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某省四所高校的897英語專業學生為被試,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探究了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的現狀。研究從動力、毅力、執行力以及能力四個維度分析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的總體特征以及不同年級、性別和不同類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在第二語言學習力上呈現的差異。結果顯示:⑴英語專業學生二語學習力總體水平不高;⑵不同年級學生的二語學習力存在顯著差異,并隨著年級增長逐步上升;⑶不同語言能力水平的學生二語學習力存在顯著差異,語言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學習力均高于語言水平較低的學生。
  關鍵詞: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5-0164-05
  一、問題的提出
  學習力是“一個人或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最活躍的創造力和最本質的競爭力,由組織學習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伴隨學習過程而發生的一系列智力要素構成[1]。其中,第二語言學習力(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ower)是學習者對于一切以英語文字為載體進行學習的動力、毅力、執行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2],是學習者個體可有效地將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是由實踐經驗、情感經驗和知識習得等轉化而成的學習品質,是影響學習質量高低的決定性因素,更是動態地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養和學習競爭力的重要尺度。
  目前國內外存在大量關于學習力的研究。吳也顯等學者認為在當今社會,學習已成為人們的生存方式,學習力則是現代人基礎性的文化素質。他指出學習力是一個人為了實現明確的奮斗目標,依靠堅強的意志,通過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和不斷積累實踐經驗而培育發展起來的能力[3]。沈書生和楊歡綜合人的全面發展提出一次性學習的時代已告終結,學是獲取的過程,習是反復學習、不斷運用、逐漸掌握,進而熟能生巧、創新進步的過程,而力是能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等要素[4]。裴娣娜提出學習力的研究將成為國內學生學習研究的新視野和新領域[5]。較國內對學習力的構成要素理論性分析,國外研究更側重學習力的提升策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評估系統。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Clax-ton等人和Fisher的研究團隊。Clax-ton等人的終身學習項目[6],是國外對學習力理論進行系統研究的代表,而Fisher則開發出了課堂上提升學習力的四步策略:解釋、協調、評論、建模[7]。在學習力評估方法的應用研究主要是英國的ELLI項目探索了一種稱為“蜘蛛圖”的學習力的動態評估方法[8]。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英語作為信息交流的主要載體,學習好英語是成為國際化人才的必要手段。在我國2018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外語語言教學質量標準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大部分仍是由語言教學所承擔的教學任務[9]。但綜合現有研究結果可知,國內對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的探索仍停留在理論階段,還沒有足夠的實證研究來探討學生的語言學習力發展規律。因此,本研究立足中國現狀,通過探究英語專業學生的第二語言學習力現狀,為培養合格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英語專業學生提供思路。
  二、研究方法
 ?。ㄒ唬┭芯繂栴}
 ?。?)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有何整體特征?
 ?。?)不同年級的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有何差異?
  (3)不同性別的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有何差異?
 ?。?)不同類型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有何差異?
  (二)被試
  邀請某省四所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參與本次調研,兩所一本高校,兩所二本高校。本次調研原計劃招募合格英語專業學生1000人(250人/年級),因大四學生人員較為分散,無法集中參與被試,所以只選取大一、大二和大三英語專業學生作為被試。問卷發放1000份,剔除無效被試,有效被試共897人。被試的人口學變量如下:共有男生162人,女生735人。其中一年級325人,含男生63人,女生262人;二年級293人,含男生57人,女生236人;三年級279人,含男生42人,女生237人。來自一本高校共412人,含男生78人,女生334人,二本高校485人,含男生84人,女生401人。
 ?。ㄈ┭芯抗ぞ吲c程序
  研究第一步借鑒2012年由Koedinger等人設計的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維度建構[10],利用SPSS 21.0和AMOS19.0,在經過了三次修訂問卷編制的必要步驟之后,編制出符合英語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的《第二語言學習力問卷》。量表包含30個題項,并分為四個子量表:動力量表、毅力量表、執行力量表、能力量表??傮w量表Cronbach’s α值為 0.96,各子量表的Cronbach’s α值的范圍為0.86-0.96之間。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獲得總量表中各題項的標準化因子載荷數據,并計算出了AVE(平均方差抽取值)和CR(組合信度)。結果表明,各題項的標準化因子載荷均高于0.5,各維度AVE值均高于0.5,CR值均高于0.7,說明量表具有比較理想的聚合效度。具體如表1所示。
