億噸泥沙上。它使黃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結果有的河段高出兩岸農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黃河成了懸河。每到洪水季節,黃河這些地段的堤壩很容易決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災。
前者簡略地描述人們對黃河的怕以及為什么怕,言簡意賅。后者運用了許多專業的數據,試圖讓學生對黃河的危害了解得更為具體、專業。從四年級孩子的理解能力出發,如此專業的數據,除了留下“好多泥沙啊”此類的印象,很難再形成更加直接的心里感受。
四、反思
對于《開明國語課本》受熱捧的現象,教育部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有過這樣一段話:“葉圣陶和豐子愷本身就是從事小學教學,當時就是很受歡迎的小學老師。他們作為大家,對于孩子的認知心理有著更準確的把握,這是現在很多語文研究者、教材編寫者根本無法匹敵的。而且現在的教材編寫者自己根本不站在講臺上,有相當一部分是跟小學教學嚴重脫節的?!?
確實,我們的教材中收錄的課文,肆意篡改、閹割名著者有之,為達到某個道德說教目的而虛構故事者有之,過于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者有之,過于強調意識形態而忽略人文、歷史價值者有之。正因為如此,學生對現用的教材中收錄的語文課文能做到快樂閱讀的很少。不樂于閱讀,何來語文能力的發展?何來智慧的發展?
葉圣陶先生說過:“小學生既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得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于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睒纷x,才能發展。
作者簡介
董駐(1973.7—),男,籍貫:浙江省奉化區,本科,一級教師,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武嶺小學,研究方向:語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