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環境不確定性與盈余管理研究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于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之間關系的研究保持了持續的關注度,引入其他變量進行三者關系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相關研究的結論也尚未達成一致。結合當下環境發展形勢,本文回顧并總結了關于社會責任、環境不確定性與盈余管理三者之間關系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更加深入的探討相關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及支持。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環境不確定性;盈余管理
一、引言
“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深入人心。在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雙重推動下,各國在大力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愈發倡導對于社會責任制度的完善。當前背景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響應,中國企業在獲得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將承擔更多更重要的社會責任,同時我國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社會責任》也強調了社會責任要素對于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及企業經營的重要性。盈余是企業業績的體現,是企業實現長久價值的基礎。一方面利益相關者可以借助對盈余質量的判斷來區分公司的業績,但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可以運用相應的手段對盈余進行操縱。結合當下大環境來看,國內外發展形勢日新月異,經濟形勢的變革勢必引起外部環境的改變,而企業的經營活動必然要融入特定的市場環境,源于客戶、供應商、競爭者和監管行為的不可預測性均會導致經營大環境的不確定性。
二、文獻綜述
?。ㄒ唬?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
現階段關于社會責任和盈余管理兩者關系的實證研究主要基于企業自身特征和內部環境角度,引入外部因素研究二者關系的研究較少,而且結論存在爭議。一部分學者得出CSR履行程度與盈余管理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Prior(2008)檢驗企業是否利用CSR戰略掩飾盈余管理,得出兩者的正相關關系。另一部分學者卻經研究得出了與之相反的結論。鄧學衷等(2011)的研究結論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與盈余管理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目的是掩護上市公司進行收益調減或調增行為。隨著研究的不斷完善深入,學者們發現相較于應計盈余管理,企業更傾向于構建真實活動調節盈余,這種方式更不容易被發現,更多學者開始將研究重點指向研究真實盈余管理行為,也有學者將兩種方式進行比較研究,得出更全面的結論。吉利(2014)從動機出發,通過分析及實證他得出,企業出于道德主動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社會群體反之給予相應的支持,從而形成良性互動,促進自身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一種用以掩飾的“機會主義” 行為,那樣會抑制企業的持續成長。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廣泛,一些學者將CSR報告披露的方式區分開來進行了研究。陳國輝(2018)研究了強制披露及自愿披露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且較全面的分析了兩種方式對盈余管理影響的差異,研究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抑制企業進行盈余管理,且自愿履行比應規履行抑制的范圍更廣泛。
(二)環境不確定性與盈余管理
目前,環境不確定性對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主要分別集中于其對應計盈余管理及真實盈余管理兩方面。較多的研究結論表明環境不確定性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越動蕩,則對企業經營造成的沖擊越大。申慧慧(2010)的研究得出了環境不確定性與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正相關關系。陳峻等(2016)以盈余管理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為主線,將環境不確定性進行高低分組論證了其對盈余管理與審計收費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結論表明,環境不確定性較高的背景下,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程度與審計收費的相關關系更顯著。王學軍(2017)研究了環境不確定性、行業景氣度和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得出環境不確定性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且相比應計盈余管理,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程度更大;引入調節變量后,行業景氣度一方面更加增強了環境不確定性對應計盈余管理的影響程度,另一方面卻削弱了環境不確定性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朱湘萍等(2016)卻得出了并不完全一致的結論,他們在研究中引入了內部控制質量這一變量,研究表明,較高的環境不確定性會誘發應計盈余管理, 而與真實盈余管理的關系則相反;同時良好的內部控制對環境不確定性誘發的應計盈余管理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郭桂華等(2018)側重對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他們在兩者關系的研究中引入了機構投資者持股這一變量,得出高環境不確定性增強了企業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而機構投資者持股能有效抑制環境不確定性引發的真實盈余管理現象。
三、總結與評述
在此三個變量之間的研究為現有的研究體系提供了強大的理論與實證支撐,但尚存在值得研究的領域。首先,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環境不確定性與盈余管理之間關系的現有研究結論存在分歧,分歧的原因所在仍值得探討,對于企業經營的研究應當將環境因素考慮進去,才能得出更具備指導意義的建議,順應時勢,深入研究相關領域勢在必行;其次,隨著研究背景的不斷變化,結合當下環境條件及相關因素考量,以往的部分研究結論是否存在瑕疵還有待驗證,引入其他具有現實意義的相關因素對以往研究進行進一步深入探討也具有一定的意義,能夠使現有研究體系更加充實完整,綜上所述,希望以上建議能夠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論及其研究述評[J].會計研究, 2000(9):37-42.
[2]張炳紅.中外盈余管理文獻綜述[J].財會研究,2011(17): 25-26.
作者簡介:
張雅文(1995—),女,遼寧省營口市,北京物資學院碩士, 研究方向:為資本市場的財務會計與審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1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