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散文化小說的特點與應對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散文化小說是中國現當代小說發展的新樣式,是一種獨特的跨文體現象。品讀散文化小說,是對思想感悟的一種啟迪,因而針對散文化小說便要講究閱讀的方法。本文將解讀散文化小說的特點及其與命題上的關聯,以便解讀者更好地應對。
【關鍵詞】散文化小說;特點;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散文化小說是一種兼具詩意美感與內容深刻性的文體,向來為文學研究者青睞,這類小說的代表人物師陀的《說書人》就被蘇教版選錄了。近十年來也頗受江蘇高考命題者的重視,汪曾祺的《侯銀匠》、阿城的《溜索》、師陀的《郵差先生》、沈從文的《會明》這類散文化小說都曾被選入高考卷中。那么這類小說的命題特點如何?解答時又該關注些什么?本文將試圖給出一些參考。
一、認識散文化小說
?。ㄒ唬┥⑽幕≌f的概念解讀
散文化小說,是指將小說和散文兩體裁相互滲透而形成的一種散文化結構的小說,是介于散文和小說之間的一種文體。
這類小說改變了傳統小說重敘事的慣例,以抒情為主導,兼及敘事寫人,表現出一種情感豐富,意味濃郁,形式靈活的新風格。它在情節上的敘事因素明顯淡化,且更接近真實的樸素人生;在結構上,它不再依靠故事情節的曲折性,不再注重矛盾沖突的展開。這種仿佛流水般自然的小說風格,也創造了一種有別于傳統小說的和諧唯美的藝術天地。
(二)散文化小說的文體特征
1.情節層面的非戲劇性
這類小說,情節不再是構成小說最核心的因素。它在濃重的抒情語言特點下展開敘述,顯示出散文化的結構特征,缺少傳統小說矛盾沖突的戲劇性,所以又稱之為非戲劇性。它沒有傳統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結構,大多是平常生活的自然呈現,也都潤澤在平凡的敘述中。江蘇卷2012年選的師陀的《郵差先生》,只是通過一個親切溫和、悠閑自得的老郵差的見聞展現小城安逸、祥和、淳樸的生存狀態;2016年選的沈從文的《會明》也不注重情節的編織,只是寫了一個普通至極的舊時代軍隊伙夫——會明,在喂小雞之后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的故事,并借他的視角講述那個時代里生命的卑微和普通老百姓對于生活的最基本訴求。這兩篇文章都只落腳于展現生活的本色,沒有動人心魄的情節。
2.人物性格層面的淡化
在傳統小說中,作者非常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強調塑造 “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說卻有悖于此,作者刻意淡化對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只去呈現人物的原生狀態。也正因為這種特點,2008年江蘇卷的命題者針對《侯銀匠》這樣設題:小說題為“侯銀匠”,但是寫侯菊的文字較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
3.意境層面的營造
散文化小說中,意境是作者個人情感的流露,也是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反映及民情民俗、人的生存狀態的再現。汪曾祺在談及現代小說散文化的問題時曾指出:“所謂小說的散文化,那不是直接寫人物的部分,不直接寫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有時只是一點氣氛?!彼救说男≌f就著力于氛圍的渲染,并不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心理的描寫,從而構成一種特別的情調。2010年江蘇卷阿城的《溜索》中就對怒江大峽谷險要高峻的氣勢給了頗多筆墨,這個特點也體現于當年的命題上: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特色。
二、散文化小說閱讀的應對方法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小說,都要注重對文本的閱讀,都要改變重刷題、輕閱讀的不良習慣,散文化小說亦然。閱讀時,既要對所給文本進行整體把握,又要對文本局部進行精讀。另外,小說這類文本答題有其特殊的規律,很多時候,一道題,常常需要結合情節、人物、環境、主題等多個要素進行思考,因此在閱讀答題時需要讀者具有“統合”意識。
?。ㄒ唬┌盐仗卣鳎J真品讀
考查小說閱讀時,命題者通常會在題干中告訴我們選文是一篇小說,但究竟是否為散文化小說,則需要靠讀者去判斷。這種情況下,小說作者可以作為我們判斷的依據,小說具有“散文化”特征的作家有沈從文、師陀、汪曾祺、鐘阿城等人,然而最主要的還是應該依據散文化小說的基本特征做出判斷。
閱讀時,既要關注散文化小說的“散文”與“小說”的特征,又要認真細致地品讀文本,因為小說命題總體上雖然從情節、人物、環境、主旨等基本要素展開,但從來不程式化,它特別講究命題的具體性和文本的針對性。所以,確認文體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讀懂具體的文本。在具體文本的閱讀時,既要做到整體把握,如圈點勾畫核心關鍵語句、劃分脈絡層次、提煉要點、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點等,又要做到對局部文本精讀細讀,如局部文字的內部層次、關鍵詞語的含義等。因為命題比較靈活,所以應特別注意審題,不僅要審好題目的答題信息范圍、角度和答題思路,還要對題干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琢磨、吃透其內在含義。此外還要求做到命題者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如問原因的則不需要答出現象,問概括則不需要答出分析。
(二)有針對性地答題
雖說散文化小說在命題上與傳統小說沒有多大差別,但鑒于散文化小說的特點,命題者大多將考查的重點放在人物形象和主旨意蘊上。因此,我們要特別關注這兩個方面。
人物形象類考題在整體與局部上更突出局部的考查,也即結合文中某處具體描寫去考查對人物性格特點的把握以及對情感、心理活動的分析;在直接與間接方面更突出間接考查,即借助其他非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題,如情節作用題、物象題等來考查人物形象。解答這類題型時只需按照正常的人物形象題的思路去答即可。
主旨意蘊類考題是散文化小說中對能力要求較高的一種類型。因為它要凸顯出情調,而情調這個詞語往往又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文中通常沒有明確的語句表明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我們在閱讀時,既要緊扣住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命運來認知,又要特別注意感受作者在文中對氛圍的渲染,如小說中的地域文化、風俗人情、景物描寫等。我們要把人物放在這種具有自然感歷史感的氛圍中去思考。
此外,還有一些探究題是針對散文化小說的藝術特色設題的,如賈大山《擔水的》一文的題目:小說行文舒緩,敘事平淡,這樣寫對表現小說的內容有什么作用?對于這一類題目,我們必須結合散文化小說的文體特征去把握。
當然,答題還須講究條理性,實現要點的全面覆蓋,避免遺漏。例如針對答題中的要點不全的問題,就要認真考慮“點”從哪里來,從不同角度分點作答,切忌重復交叉,將幾個要點混淆在一起等。
了解并掌握散文化小說及其命題的相關特點,并在具體的文本閱讀實踐中加以統合利用,相信對提高該類文本的解讀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汪曾祺.汪曾祺文集論卷[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
(編輯:龍賢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