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培育學生家國情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對于家國情懷的認識,可能大部分學生,甚至老師對這一素養的理解也不是很明確?!凹覈閼选笔聦嵣鲜侵敢粋€人發自內心地對待國家和人民表現出來的大愛情懷,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第一利益,舍小家為大家,遵從集體利益。是一種對自己國家產生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還要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為國家建設奮斗不息,為民族崛起而不斷努力。初中語文教育能夠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其人文素質,幫助學生形成愛國、愛人民、愛黨的思想觀念。本文就結合筆者教學經驗探討,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對學生家國情懷進行培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培育;家國情懷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更強調對學生人文素養核心素養方面的培育,而家國情懷就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部分,我們必須要對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行培育,提升其綜合素質水平。初中語文本身具有學科優勢,學習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其中不乏名人、事跡、名言,我們可以利用初中語文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幫助學生養成愛國主義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家國情懷培育的現狀
就目前來看,初中語文課堂大多數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自身觀念有所偏差,在對學生德育方面的培育不是很重視。經過調查與研究發現,大部分老師只關注學生的分數和成績,強調學生要學好文化課,死記硬背,進行題海戰術的練習,以此來提高考試成績,這種教學方法實質上違反了新課標教學理念,必須要對其進行更正。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對于家國情懷的培育語文課堂上是很少見的,上面也提到了大部分老師重視文化成績,而部分老師則對家國情懷的認識比較模糊,更不用指望其教導學生形成家國情懷了。由此來看,初中語文課堂對家國情懷的培育現狀不是很好,亟須要改變這種狀態,所以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家國情懷,加強對此類素養的培育。
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家國情懷教育,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人才儲備,就目前核心價值體系來看,“愛國”也是占據了核心地位,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功能角度分析,愛國情懷是一種能夠凝聚各民族的力量,能夠鼓舞人奮進向前,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愛國精神”實質上已經成為目前發展的一種精神驅動力,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產生了許多愛國人士,有很多感人的愛國事跡,這種精神受到歷史的錘煉,不斷演變,其核心漸漸增加了許多其他精神內涵,在不同時代,愛國也有了更深刻的價值含義。鉆研之愛國主義教育在當下歷史的發展歷程中是必需的,我們要發揮共青團的力量,團結青少年學生,學習愛國主義精神,傳承民族精神。
三、初中語文教學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策略
?。ㄒ唬┲v講歷史故事,學習人物精神
故事教學法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初中階段的學生獵奇心理比較重,孩子們對歷史事件的好奇心是我們教學的切入點。在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下面記筆記”的課堂模式中,學生感到這樣的語文課堂非??菰餆o味,尤其是老師總強調一些重點,讓學生背一些背景、意義、現狀等,所以就會導致整體課堂效率下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老師也不愿意講課,致使處于“尷尬”境地。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過實驗和總結發現,歷史故事教學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導入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們的家國情懷。比如我們在學習愛國專題時,可以講一講古往今來的關于愛國系列的故事,想一想我們的大英雄們——我們在講到《滿江紅》時,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他的這種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近代的英雄林則徐,他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門銷煙”也是愛國的壯舉。給他們講一講岳飛精忠報國最后被冤死的過程,然后講一講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經歷,還可以涉及很多愛國人物,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學習這些大人物的家國情懷。
?。ǘ┙Y合傳統文化,培育家國情懷
我國的歷史文化悠久,在歷史長河之中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借助傳統文化來培養孩子們的家國情懷。比如我們有“端午節”。端午節是由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給孩子們講一講端午節的由來以及相關的習俗。結合屈原“報國無門”的經歷,雖然楚國滅亡了,屈原也不愿意茍且偷生,最后到汨羅江邊跳入了汨羅江,與他的祖國一同逝去。
當然家國情懷不僅僅包括愛國之情,還要培養孩子們的歸屬感、自豪感,由此我們可以講一講我國的歷史之最,談一談我們歷史上的四大發明,正是我們四大發明推進了歷史進程的進步。造紙術和印刷術,使知識的傳播更為便捷,使得知識不僅僅是貴族人的權利,寒門學子也能夠學到知識,促進了我國歷史的發展。同時,造紙術傳到西歐之后,使得西歐改變了用羊皮紙書寫的歷史,推進了西方的進步。
(三)組織實踐活動,走進生活之中
當然,我們教師還要意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要從生活中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進而培育其家國情懷。我們在歷史教學中應當認識到家國情懷的培育,要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相一致,要立足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黑白,教導學生正確地評判歷史事件,站在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角度去評價歷史事件。比如我們經??梢越M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走進生活。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帶領我班學生到烈士陵園,給孩子們講一講先烈的英勇事跡,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來自前輩的英雄情懷,培養其自豪感和歸屬感,提升其家國情懷。
(四)定期進行愛國班會,加強思想教育
當然我們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實踐活動強調了讓學生參與進去,但是學生由于身心發展不成熟,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學習時,學習力度不夠,學習不夠深刻,所以我們就要發揮“班會”的積極作用。以我校為例,我希望在每個月中,會挑選兩個時間點進行兩次“班會”大動員,針對全校學生群體進行思想動員。然后,鼓勵各個班級每周都進行一次班會教育,團支書必須要起到引導作用,帶領班級同學一同學習愛國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還可以創新班會形式,讓學生圍繞“愛國”兩個字眼,寫一些小文章,可以是詩歌、散文,還可以是小故事、小說形式,基于學生時間和空間,可以進行創作,抒發自己的情懷。這種班會教育模式比較創新,打破了傳統“說教”形式的班會模式,學生們比較喜歡。除此,我們在班會中還播放一些“愛國”主題的視頻。比如《大國崛起》《愛我中華》等紀錄片,還有一些甘于奉獻、熱愛祖國的人物事件,比如學習“黃大年精神”,向黃大年同志學習。豐富班會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助推思想教育。
總而言之,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過程中,還有諸多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找尋,經過經驗總結和實踐,找出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而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研究時間不足、研究知識水平有限,所以在日后的研究中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家國情懷,培育新時代的好少年。
參考文獻
[1]王曉坤.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愛國精神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7(2).
[2]習福.愛國主義教育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體現[J].教育教學論壇,201(52).
[3]許和平.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4).
[4]雷燕.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黔西南民族師專學報,1999(4).
[5]蔣蔚.略談初中語文中說明文的愛國主義教育[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1998(1).
?。ň庉嫞厚R夢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