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習力:名師成長的關鍵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線教師如何成長為優秀教師,進而砥礪成為一位名教師呢?其關鍵在于他的學習力。學習力是教師學習知識與能力、學習習慣與品質的綜合。談學習力,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學習。學習是發生在學習者個體身上的過程和改變。學習常見的表現形態是學習者“學到了什么”,或者“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學到了什么”,這是學習的內容,常常指向于知識,有時也表現為能力?!鞍l生了怎樣的改變”,這是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表現。所以,對學習本質而言,學習是人的自身成長,是認知的發展,是人格的成熟。一位名師的成長過程就是在學習中不斷發展認知、完善人格的過程。
  弄清楚了學習是什么,我們再來認識學習力。學習力是人的行為過程,是個體預期的數量和質量的變化,是最終成果的表現,是認知發展的過程和心智成熟的過程。
  我們可以從學習的兩個維度來理解學習力。第一個維度是“學到了什么”。學習力是學習者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人的認知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首先需要專業知識的積累,所以,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路徑就是學習和閱讀,在此過程中掌握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只有這樣,教師的認知領域才能自然而廣泛,學習力才能多元化產生并發展起來。第二個維度是“發生了怎樣的改變”。這是學習力在教師行為和人格品質上的變化過程,也是學習力付諸教學實踐的過程。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常常也會學習不同學段的名師的課堂,并將學習成果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之中,以此改變自己的教學,開創專業成長的新增長點。
  一線教師在尋求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習力呢?
  一、 多元學習,提升教學實踐能力
  在專業成長中,筆者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在學習名家課例之中鍛煉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同時也為自己的專業提升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我學習過情境教育名家李吉林老師的《春曉》課例,其以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的教學形式讓我受益匪淺,我將此教學設計遷移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我的叔叔于勒》等課文時,以角色換位方法來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成為文本中的角色,浸潤在文本之中。我學習了黃厚江老師的《黔之驢》課例,教學《黔之驢》時,我模仿了黃老師以“驢”“虎”的角度來復述故事的形式,在此基礎上,我加入了課例中沒有的一個角色——好事者,要求學生還能用“好事者”的角度來復述故事,這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嘗試了創新,鍛煉了自己課型創造的能力。學習課例是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學習名師的課例,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模仿、嫁接、移植,改變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尋求創新。這種學習名家課例并付諸教學實踐的方法,是我從一位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的捷徑。
  二、潛心閱讀,夯實教育科研的基礎
  從學習認知的維度來看,“發生了怎樣的改變”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中綜合能力提升的過程。教師的學習力,一定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下的學習的關鍵能力,是打破學科界限的綜合性學習,是在認知能力基礎上的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學習具有兩個維度,學習力是基于兩個維度的綜合能力。怎樣發展并提升教師的學習力呢?
  學科專業閱讀,為教育科研打下厚實的基礎,為教師專業提升提供理論支撐。我閱讀《說文解字》,并致用于語文教學,借助“解字”來作為教學引子。記得在濟南的一次教學交流中,我以篆體“言”引出《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在成都的教學展示中,我以篆體“春”引出《春夜喜雨》的教學;同樣,在蘇派作文教學名師精品課堂觀摩活動中,我也是在不同的字體中引出了寫景教學。
  有時,如果僅閱讀一本書,并不能讓你系統地理解一種思想或理論,這樣就需要閱讀整套書籍。在中外教育名家之中,我認真讀過三位名家的文集:一是《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讓我認識到語文教育也應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二是《朱永新教育文集》,讓我認識到教育需要一個精神家園,在精神家園中能成就自己的教育夢想;三是《李吉林文集》,讓我認識到普通教師也能手持彩練當空舞。
  完整地閱讀一本書,能系統地認知這本書的思想,而完整地閱讀一套文集,則能認識一位偉人、一位智慧的知音。這種知音是閱讀后的心靈知音,也是引領你在專業道路上走得更遠的伯樂。
  三、聚力課堂,挺直教師專業的脊梁
  教師的專業性在課堂,名師的“名”也應該在課堂。所以,只有凝神聚力于課堂教學,在繼承中不斷求變求新,方可挺直教師專業的脊梁。
  為了落實“1+X”閱讀教學的基本形態,我在閱讀教學中嘗試開發了群文、類文和種文閱讀教學模型。群文閱讀是多文本的閱讀,主要解決單文本閱讀的問題,倡導學生多讀與快讀。但群文閱讀在指向于閱讀量和速度的同時,缺少閱讀深度。為了提高閱讀的深度,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我們要開展類文閱讀和種文閱讀,三者形成互補。在不同的閱讀策略之下,我們解決了單篇文本閱讀的教學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
  我在創建了群文、類文、種文閱讀教學模型之后,通過自己任教的班級的語文課堂和“本真語文”實驗學校以及工作室的主題研討,漸漸形成了不同的版本。1.0版本是量的群文閱讀,注重群文的選擇與構建。2.0版本是質的群文閱讀,核心在于閱讀思維品質的提升。3.0版本是知行的群文閱讀,注重群文的知與行的融合。這種嘗試與實踐還拓展到了類文閱讀之中。類文閱讀,是圍繞一定的主題、文體、作者、背景等,在比照中求同,目的指向類文的認知和理解。
  但是,現實中的語文閱讀教學還是局限于單篇文本閱讀。怎樣讓更多老師能在單篇文本閱讀教學中尋求課堂變革呢?我開發了種文閱讀模型。種文閱讀,是以一篇文本為種子,在種子文本的閱讀中,通過教學一篇文本,同時打開了多文本之窗,進而形成“X+1”的閱讀模型。
  這種聚力課堂教學的能力,是學習力的高級階段,是開發課程并固化教學模型的階段。這種能力是教師在多元學習、潛心閱讀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學習力,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創新能力,更是一種教師的專業自信和專業執著。
  學習力是名師成長的關鍵能力,而名師專業成長必須回饋社會、回歸課堂、服務學生,變“名師”為“民師”,做“經師”更為“人師”!
 ?。ㄗ髡邽榻K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現任教于如東縣實驗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0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