  確保問卷調查表具備內部一致性信度后,本研究對所有被試進行發放問卷,并對回收后的問卷利用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
  研究第二步在有效被試中隨機抽取研究對象進行郵件訪談,以解析英語專業學生在各類第二語言學習力所呈現的特征。抽樣結果如下:總體60人,其中男生30,女生30人,二本高校30人,每年級10人,一本高校30人,每年級10人。訪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自己在課堂的學習行為表現如何?有何原因?第二,如何評價自己在英語專業學習上的動力、毅力、執行力和能力?有何原因?   三、研究結果
 ?。ㄒ唬┑诙Z言學習力的整體狀況
  為了考查學生學習力的基本情況,對參與本次調查的872名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力及其各因素上的得分進行統計。其中,最高分為4.21分,最低為3.04分,具體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整體上英語專業學生的第二語言學習力的總平均分為3.53,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平均分大小排序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執行力>學習能力。具體來說,信念認同、實踐認同和認同效能分別略高于中等臨界值,而學習動力為4.21分,處于優良等級,顯著高于中等臨界值,說明該階段學生的學習動力較強。最低的是學習能力維度的得分即3.04分,僅處于一般的水平,說明英語專業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
  (二)第二語言學習力的性別差異分析
  為探究男女在性別變量上的學習力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對男女生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對不同性別的第二語言學習力做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后發現(結果見表3):男女生第二語言學習力的差異檢驗檢測為p>0.05,即總體上看出男女生的學習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在學習動力、學習執行力、學習能力維度,男女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但學習毅力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得分均值顯著高于男生(p<0.05)。
 ?。ㄈW習力的年級分析
  為探究英語專業學生在年級上的學習力現狀,對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進行ANOVA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除能力維度外,其余各項學習力影響因素得分隨年級升高而降低,且總體上三個年級的得分差異極其顯著(p<0.01)。為進一步探討兩個年級之間的因素得分關系,對結果數據進行LSD事后檢驗,發現各年級在各維度及總分上,兩兩之間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p<0.01)。
 ?。ㄋ模┎煌愋透咝S⒄Z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分析
  為探究不同類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對兩者之間學習力的差異進行顯著性檢測,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不同類型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力下轄各維度的得分差異極顯著(p<0.001)。同時在各維度上,來自不同類型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的得分均存在極顯著差異(p<0.001)。具體來講,在學習動力、學習毅力與學習執行力上,二本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得分顯著高于一本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p<0.001),但在學習能力和總分上,一本地區的英語專業學生得分又顯著高于一本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p<0.001)。
  四、討論
 ?。ㄒ唬┱w上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處于中等水平
  通過調查結果可知,整體上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力處于中等水平。學生的學習力有很大程度上受個人內驅力的影響[11]。高內驅力的個體在執行學習行為的過程中會有更穩定的皮層興奮反應,并且,高內驅力的學生主體在外語學習中,其特定的符號編碼區域如方程式、結構模型的運算領域,空間視覺處理通道等會因主觀驅力的影響而增加信息處理效率。但調查對象的學習力處于中等,說明個體內驅力的正常發展受到限制。
  通過對被試郵件訪談可知,被試內驅力主要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在英語專業就業前景慘淡的前提下,很多學生對英語專業的未來較為迷茫。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意識發展受到限制,個體內驅力不能正常作用。此外,由于本科專業課程繁多,難度較大,因此學習挫敗感會使學生喪失信心[12],阻礙學習力的發展。此外,有部分學生反映他們接受的英語訓練不夠專業,教師自身素質明顯不足(發音不準等)嚴重影響學生的第二語言效能感,使內驅力負向運轉。
 ?。ǘ┡饶猩懈嗟膬炔繉W習動力
  從研究結果可知,除毅力外,男女生在其余各項學習力指標上的反應程度相同。語言學習對于女生來講有一定的優勢。對于相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女生會比男生更容易完成,因而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等獲得更多正向強化,所以內部動力更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男女生不同的認知加工方式有關。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男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編碼平面二維符號上較女生的形象直觀思維在語言符號的編輯上效率較低,因而女生在語言符號學習和詞匯學習上具有優勢[13]。因而女生在第二語言學習表現出更多的積極傾向性。不僅如此,研究者通過事后對參加者進行訪談,并結合了課堂觀察,發現女生在學習上往往比男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她們會有更強的內部動機去學習。同時,有女生反映英語專業學習的難度不是很大,尤其在現有英語教學模式下,只需按部就班提高自己的詞匯量,口語、聽力和寫作能力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以上種種的內部原因在個體行為中主要表現為頑強的學習毅力,女生在課下請教問題的頻率和數量顯著高于男生。通過研究者對課堂的觀察可知,男生在新課堂的學習反應要快于女生,但在課間休息或者其他時間,男生更傾向于扎堆聊天,而女生則傾向于復習筆記、做習題或者向科任教師請教問題。因此可以推測,因為女生的額外付出,使得在問題解決執行力、總體學習力取得與男生相同的水平。
