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類APP在小學生學習中應用的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如小猿搜題、學霸君、作業幫等的答題類APP在中小學生中迅速風靡起來,遇到不會的問題打開拍照搜題,似乎成了常態。但是使用此類APP的動機不同,產生的結果也大相徑庭。我們深入探索答題類APP目前的新形勢以及其中的不足之處,以調查研究和訪談等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剖析,了解使用者對答題類APP的期望,針對使用者在使用答題類APP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效的改進答題類APP的功能,借以完善此類APP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答題類APP 應用研究 教學輔助
一、前言
(一)相關概念
答題類APP是一種作業輔助工具,使用者通過拍照搜題等功能獲得題目的詳細解析步驟和參考答案,從而完成作業獲得知識。具有移動性、便捷性、交互性、開發性和激勵性等功能。[1]這類答題類APP不僅擁有海量題庫,更擁有名師校對過的詳細解析步驟和參考答案。并且提供視頻課程、名師答疑、在線互動平臺等輔助功能。市場上常見的答題類APP有作業幫、小猿搜題、猿題庫、學習幫等。
(二)國內外對于答題類APP的研究現狀
雖然答題類APP以極快的速度在中小學生中普及,但是國內外對此類APP卻缺乏理論研究,自2016年以來,國內對此類APP的研究成果甚少,大多也是對答題類APP利弊和學習軟件的設計與開發的研究,而對答題類APP在中小學生學習中應用的研究更是寥寥無幾。而國外的研究現狀與國內相差無幾,主要集中在學習策略涵義、結構和實證等。[2]對此,筆者認為對答題類APP的理論研究是及其必要的。
(三)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隨機抽取鎮江市小學一至六年級200名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并輔之隨機訪談了10名小學生,發出200份問卷,收回18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72份,利用spss軟件對問卷進行綜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使用答題類APP的現象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但使用頻率不高
經調查顯示,大部分小學生使用過答題類APP,在此類學生中,成績在班級中上游的小學生居多。小學生使用答題類APP的頻率一般維持在一月一次至兩周一次,時間一般維持在十分鐘以內,單次使用時間在半小時以上的情況較少。
?。ǘW生使用答題類APP大多用于知識拓展,極少部分學生僅為獲得答案
在使用答題類APP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利用答題類APP進行知識拓展和學習新知識。2.8%的學生使用答題類APP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8.3%的學生使用答題類APP進行課堂學習,22.2%的學生使用答題類APP進行作業完成,30.6%的學生用于知識拓展。與預計不同的是,僅有5.6%的學生利用答題類APP進行消遣娛樂,2.8%的學生利用答題類APP僅為獲得答案,大部分學生使用答題類APP是為了學習知識和解決作業難題。利用答題類APP應付作業的學生很少。但很多學生反映很反感答題類APP直接呈現答案,抹殺和遏制了自己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ㄈ┖芏鄬W生由于缺少設備和搜題精確度不高而拒絕使用答題類APP
我們對未使用過答題類APP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學生不使用答題類APP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和答題類APP存在找題不準以及答案錯誤等問題這兩個原因。后者也是用戶對答題類APP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
?。ㄋ模┐痤}類APP缺乏互動和趣味性是其主要缺點
我們對小學生關于答題類APP的改進建議進行調查,發現答題類APP的缺點集中在缺少互動和趣味性。目前答題類APP能夠實現在線討論和名師答疑等互動環節,但是有效互動和有效答疑的深度不夠導致使用者在互動時感覺有距離、有隔閡。而對于用戶來說,答題類APP的枯燥、缺少趣味也是阻礙他們使用答題類APP的原因。
三、解決策略與建議
?。ㄒ唬┩貙捊虒W輔助功能,走進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答題類APP不應止步于輔導作業難題,還應與教學實施進行進一步的結合。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已經有中小學教師將答題類APP上的題目作為課外作業布置給學生。合理有效地使用移動性、便捷性的應用軟件形式會使得教學交互更加高效。
?。ǘ┚芙^“拿”和“給”
答題類APP應避免直接呈現答案,由同時出現答案和解析變為先出現詳細解析再讓學生重新做題、再呈現答案的形式。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將答題類APP作為獲得答案的工具,同時先出現解析再重新做題的形式能夠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和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
(三)關鍵詞判斷、精準搜題
答題類APP在技術設計時應考慮到模糊詞和相似詞的精準判斷。避免同答不同問等錯誤。目前答題類APP搜題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拍照搜題,一種是相關知識點搜題。這兩種方式都會存在少量誤差。因此答題類APP在建立題庫時應設置三到四個關鍵字作為匹配的標志。當無法在題庫中找到完全匹配的題目時應為其匹配相似度最高的題目并主動表明此為相似題型。
?。ㄋ模┘訌娀雍腿の缎?
在答題類APP軟件設計過程中應構建深層次的、實時的、趣味性的互動環節模式??梢栽谠敿氈v解中增加趣味性游戲或者形式新穎的教學視頻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興趣,鞏固和加深使用者對知識的理解。
?。ㄎ澹[脫根源:題海戰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和教師最大的擔憂就是答題類APP淪為“作業神器”。為了避免這一弊端,其根源在于擺脫應試下的題海戰術。沒有了繁重的作業任務,答題類APP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學習。[3]
參考文獻
[1]朱飛鴻.教育工具類APP運營策略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05):164-166.
[2]安曉燕.“作業輔助工具”學習交流軟件助推高中生物學習的八大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2016.
[3]李妍.擺脫題海比擺脫“拍題神器”更關鍵[N].中國教育報,2014-07-28(002).
作者簡介
孫新麗(1998.09—),女,漢族,籍貫:江蘇連云港,江蘇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專業。
邵明銘(1997.04—),女,漢族,籍貫:江蘇徐州,江蘇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專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