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書法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深度開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和書法同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充分認識到書法教育滲透到課堂中的作用,在語文教學的同時,將書法教育滲透到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以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文章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探討書法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關鍵詞】書法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167-01
新課標對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提出如下目標: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需將書法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書法教育的價值,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然而如何將書法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難點,所以,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寫作書法的興趣,繼而讓學生愛上及會書寫漢字。
一、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歡上書法
漢字源于象形,漢字本身除了具備一般的交際功能,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哲理及傳統美德[1]。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充分發揮漢字的價值,在課堂中有意識的滲透書法教育,開掘漢字魅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引導學生科學識字。如學習“田”“火”“雨”等漢字的時候,可為學生播放各種詞語的演變動畫,在播放動畫后進行師生互動,具體如下。
老師:通過以上這些漢字,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學生:“火”是由一堆火苗組成的;“雨”均是朝一個方向傾斜的,這應該是被風吹的。
老師:對,這些漢字都是象形字,再看看這些漢字變成了哪些?此時教師可出示露、霧、霾等與“雨”相關漢字;出示畦、界、畔等以“田”為偏旁的漢字。通過運用字理及造字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感覺漢字學習的樂趣。在漢字教學完成后,可以教導學生書寫漢字,借助這樣的教學方法,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樂趣,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鼓勵學生堅持進行寫作,提高學生書法水平
小學語文課堂中,書法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需鼓勵學生堅持進行寫字練習,以提高學生的書法水
平[2]。在書法練習中,教師可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第一種是可采取儀式熏陶。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可在每堂課考試前,將書法練習作為一種儀式,具體是在每堂課開始前,可讓學生練習文中的生字詞,激發學生寫字興趣,使學生識字興趣得以提升。第二種是可采取故事激勵的方法,該方法主要考慮到小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喜好,課堂教學中講述古人習字學書故事,如講述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故事,使學生可受到感染,都懂得書法魅力及激勵學生克服寫作的困難。第三種是可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帶頭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針對優秀的學生,給予積極的指導,促使學生進步,讓此類學生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通過學生間的感染與熏陶,在課堂中營造出良好書寫氛圍,顯著提高學生書法水平。
三、適時加入書法欣賞,讓學生感悟書法魅力
當前,出自古代的書法作品常能拍出極高的價格,這些作品之所以可持久傳承,不但是因為這些書法作品的技巧特殊,而且這些書法作品常蘊含著深厚的內涵[3]。小學語文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書文俱佳的名篇或適用于書法表現的文學作品,如《蘭亭集序》這一經典文章,可創作出飄逸的書法,堪稱古代書法中的經典,王羲之的親筆書法中,關于文章中不同的“之”字,使用了多種不同的書法技巧,針對這一作品,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印刷版的作品,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書法作品的文字魅力。此外,在學習其它名篇的時候,相關教師也可找出一些相關書法作品,將作品在課堂中進行展示,講解的時候重點對字形進行講解,同時對書法藝術進行深入的分析,如此讓學生可以充分的體驗作品內容與書法內涵,幫助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如此不但可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還可有效達成語文課程的美育目標。
總之,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學中有效滲透書法教育,可顯著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書法本身的魅力。在具體開展書法教育的時候,教師需講究合理教學策略的實施,指導學生堅持進行訓練,深入挖掘漢字的實用功能,實現“以字育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盧梅艷.書法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實踐闡釋[J].課外語文,2018(6).
[2]于繼開.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書法教育的方法初探[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4(19).
[3]王敏.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書法教育[J].吉林教育,2013(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