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的多元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課堂教育中融入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及時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行為,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不斷優化,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多元評價不僅滿足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創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
【關鍵詞】小學教育 小學語文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39-02
一、多元評價的功能
評價是引導學生正確開展學習的重要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正確的評價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到激勵和改善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深化對知識的認識。老師適時的評價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觸動,這符合了新課程理念所強調的“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并不都是完美的,因此評價的多元需要照顧到學生的心理。評價不僅需要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診斷功能,避免其步入思維的誤區,還對學生起著自我反省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是一面鏡子,通過評價,學生會對自己產生全面的認識,對學習行為作出自我判斷,不斷優化學習過程,達到自我監控,自我進步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課堂的多元評價形式
1.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學生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在個人能力的構成中,學生需要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不斷優化自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展開自我評價,這是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重要途徑[1]。小學生學會自評有利于形成對自己正確的認識,“知人難自知”,要達到自知就需要不斷的審視自己,鍛煉自己的自我認知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每一個教學階段和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做出判斷,由模糊到清晰,由全面到具體,不斷勾畫出對自身評價的輪廓,不斷深化對自我的認識,將評價一步步向具體化、客觀化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能力。
2.師生互平
平等是一種理想狀態,小學生渴望的是老師與自身之間的平等,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拉進兩者之間的距離。老師在教學中常常評價學生,而學生卻未嘗體驗過評價老師,雙方之間的評價權利不對等。師生之間相互評價的意義,在于兩者關系平等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發言權被充分重視,在師生互評中,學生與老師的思想相遇、師生情感得到交流,學習氛圍更加民主、自由、開放,在評價老師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課堂對自我的重視,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兩者相互合作,取長補短。這樣的方式不僅促進了師生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也相應提高。
3.學生互評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學習中,小學生容易陷入自我認知的困頓中,因此要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集體的力量,調動評價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對彼此的評價,相互促進語文學習能力的進步。通過學生互評,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為了能夠準確評估對方,就必須認真觀察對方的學習狀態、傾聽對方的語言表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加深了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印象,更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完善自身的過程。
學生間的相互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對方的優缺點[2],更能找準自己學習上的漏洞,以便改正自身的不足,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判斷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深層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互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尊重且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學生在課堂的表達欲,是符合語文新課標積極提倡的新理念。
三、多元評價的具體方式
多元評價的具體方式關乎語言的使用,如何用用恰當、正確的語言進行評價是多元評價尤為重要的部分。
幽默化的語言作為語言藝術的關鍵,不僅能使人產生愉悅感,還能在笑聲中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在評價中,使用幽默的話語更能讓人接受評價內容,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對評價內容產生強烈的興趣。
評價用語不能一成不變,套用模板,固定不變的語言會使學生丟失對評價的興趣,失去思考的能力。因此評價詞需要時常更新、層出不窮,讓學生對評價時常保持新鮮感。
在評價過程中,可以將口語、體態語和身勢語相結合,使評價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學生能在一次拍手、一次握手中倍感激勵、信心倍增;能在豎起的大拇指、輕拍肩膀中感受到兩者之間的交流;能在真誠的贊美、堅定的表揚中粲然一笑。
參考文獻:
[1]李芙蓉.準確定位 凸顯特點 多元評價——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J].甘肅教育,2014(17):78.
[2]蘇淑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多元評價[J].黑河教育,2012(04):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