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醫院醫學裝備質量控制體系創建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醫療系統的日益完善,對我國臨床醫學研究和開發提出了實踐性建議。因此,務必圍繞現代醫療體系進行建構,改善基層醫療體系和醫療組織,提升醫院醫學裝備的核心質量。由此可見,工作人員需提高醫院衛生裝置的使用規范,結合相應控制要求健全醫院裝備質控體系,這對于提高質量控制質量有積極作用?;诖?,文章分析了醫院醫學裝備控制體系的內容,結合運維系統的應用情況,針對性提出體系的創建方法,以期為鑒。
  關鍵詞:醫院;醫學裝備;質量控制體系;運維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21-0187-0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the medical system, 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modern medical system, improve the primary medical system and medical organization, and enhance the core quality of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taff need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the use of hospital health equipment, and combin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requirements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equipment quality control system,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control system, and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method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Keywords: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引言
  醫療技術維系著我國發展,特別是醫療建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命安全。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將醫院醫學裝備控制體系與運維管理系統進行有機融合,有利于為患者提供較好的生存環境。同時,工作人員也需不斷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內容,提升應用、管理的有效性。實際控制過程中,工作人員需結合當前衛生指標體系內容進行建構,利用相應法律體制,確保醫學裝備質量得到合理保障。
  1 醫院醫學裝備質量控制體系內容
  醫院醫學裝備控制體系實踐中,主要以提高醫院醫學裝備系統的應用效率為目標,采用相應自動話、科學化的控制體系和控制技術,提高管理和臨床醫學的實踐質量。同時,該指標也涵括系統工作形式、采購質量以及臨床醫學的護理、治療質量等方面的內容。特別是當前控制體系實踐中,采用PDCA循環模式進行建構[1]。通過設立相應的計劃機制,并結合體系內容進行實踐處理,再集合相應技術監控和設備檢查實現設備的優化??偟膩碚f,該體系的實踐,能夠提高所有控制指標的合理性,促使醫院規劃及建設方針均能落實到實處,有利于提高醫院管理的必要性和實踐性。
  2 當前醫院醫學裝備運維系統的應用情況分析
  2.1 檢修數據管理及更新問題
  醫學裝備控制過程中檢修、操作周期過長,容易導致設備檢修時間、設備運行時間與檢測內容不統一,難免會引發設備維修、管理方面的問題。同時,某些設備運行中設備的校檢周期和工作時效不統一,容易導致該設備所檢測效果不到位,進而導致諸多管理要素方面的問題。
  2.2 檢測結果問題
  檢測結果需要借助自控設備進行篩查與比對,借助對應功能校檢問題,實現項目控制指標。但是,傳統醫學裝備運維問題過于繁瑣,對校檢信息的真實性有直接性影響,不能確保臨床數據指標的合理性,為臨床工作提出了嚴峻的問題。同時,校檢結果不能第一時間送至對應科室,而采用傳統信息傳遞模式進行綜合性管理,極其容易出現校檢結果失真、數據異常情況。總的來說,當前控制體系的實踐中,無法將具體質量控制指標與控制系統相結合,導致質量控制方法不到位,出現數據集成控制方面的問題[2]。
  3 醫院醫學裝備質量控制體系創建方法
  3.1 完善機構設計
  工作人員需將醫院醫學裝備控制體系與質量控制指標相結合,結合各科室的責任和機構運行模式進行綜合性探討,提升管理的有效性。由此,需結合以下幾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設計:工作人員需結合設備管理形式成立相應監察、控制小組,且主要工作人員配置需具備醫學工程部兩個質控員督查,使用科室主任,護士長日常管理本科室質控,同時使用科室有一名兼職設備管理員協助管理進行協調管制,從而明確相應的管控項目。例如在血透機設備的監察過程中,需分析血透機的設備型號、軟件工作模式、半透膜功能以及Hb(血紅蛋白)、HCT(紅細胞比容)參數指標內容,采用相應日常管理工作對這些功能的實時指標進行分析,確保機構組織的責任均能落實到實處。通過對所有醫療設備的工作性能進行監察,從而提升各科室所應用的醫學裝備應用的功能。   3.2 落實管理機制
