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健身類APP對延安大學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健身類APP已經成為了現代大眾體育服務平臺,它為體育知識傳播、體育鍛煉指導及實現全民健身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大學生作為最早接觸流行軟件的人群,對于健身類APP具有推廣的作用。體育鍛煉作為學生體育生活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體育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大學生使用健身類APP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是否有影響,值得深究。
  關鍵詞:健身類APP  延安大學學生  體育鍛煉態度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238-02
  自21世紀來,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隨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出現,受到消費者的極大歡迎,智能手機的使用者也越來越多。與其同時迅猛發展起來的還有安裝在這些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中的應用程序,即APP[1]。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下載各種各樣的APP來作為社交、娛樂、關注健康和運動健身等用途,這些APP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2]。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們的生活壓力也比較大。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等諸多壓力,身體素質逐年下降,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在國家倡導全民健身的號召下,大學生更應該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運動習慣,堅持體育鍛煉,從而為今后的發展巧下基礎。健身類APP的出現是當代科技與體育運動的結合體,在善于發現新事物的大學生群體中的得到使用廣泛[3]。
  1  延安大學學生使用APP的基本情況
  1.1 延安大學學生使用健身類APP基本情況
  從被調查的學生中發現,在所調查的延安大學學生中,經常使用健身類APP的人數為280人,占總人數的74.5%,而沒有接觸過或使用過健身類APP的人數為96人,占總人數的25.5%。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發現,延安大學有七成以上的學生使用健身類APP,而對于使用這一新型的體育類的媒介,這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數字,說明健身類APP在延安大學學生這個群體中比較受歡迎。綜上所述,手機健身類APP自出現以來,就受到了學生的廣泛關注與使用。究其原因是健身類APP可以記錄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次數等,更能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4]。對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健身類APP可以制定學生體育鍛煉計劃、進行數據記錄等功能。這使得學生更能客觀地掌握自身體育鍛煉情況,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同時APP中還有好友排行、等級等功能,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競爭性。
  1.2 延安大學學生了解健身類APP的途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體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全民健身的逐漸深入,人們對自身的健康也越來越重視。通過調查發現,延安大學學生在對健身類APP的了解途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QQ、微信等平臺,有148人選擇,占總人數的39.4%。QQ和微信是現在學生最常使用的聊天類軟件,用戶可以通過這些軟件注冊或直接使用健身類APP,這類APP的最主要的作用是簡單快捷。排在第二位的是朋友介紹,有123人選擇,占總人數的32.7%,人們作為最主要的傳播媒介,對于推廣健身類APP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這類APP的功能也非常豐富,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對于學生了解體育健康和體育運動有推動作用。因此,健身類的APP在學生之間也得到大量推廣。排在第三位的是廣告,有41人選擇,占總人數的10.9%,廣告是學生了解新鮮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很多學生都是通過電視廣告或其他形式的廣告對健身類APP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3 延安大學學生使用健身類APP的目的
  從被調查的學生中發現,延安大學學生使用健身類APP的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是監測運動數據,有257人選擇,所占比例達到了68.4%;排在第二位的是監督和督促鍛煉,有196人選擇,占總體比例為 56.7%;排在第三位的是學習體育知識,有168人選擇,所占比例為44.7%。健身類APP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方式,還可以記錄學生的運功數據,使學生能隨時掌握自身的運功量,因此,很多學生選擇了監測運動數據。并且現在很多健身類APP設置有打卡或者領取紅包,推動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體育運動中,同時,這種APP在激勵過程中,也對用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有效地督促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5]。這是學生選擇督促和監督體育鍛煉的第二原因。學生選擇其他幾項的主要目的是學生可以通過健身類APP建立自己的體育交際圈,結交愛好體育運動的學生,可以通過相互鼓勵和相互學習,促進自身的體育鍛煉。
  1.4 延安大學學生對健身類APP功能的使用
