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現代書法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是書法藝術的載體,傳統文化是書法藝術的靈魂。開展現代書法教育,一方面需要繼承古代書法教育的傳統,在書法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還要把握現代書法教育的特點,處理好規范字教學與書法藝術教學的關系。
  【關鍵詞】現代書法  信息化  新境遇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基礎教育階段寫字教育實施問題研究》,批準號:JG17CB337。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37-02
  現代的書法教育可以劃分為這樣三種類型:一是走藝術化道路的學校專業書法教育,二是走素質化道路的學?;A書法教育,三是走休閑道路的社會大眾化書法教育,這與集識讀與書寫于一體的中國古代書法教育已大不相同。中國古代的書法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字教育,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與沉淀已然形成了自己的傳統。當前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識字教學也肩負著識讀與書寫等任務,形式上與傳統書法教育相似,但語文識字教學往往是把漢字當作普通的工具性文字來對待,與西方字母文字無異,由于缺少了人文關懷,抽去了傳統文化內核,使得二者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是書法藝術的載體,傳統文化是書法藝術的靈魂。開展書法教育首先應該在本質上恢復書法教育的傳統,應該緊緊把握住傳統書法文化這條主脈。
  書法的文化內涵首先表現在對漢字的崇拜。在漢字文化圈內,人們對漢字和書法有著莫名的親切感,這從室內懸掛書法作品傳統、書畫收藏熱、習練書法熱等書法現象就能得到驗證。書法成為自覺的藝術之前,漢字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早期漢字的發展過程也是早期華夏文化生成的過程,漢字的發明、發展與成熟一直與文化相伴,有學者把書法史的起始點定在文字的產生時期是有其道理的。自宋代以來民間就形成了“敬惜字紙”的文化傳統,在明清時期“紙爐會”在民間尤為盛行,這與古代科舉文化有關。對文字的崇拜和對文化的尊重已經成為文化基因融入了民族血液。
  書法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統文化的符號,被稱作“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核心”。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現代的中國教育由于一味地模仿西方教育而失去了自我,尤其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已經出現了斷代現象,這對開展傳統書法教育造成嚴重障礙。
  其次,開展現代書法教育要厘清書法藝術教育與規范字教育的關系,這在傳統書法教育中是不分家的。
  “規范字”一詞出現較晚,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規定的文字,經過整理簡化并由國家以《簡化字總表》與《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簡化字與傳承字。其實,在中國古代,規范字早就存在,是指國家正式頒布的文字式樣。《左傳·成公十三年》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尚書·金滕》云:“多才多藝,能事鬼神”,上古時期的文字使用應該是一種用來敬事鬼神的才藝,是國家政治活動的需要。許慎《說文解字·序》中說:“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痹S慎明確指出了文字的維護統治和延續文化的功能,正因如此,歷代政權都十分重視文字的規范化問題。
  歷史上,文字的規范化行為有過三次大事,其一是“書同文”,秦統一六國,為使政令暢通必須統一六國文字,雖然秦小篆沒能普及開來,但文字規范化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二是印刷術的發明,刻板印刷使得規范化的宋體字得以迅速普及,讀書人長期接觸這種規范化的制式文字,這對文字的規范化書寫影響至深;其三是文字簡化運動,文字簡化運動與中國近現代救亡圖存等特殊歷史原因有關,簡化字的使用在中國文化史的發展進程中也可以稱作是一個重要節點,至此,文字發展成了今天的式樣。社會與文化的發展需要規范化的文字,同時,文字的規范化也促進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從文化發展角度來看,自儒家思想被確定為正統思想以后,儒家經典是依賴規范文字世時代相傳的,從漢代開始,儒家經典就被用統一規范的文字刻在石碑上了,刻經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從國家管理角度來講,規范字始于周代,為歷代統治基層所重視,從漢初尉律規定“書或不正,輒舉劾之”,唐吏部考核官員以“身言書判”等將規范文字的使用上升到了法律制度層面的政策就可見一斑。在古代社會中,規范文字的學習與使用是與士人的仕途息息相關的,漢初“學童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吏”,唐代科舉開設“書科”,并且漢唐宋時期太學或國子監都開設有專門的文字學課程,至明清時期,亦有因帝王喜好其書法而得以晉升高位者,由于涉及到官吏選拔與科舉,規范字在古代教育中也就變成了一個基礎的也是首要的問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9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