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當前幼兒教育界該如何擔負起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幼兒教育發展很快,但是筆者觀察到幼兒教育存在諸多問題。而幼教是教育的源頭,源頭不正,孩子從小接受不到正確的教育,人才何來,家庭幸福何來,社會和諧穩定更無從談起。因此幼兒教育界,要充分認識到形式的嚴峻,充分認識自身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而幼教界的自我角色認知并不明確,多數以生存獲利為目的,處于被動的位置,因此本文旨在呼吁幼教界的自我角色轉換,擔當起幼兒、家庭、社會的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關鍵詞:德行 經典教育 責任和使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國家的教育要否符合人性、符合人類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社會才能和諧,人民才能幸福,國家才有可能富強!那么人性是什么呢,即“本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淀,依然熠熠生輝,因為時代會變,但是道不會變。教育要以人為本,不是重視個人的自由或者意愿;教育要育人,人組成家庭、社會、國家,是最小單位,是教育的立足點,把人教育成所以為人的樣子,本來的善的樣子,是教育的目的。而現在的教育,不是育人,是在育經濟、育飯碗。
  這一切源于一百年來,中國的教育離開了自己的傳統,忘記了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德行之本。自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以來,中國的經典被認為是糟粕,棄之不學。那么這一百年的教育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人從小自私,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家庭沒有長幼尊卑,倫理道德缺失,社會上如食品衛生等問題頻現,環境破壞嚴重!所有這一切只能通過教育來解決,讓教育回歸到本位,而這一責任的擔當應首先歸于幼教界。
  一、當前幼兒教育現狀
  近年來幼兒教育引起了家庭及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二胎政策放開更是讓幼兒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時家庭和社會對幼教的質量需求也隨之提高。但是人們關于幼兒學習需求和規律卻缺乏正確的認識,幼教理論五花八門,家長們都很盲目的跟從,抓住一個是一個,所以,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缺乏靈魂的主導,只注重形式與內容的研究。
  (一)幼兒園西化嚴重
  目前幼兒園,尤其是大城市幼兒園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國際化。國際化,聽起來很高大上,也是當今社會發展之必須,但是國際化在幼兒教育階段的過分強調卻存在很大的問題。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讓中國人在接受教育的最初就離了自己民族的根本,從小就開始崇尚西方。我們對于西方文化是尊重、包容和兼容,而不應該是崇拜和模仿。自己生命的源泉還沒有連接上,怎么能深入到另一個文化里去呢?只能學到別人的表皮,學不到靈魂,到頭來是丟了自己的根本,還得不到別人(西方文化)的尊重,只能是四不像。而且西方教育理論偏重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偏重于德行的培養,德為本,才為末,那么現在的教育德行之本沒有得到,高端的知識和技能人才也沒有培養出來。
 ?。ǘ┘彝リP于幼兒成長規律極度缺乏正確的認知
  父母不但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家長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是現在的家長關于幼兒教育存在諸多誤區,家長缺乏正確的認知,從基本的飲食起居,到長幼有序等品德的培養,處于近于無知的狀態,急需正確的引導與普及?;蚰鐞?、或忽視,家庭關系多有不和,孩子沒有很好地成長環境或者榜樣可以依循,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
  (三)多數幼兒園面對家長立場軟弱,以利為重
  多數幼兒園管理層或者一線老師面對家長時,是迎合的心態,失去了教育者的立場。家長們在這個時期更多關注孩子的吃穿住用玩,卻忽視孩子品德的培養。而生命之初卻是扎下德行根基的最關鍵時期,幼兒園非但少有這樣的意識,還會跟著家長的教育觀念走,更多關注影響生源的因素。
  第一,孩子生命的最初期,是吸收的時候,大量、幾乎全盤吸收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習內容的選擇最為關鍵,必須具足高營養,無雜質,只有古圣先賢的經典書籍、美術、音樂才有資格,而幼兒園多數的教學內容都是沒有什么營養的,浪費了孩子最寶貴的時光。
  第二,我國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孩子的天性與大自然最接近,大自然最能夠涵養孩子的天性,但是多數幼兒園都是封閉式的,園內就算有一些沙坑之類的設施,也形同虛設。
  第三,幼兒園對孩子的體能訓練也遠遠不夠,體育活動伸不開手腳,怕孩子受傷。
  二、幼兒教育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幼兒是小苗,幼兒的教育什么樣,國家、社會的未來就是什么樣!幼兒教育從業者對自身的要求、給自身的定位容不得半點差錯,“蒙以養正,圣功也”。這句話出自《易經》蒙卦,也就是在童蒙階段,就要懂得正確的養育方式,“根正苗紅”,孩子們才有可能健康的成長。否則就是毀了青苗,無功卻有過了!