  從被調查的學生中發現,延安大學學生最常使用的健身類APP功能是數據的記錄,有312人選擇,占總人數的82.9%。這是因為這類APP具有記錄功能,能對學生的運動數據進行記錄,同時對運動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這可以給予學生專業的建議,使學生能準確掌握自己的運動信息。排在第二位的是制定訓練計劃,有286人選擇,占總人數的76.1%。健身類APP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體質,制定適合個人發展的鍛煉計劃,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鍛煉。學生最常使用的健身類APP功能還有健康監測、健康飲食、智能穿帶配件等功能,從以上可以看出,健身類APP的功能設置,基本與學生體育鍛煉所需要的信息相吻合,能夠給予學生最直接的幫助。
  1.5 延安大學學生持續使用健身類APP的時間   從延安大學學生使用健身類APP的時間可以看出,在調查的學生中有147位學生使用健身類APP已經達到了半年到一年,占總人數的39.1%,有28.7%的學生持續使用健身類APP在一年以下,有32.2%的學生持續使用健身類APP在一年以上。這說明健身類APP已經受到了延安大學學生的喜歡,同時健身類APP在學生中的使用程度也比較普遍,說明延安大學學生也越來越喜歡體育鍛煉,并且健身類APP已經影響到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對于實現全面健身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1.6 延安大學學生使用健身類APP的頻率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在健身類APP的使用中,經常使用的學生為251人,占總人數的8%,偶爾使用健身類APP的學生人數為47人,占總人數的12.5%,不使用健身類APP的學生有78人,占總人數的20.7%。這說明健身類APP在學生的使用中頻率相對較高,也表明學生通過健身類APP進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但也有部分學生不使用APP,說明很多學生還沒有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1.7 健身類APP存在的問題
  從被調查的學生中發現,學生在使用APP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問題是APP內容更新緩慢,有235人選擇,占比為62.5%;排在第二位的是數據記錄不準確,有213人選擇,占比為56.6%;排在第三位的是廣告推送頻繁,人數為175,占比為46.5%;而其他問題分別為內容單一、健身信息反饋緩慢、GPS定位不準確以及其他。由于健身類APP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現在仍處于開發探索階段,還未形成真正成熟的發展模式,因此存在諸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一方面降低了健身類APP的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影響廣大用戶的使用效果。
  2  結論及建議
  2.1 結論
 ?。?)在延安大學學生使用健身類APP中發現,現在很多學生正在使用健身類APP,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沒有接觸或者使用健身類APP。
 ?。?)通過調查延安大學學生對于了解健身類APP途徑方面發現,學生主要是通過QQ或者微信開始使用健身類APP,并且有少部分的學生是通過朋友介紹才使用的。
 ?。?)大學生使用健身類APP的主要目的有監測運動數據、監督和督促鍛煉以及學習體育技能。
  (4)大學生最常使用健身類APP的功能是數據記錄、制定鍛煉計劃、健康監測及健康飲食。并且大學生持續使用健身類APP的時間、使用健身類APP的頻率以及每次使用健身類APP 時間的情況都很好。
 ?。?)通過延安大學學生使用健身類APP分析得出,健身類APP對延安大學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并且對學生體育鍛煉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持續使用健身類APP時間越長、使用健身類APP頻率越高以及每次使用健身類APP時間越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發展也越好。
  2.2 建議
  為了使健身類APP在學生體育鍛煉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開發商應在微博、微信等平臺大力推廣健身類APP,還要不斷提高和完善開發技術,提高數據記錄、社交等功能的精確性和全面性;同時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尋求專業體育人士的合作,針對學生的需求提供專業的體育理論知識和信息并錄制體育教學視頻;最后開發商還應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學生的體育需求和身體素質開發不同的健身模式和健身計劃。學生應明確使用目標,合理使用健身類APP數據記錄、社交等功能,并合理掌握使用健身類APP的時間。總而言之, 通過APP能夠實現對體育鍛煉及體育習慣的有效促進與培養, 特別是其所具備的直觀數據, 豐富性社交互動等內容尤為突出。但與此同時卻也依然存在著刺激感體現較為欠缺的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健身類APP開發及后續更新完善方面, 建議可就這一方面加強改進, 以期能夠促進對體育鍛煉行為及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 黃鵬.淺析健身類APP的優勢與缺陷[J].商,2016(14):195.
  [2] 趙行瑞,于芳.健身類APP的SWOT分析——以KEEP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7(1):36-38,42.
  [3] 曹宏.體育運動類APP的傳播效應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12):356.
  [4] 于冬曉,劉宗超.運動類APP對普通高校學生體育習慣養成的促進作用[J].四川體育科學,2016(4):116-119.
  [5] 陳佩,李曉晨,陳東良.運動類APP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以東南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7):109-111,1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97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