  在毅力維度的得分上,男生的得分顯著低于女生。相關研究指出,個體性格可以解釋毅力變異超過50%[14],因此從性格方面進行分析,女生比較溫文爾雅,感情細膩豐富,做事也比較有耐心,意志堅定。而男生性格大多比較急躁,做事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恒心。在學習無人監管的情況下,男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和自制性明顯差于女生。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女生較男生更易付出自己玩耍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如就完全不符合“堅持每天做課外練習”和“為了科目學好,寧愿不玩耍、不玩電子產品或不外出游玩””這兩個項目中,男生占11%,而女生只占5%,可見男生比女生更缺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持性。結合訪談的結果可知,女生的學習毅力比男生強,并具有較高的克服困難的勇氣。大部分男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毅力,當他們受到家長、教師的鼓勵,或受到外界良好的刺激時,就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但是一旦受到挫折、打擊就容易垂頭喪氣,甚至自暴自棄,而不會像大多數女生那樣,有計劃、有毅力。此外,大多數男生急于求成,經常寄希望于短時的爆發,不愿意花長時間去學習。  ?。ㄈ┑诙Z言學習能力隨年級升高而升高,其他因素均下降
  研究結果可知,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執行力隨著年級增長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只有學習能力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提升。結合訪談結果發現,大一的學生認為他們目前的考試難度傾向于記憶性考核,基本停留在簡單記憶的基礎上,只要努力背書,記憶語言規律(語法要點,常用優美句型句式等)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成績。因考試難度低,往往出現天花板效應,因此學生普遍獲得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動力、毅力、執行力的得分更高。
  同時,因為在這個學習階段本科高校英語專業剛開設聽力、口語、寫作、語音以及綜合英語等課程,使得學生對英語分析課程的學習內容充滿好奇,在學習時有著較為好奇的心理體驗,比其他年級具有更強的求知欲,因此這個年級段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執行力水平都比其他年級的高,他們更加愿意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但由于缺乏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思維的訓練,如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可行學習模式,即個體信息加工處理系統,所以學習能力水平相對較低。
  大二學生經過大一的洗禮,對英語學習方式、質量評價模式及教師教學思路有了一定的認識,自身的學習素養和認知思維發展也較一年級有了更深一步的發展,因此在能力得分上有顯著提高。但因為二年級的課程要求比一年級更高,學習內容難度大,教師教學節奏快,并且整體需要學習的科目的數量上升,尤其是在英語分項技能課程學習上,對那些語言基礎能力欠缺的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補差補缺,學習興趣自然就會降低。此外,因為心智不夠成熟,學習挫敗感的作用增強,學生更容易喪失學習耐心和毅力,同時,連續的學習失敗會加速學生學習興趣負面化,使學生主體喪失學習信心,抵觸這些學科內容,這樣很容易產生惡性循環,因此學生的動力、毅力、執行力的表現水平下降。
  大三年級英語專業學生對第二語言學習的態度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專業英語學習的模式。部分學生表示第二語言學習僅僅是對題目的加工與處理,自己的理性邏輯思維訓練與現實世界產生脫節。第二,專業英語學習的復雜性。不斷分項的英語專業技能深度學習以及各類方向課程的開設給英語專業學生帶來極大壓力,消極與負面情緒在大三階段表現得尤為突出。上述結果直接造成學生在學習動力、毅力、執行力下降的趨勢。但因為語言學習與晶體智力存在正向相互關系,學習效果隨學習體驗的深入和提高,學習能力依然處于上升階段。
 ?。ㄋ模┒靖咝S⒄Z專業學生擁有更高的第二語言內部學習動力、學習毅力與學習執行力
  學習能力上,來自一本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得分高于來自二本高校的學生。一本高校的教育硬件整體上占優勢,而且學校的科任教師的師資力量也更為雄厚,優秀的教育資源對學生自身的能力塑造和思維訓練有決定性影響[15],但二本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為了擺脫現狀,有著更高的成就欲望,他們常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他們的視野大部分集中于學業上。他們珍惜現有的學習機會,渴望通過更多客觀公平的渠道走出當前的不理想環境,因此他們在學習動力、毅力、執行力上的得分高于在一本高校英語專業學生。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英語專業學生在第二語言學習力整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較男生在第二語言學習毅力項目的得分更高;隨著年級升高,除第二語言學習能力外,其余各項第二語言學習力指標得分下降;相比較一本高校英語專業學生,除第二語言學習能力外,二本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擁有更高的第二語言內部學習動力、學習毅力與學習執行力。