  在生命的越早期越是教育的關鍵期,生命剛形成的時候,是一張白紙,最為純凈的,環境給了他什么,它就吸收什么,黑的白的、善的惡的,全盤吸收,而成為生命的底色。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所以這時候對他進行古圣先賢的教育,學習經典,而且家庭也能營造和諧的、仁愛的氛圍,在這些內容和環境的護持下,讓他的生命直立向上生長,不歪不邪,才是幼兒教育該做的事。
  同時,不但要面對孩子行使為師之道,對家長、社會也有同樣的責任和義務。身為教育者,要站在教育的真相上,高瞻遠矚地向所有人做教育,讓所有人都明白,讓孩子能在沒有污染的環境下茁壯地向上生長!必須大公無私地擔當起這份責任和使命,時刻不忘自己的本分,不可疏忽、倦怠,更不可在教育中圖私利!
  三、擔負責任與完成使命的幾個關鍵
 ?。ㄒ唬┘覉@關系中幼兒園的角色意識與立場的轉變
  幼兒園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家園關系中的角色和立場
  自然地轉變了。家長也是我們教育的對象,而我們真心為孩子好的時候,他們也會被打動,會跟我們同一條戰線,家園和合、點滴不漏地做好孩子童蒙養正了。   孩子最需要接受的教育分為三大領域:體能教育、生活教育、經典教育。幼兒園要責無旁貸、毫不猶豫,化一切阻力為動力地去把這三個領域的教育做到極致。
  (二)人才培養中的師德師風建設
  幼兒教師自身的德育基礎首先要做好。正人先正己,樹人先樹己。首先幼教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明白,教育是天下為公的事業,必須要有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如果為了私利就不要走入這份行業。
  幼兒教育專業要開設德育課程,學習傳統經典,領悟經典的內涵,落實到自身的言行,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教育目標,以《弟子規》等為教育依據,在進入幼教行業之前,就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幼兒老師。
 ?。ㄈ┯變簣@管理層到一線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技能的培訓
  教育是終身的,在職的學習也應該是不間斷的。陶行知先生在《我們的信條》當中提到:我們深信,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毕壬倪@些話是端正我們的觀念最有力的語言。所以,心態的培訓、根本觀念的正確是崗位培訓最首要的任務。有了這個根本,職業道德自然有了,加上不斷學習技能,就是有本有末,有內有外了。
  教師要經常接受生活教育、體能教育、經典教育這三個方面的培訓,教師要站在孩子生命的制高點。同時相信孩子的潛力,孩子本來都是愿意承擔、愿意獨立、愿意超越自己的,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愿都是非常強的,教師要有耐心和信心。
  關于第三方面經典教育的培訓,2018年9月26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了一份文件《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提到“加強誦寫講師資隊伍建設。實施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經典誦寫講教育培訓計劃,豐富培訓形式。各級教育(語言文字)部門應根據需要組織中小學及幼兒園在崗教師參加經典誦寫講教育專項培訓?!薄斗桨浮访鞔_指出了立德樹人,打下中國文化底色要從小開始,并以中華經典誦讀為形式來實現,在誦讀中,吸收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核心,與孩子的生命融合了。
  結語
  幼兒能夠接收到正確的以德行為根基的教育,使于幼教界人士自我角色的認知與轉變,成于幼教界人士對于自身使命的擔當和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財貴.讀經與大才(王財貴65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2]陶行知.大教育書系:教育的真諦[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3]教育部.國家語委關于印發《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教語用〔2018〕3號教育部國家語委2018年9月25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0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