  工作人員需確保核心管理機制的有效性,根據醫院的發展動向確立基本質量規范性和管理辦法,促使管理形式更為有效。首先,工作人員需結合《質量控制工作管理制度》內容進行實踐探索,在管理流程中分析常規監測工作形式和指標數據的不合理性,采用相應維修管理方案進行優化。例如可根據設備所顯示的數據內容進行制度校檢,對比各設備的工作效果,提升醫院控制體系的精準度。其次,工作人員需將機制內容與考評內容相結合,促使管理更為有效[3]。其次,工作人員需將控制機制與質量控制內容相銜接,采用一體化模式對指標機制進行審查,將所有合格或不合格的數據進行集成化管理,確保所有管控方案與計劃流程的有效性。設計過程中,需分析出較為科學的定評測機制,提高管理的精準度。再者,管理設計中,采用以下模式進行機制優化:
 ?。?)集成管理:集成管理主要采用精確搜索模式對數據結果進行審核,分析出設備的工作情況,保證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同時,管理過程中,需設立對應預防維修措施和預防管理措施,分析設備預開機、中期以及后期的工作形式,促使被動化管理能將有所數據進行監測。例如在心電圖控制設備監測中,需采用項目監察技術進行設計,結合質控體系進行統一測試,使所有設備的工作情況均能夠得到全面體現。
  (2)分散管理:分散管理主要采用較為簡單的管理技術進行實踐,采用模糊查詢技術對數據等效情況、實驗數據精準度進行測試,確保醫療設備的使用達到相應校檢要求。同時,分散管理過程中需對所有醫學裝備的所有功能性進行調研,重點分析氣密性、管件連接情況,并結合科學化控制機制和管理機制分析設備的運行周期,有利于全面提高管件的使用功能。
  3.3 完善教育宣傳
  強化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和工作主動性,也有利于提高醫學裝備的應用效率。首先,需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較好的工作主動性,根據資源匯總情況、匯總目標確立相應的宣傳機制,提升宣傳的合理性。其次,需根據我院的組織規劃活動設立相應的宣傳任務,采用相應衛生部署會議進行組織會議,提升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再者,專題講座設計中,需結合我院的醫學裝備的運用情況進行培訓設計,針對科室工作形式和工作目標進行組織探討,落實核心質量控制指標培訓形式,促使培訓工作的氛圍更加有效。例如培訓內容制定過程中,需在此內容中融入新時期醫院控制方針內容,組織工作人員對醫院工作方式進行探究,并結合會議培訓、探究模式提高宣傳有效性,促使相應知識講座提升醫學裝備工作價值。最后,工作人員需采用相應編制辦法對工作內容、工作形式進行宣傳。例如對于重點儀器的管制中,可結合醫院儀器管制辦法進行實踐推廣,分類處理儀器工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和事故問題,提升控制工作的合理性。
  3.4 完善監控設計
  項目監察及控制對提高質量控制效果有積極作用,而多方面審查結果存在數據異常情況,所以需要對監控指標測試進行項目優化。首先,工作人員需完善管理、驗收、預防等效果,并采用相應預防性維護(PM)技術進行技術監控,根據項目功能值參數效果情況進行測試,提升初期控制的有效性。在控制過程中,需結合體系內容對所有風險情況進行預計排查,如腎臟疾病、組織病變的疾病的檢查中,則需采用流程化控制指標測試分析出血透設備、CT機、MRI機器的工作效果,采用信息化機制對所有醫學裝備情況進行測算,落實各科室工作人員的管理責任[4]。再者,監控設計中,需結合多重審核要求、審核機制、質量標準體系進行優化,結合相應測量要求對所有管理、技術操控模式進行調控,并根據醫院醫療設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情況進行探索,以確保主體監控體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時,工作人員需深入對各類監控體系工作步驟合理性的審查,采用相應校準技術對比當前操作技術環節與原始操作模式的差異性,并依據相應數據情況落實對應操作方法,進而提高監控設計的有效性。譬如可設計相應監控標準進行對比調控,確保項目主體的要求在檢測標準當中。最后,需要工作人員對所有監控設計進行測試,結合項目結果進行綜合篩查,從而實踐精細化管理的目標??傊?,完善監控設計模式,并將相應控制流程與設備維修、管理實踐模式相結合,采用相應控制舉措提高維修的精準性,有利于降低設備安全隱患的發生幾率。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醫院醫療設備的控制有效性,不斷完善體系內容和控制方法,從而提高醫療設備的應用效果,也能防止醫鬧或醫療事故的發生幾率。同時,工作人員也需結合“互聯網+”的體制進行監察管理,在軟件模式中了解設備的工作情況,從而提升管控效率。
  參考文獻:
  [1]楊戈,李志剛,邢帥.醫院通用型醫療設備集中管理探索和實現[J].醫療醫學裝備,2017,38(8):148-150.
  [2]許衛明.醫療設備維修與質量控制的結合與應用[J].醫療裝備,2017,30(19):103-104.
  [3]崔驪,李向東.醫療設備質量控制管理模塊的改進研究[J].醫療醫學裝備,2017,38(9):44-46.
  [4]高磊,楊坤,詹寧波,等.血透機的質量控制及問題總結分析[J].醫療醫學裝備,2017,38(12):95-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02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