  “學習力”是21世紀高校教育培養的核心目標,是為學習者終身有效學習提供動力的過程。作為教師,有必要,也有義務去幫助學生全面提升第二語言學習力。結合本研究結果,我們認為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關注英語專業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力的培養。第一,分階段、分年級有針對性的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第二語言學習力。第二,關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尤其是性別差異在第二語言學習力上的表現,通過積極有效的途徑提高英語專業男生第二語言學習的毅力。第三,提升教師教育素質,改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以推動語言學習的內在動機發展。
  參考文獻:
  〔1〕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FT press, 2014:1-4.
  〔2〕BOULANGER D F. Ability and science learning: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981(02):113-121.
  〔3〕吳也顯,刁培萼.課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學習力生成的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2005,(01):19-24.
  〔4〕沈書生,楊歡.構建學習力:教育技術實踐新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09,(06):13-16.
  〔5〕裴娣娜.學習力:詮釋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新視野[J].課程·教材·教法,2016,(07):3-9.
  〔6〕Matthew J. Mayhew, Gregory C. Wolniak, Ernest T. Pascarella. How educational practice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orientations in traditionally-ag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8,(04):337-356.
  〔7〕Annie Fisher, Linda Rush.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pedagogy: developing trainee teachers' epistemological understandings[J]. The Curriculum Journal, 2008,(03): 227-238.   〔8〕Ruth Deakin Crick. Learning how to learn: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ower[J]. The Curriculum Journal, 2007,(02): 135-153.
  〔9〕肖磊,靳玉樂.中國新課程改革的檢視:異域學者的觀點[J].課程·教材·教法,2013,(06):8-15.
  〔10〕Kenneth R. Koedinger,Albert T. Corbett,Charles Perfetti. The knowledge learning‐instruction framework: bridging the science practice chasm to enhance robust student learning[J]. Cogn Sci, 2012,(05): 757-798.
  〔11〕Cerasoli C P, Nicklin J M, Ford M T.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xtrinsic incentives jointly predict performance: A 40-year meta-analy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4,(04): 980-1009.
  〔12〕Savery J R. 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 Essential reading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Exploring and extending the legacy of Howard S. Barrows, 2015,(09): 5-15.
  〔13〕Tandra Tyler-Wood, Amber Ellison, Okyoung Lim, et al. Bringing up girls in science (bug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afterschool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gram for increasing female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ce careers[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2012,(01): 46-55.
  〔14〕Roy P K. Teaching learning-based optimization for short-term hydrothermal scheduling problem considering valve point effect and prohibited discharge constrai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2013,(53): 10-19.
  〔15〕Craig M. McGill. “cultivating ways of thinking”: the developmental teaching perspective in academic advising[J]. New Horizons in Adult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2016 ,(01): 50-54.
  〔16〕桑國元.國外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討論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6,(12):60-64.
 ?。ㄘ熑尉庉?徐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50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