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多元目標,多元策略”如何落實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學設計為例,介紹“多元目標,多元策略”教學理念,闡釋如何聚焦“社會責任”,促成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 多元目標 多元策略 社會責任 生態工程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B
  “社會責任”是新課改界定的生物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一,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當前生命科學飛速發展,在生物學科中培養“社會責任”尤其重要。高中生物教材有關“社會責任”的資源十分豐富,需要教師靈活利用教學資源,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社會責任”核心素養的培養。依據“多元目標,多元策略”教學理念,試圖通過教學設計實例來說明如何聚焦社會責任,促成學生形成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1“多元目標,多元策略”的介紹
  對于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各個角度挖掘多元化的學習目標,如素養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等。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學情、教學內容、策略、條件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有效落實學習目標。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拘泥于某一種教學模式,要針對不同學習目標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最終達到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策略最優化。這種做法蘊含的教學理念就是“多元目標,多元策略”。
  運用“多元目標,多元策略”指導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素養立意:新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特別提倡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慮與本節內容最契合的核心素養,明確本節內容所能發展的、最大的核心素養。
 ?。?)能力立意:在素養立意的前提下,再考慮本節內容的能力目標,可以綜合考慮課程標準和高考的能力考查特點,選擇與本節內容最契合的能力目標。
 ?。?)教學目標:在明確素養目標和能力目標后,還要依據課程標準,考慮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學科知識。
 ?。?)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最合適的教學策略。
  通過上述步驟,建立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學習目標體系,并使用最優化的教學策略組合來實現多元化的學習目標。這種從上位到下位的設計流程,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學習目標的有效落實。在具體教學中,則是反向操作,先教授知識,再通過教授知識來培養能力,最后達成相應的素養目標。
  2“多元目標,多元策略”的案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專題5第一節“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學設計為例,說明如何依據“多元目標,多元策略”的教學理念來聚焦“社會責任”。
  2.1目標定位,聚焦社會責任
  本節內容包括關注生態工程的建設和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態工程建設是社會熱點,是樹立學生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素材。因此,與本節內容最契合的核心素養是社會責任,特別是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僅要學會保護環境,還要有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素養。在素養立意的站位下,結合課標要求,確立具體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形成學習目標的多元化。具體學習目標為:
  ①圍繞本地資源,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社會現象的討論,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
 ?、谀芑谔囟ㄇ榫安牧?,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探討生態問題及解決策略;能基于給定的事實或證據,運用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生態問題。
 ?、勰芎喪錾鷳B工程的概念;能簡述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舉例說出生態工程基本原理的內容。
  2.2優選教學策略,完善教學設計,發展核心素養
  筆者依據多元化的學習目標,選擇廈門本地的生態工程實例設置教學情境,優化教學策略組合,訓練學生在復雜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在各個教學環節,教師要時刻滲透與“社會責任”相關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對家鄉建設和環境保護形成一種社會責任擔當。
  2.2.1教學活動1——生態工程的提出
  教師要求學生觀看“生態環境問題”的視頻,然后談談感受。
  設計評析:本教學活動采用情境教學策略、問題驅動教學策略,通過視頻內容為學生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情緒,感受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生態工程建設的必要性。以視頻的內容觸動學生多種感官,調動學生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生態保護意識。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問題,進一步認同并深化生態保護意識,在情感上逐步發展關于生態保護的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另外,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自主分析生態工程的概念、目標和特點。
  2.2.2教學活動2——生態工程的案例分析
  教師出示美麗廈門的照片(包括鼓浪嶼、環島路、廈大校園、本校校園、翔安區鋤山村茶園、油菜花海),提供翔安區鋤山村生態工程建設的圖文資料,并提出問題:鋤山村的建設屬于生態農業模式,建設過程中應用了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請大家分析資料,思考鋤山村的建設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分別應用了什么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學生討論交流,展示答案,說出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并能分析鋤山村生態工程建設的具體做法。
  設計評析:本教學活動采用多種教學策略的優化組合,包括情境教學策略、問題驅動教學策略、交流式教學策略。教師圍繞本地資源,以美麗廈門的建設成果為實例,采用資料閱讀方式,創設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資料信息能給學生帶來正能量,并促進學生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認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師將創設情境與思考問題相結合,在問題驅動下的學習,能調動學生的無意識注意和情感活動的參與,有利于學生激發學習情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快速掌握知識。
  討論交流活動能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平臺。學生基于自身的生物學認知,圍繞本地資源參與討論,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中激發主動思維的能動精神,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學生逐步內化相關知識。在情感和思想的觸動和感化中,進一步在主觀上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另外,在鋤山村生態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景中,教師以圖文資料為載體,可以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和科學思維的能力,通過答案的展示環節,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達到在具體情境中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學生逐步養成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責任核心素養。
  2.2.3教學活動3——生態工程的應用
  教師出示廈門猴嶼的圖文資料,展示存在的生態問題,引導學生:現在要對猴嶼的植被進行修復,請應用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給出建議。
  設計評析:本教學活動同樣采用多種教學策略組合,力求實現多元教學目標,包括情境教學策略、發現學習教學策略、交流式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教師以廈門猴嶼的生態問題創設學習情境,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圍繞本地資源,參與相關社會現象的討論,通過搜集、整理、分析資料信息,在發現學習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互動過程中,能夠增進感情、養成合作精神,并在合作學習中促進自身認知的發展,在情感上逐漸形成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核心素養,最終能夠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者和實踐者。
  3“多元目標,多元策略”的反思
  學習目標的多元化,導致學習目標有主次之分,該理念是建立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多元目標體系,這與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相符合的。教師將學習目標多元化,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達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有效性。本節的各個教學環節都緊緊圍繞“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如利用“生態環境問題”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情感上形成生態保護的意識;使用美麗廈門的圖片,讓學生正面認識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使用廈門本地的鋤山村建設、猴嶼建設的實例替換教材內容來設置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解決真實情景中的實際問題時,訓練關鍵能力,發展核心素養。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圍繞廈門本地資源,學生通過參與對社會現象的討論,達到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形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意識。
  特定的學習目標可以通過多種教學策略實現,如果綜合考慮特定的學情、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每種教學策略所能達成的教學效果是有差異的,因此,多元目標的實現需要多元策略的支撐。在不同教學階段,教師可以選擇最優化的教學策略組合,實現相應階段的主要學習目標。本節選擇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情境教學策略、問題驅動教學策略、發現學習教學策略、交流式教學策略以及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總之,“多元目標,多元策略”就是要選擇最優化的教學策略組合,實現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學習目標體系,從而有效落實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4705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