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適應型生態設計”中的生態智慧的研究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發展,不管是出于城市發展需要,還是城市居民的意愿,城市景觀建設都是目前城市建設必須要考慮并建設實施的工程之一,它可以有效改善城面貌和城市生態環境,同時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以及生活質量。本文以甘肅省會城市蘭州為例,詳細闡述了圍繞蘭州黃河濱河區濕地設計出具有智慧型的適應性生態。
  關鍵詞 適應型生態設計;生態智慧;蘭州黃河濱河區濕地;研究;實踐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的需求已經越來越高,因此城市景觀設計是我國城市在目前建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一座城市如果能夠設計并建設出一個具有符合城市歷史文化氣質,并且適應現代城市生活節奏的智慧型生態圈,對于提高城市面貌和整體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這樣健康完善的生態設計也能改善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其提供一個修身養性、認識交流的場所。本文以甘肅省會城市蘭州為例,詳細闡述了圍繞蘭州黃河濱河區濕地設計出具有智慧型的適應性生態。
  1 黃河蘭州段城市濱河濕地景觀設計概況
  1.1 蘭州城市概況
  蘭州地處隴中高原,也是我國大陸版圖的幾何中心,黃河從市區自西向東穿越而過,南北群山環繞,是極其典型的“川谷型”濱河城市,市區由于“兩山加一川”地形的限制,因此東西順著河谷延伸建設,導致城市狹長。目前蘭州市區面積為163平方公里,轄區人口接近三百萬。在甘肅省發展總體規劃中,將蘭州定位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通道和內聯外引的綜合性交通與通信樞紐,同時也要將蘭州在未來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能源儲備中心和運轉基地等[1]。
  1.2 蘭州城市生態設計建設歷史
  在之前蘭州城市發展過程中,由于規劃不科學,尤其是在智慧型生態建設方面,比如在黃河沿岸將河道硬化、渠化,強行改變河流形態,因此河道兩岸及河心的濕地植物基本被破壞殆盡,導致動物和植物的棲息地受到了嚴重破壞。因此科學合理的黃河濱河濕地生態建設對于蘭州城市面貌和環境的改善迫在眉睫。
  1.3 黃河蘭州段濱河濕地具體情況的調查
  筆者通過對黃河蘭州段濱河濕地、景觀、水岸的調查分析,發現以下幾個問題:蘭州盡管地處西北干旱區,但是由于黃河的存在,城市濕地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這些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只是在城市較為繁華地段建設了部分生態景觀,因此資源浪費情況較為嚴重;另外,在較為偏僻的黃河濕地,動植物資源充足,但是由于對部分樹木缺乏管理,樹齡老化現象嚴重,而且部分灌木排列過度茂盛;在濱河風景線建設方面,以雕塑、公園和廣場建設為主,但是河岸相關空間建設缺乏與黃河的融合性,目前僅有銀灘濕地公園的親水性較好,同時濱河步行道的建設距離水面較遠,市民不能與水這個元素進行親密接觸,只能遠觀黃河;濱河河道堤壩建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堤壩過高、在規劃設計時未充分考慮到自然景觀的保留,犧牲了大量的濕地和灘涂資源;最后,濱河兩岸的建筑主要以垃圾場、農田、貧民窟等為主,導致生態景觀可觀性很低,功能和結果也比較單一。
  2 黃河蘭州段城市濱河濕地景觀設計中“適應性生態設計”中生態智慧的實踐
  2.1 設計實踐原則
  河流型城市建設,應當充分考慮到生態景觀在城市景觀建設中的作用,以生態走廊建設為導向,在設計時應當秉持以下幾點原則:生態優先原則、持續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因地制宜原則、文脈延續原則、景觀美學原則和綜合性原則[2]。
  2.2 “適應型生態設計”中生態智慧的具體設計要點
  (1)植物群落形態設計。由于植物物種的豐富性和極具感染力的表現形式,在城市生態景觀建設中被廣泛應用,優秀的植物群落形態設計形式,可以為城市濕地生態建設提供一個堅持的設計基礎。在具體實踐中,可以考慮“濕地三杰”,即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三種類型的搭配,蘭州濕地植物選材可以使用適應性較高的本上植物,同時應當注重視覺效果的構件和色彩之間的搭配問題,盡可能將植物群落的豐富性和層次性展現出來。
 ?。?)濕地兩岸風景線的形態設計。黃河蘭州段以彎曲為主,因此具有極強的曲線美,對于兩岸風景線的建設提供良好的設計基礎。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手法:根據黃河的蜿蜒曲折特點,兩岸生態景觀在設計時可以沿岸設計,從而增加濕地與陸地之間的接觸面積,延展出豐富的曲線形態美感,同時這種設計也能有效增加植物群落的生存空間;黃河流量的季節性很明顯,夏季漲水,冬季枯水,因此在生態景觀形態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可以根據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間的距離來設計一片高地緩坡消落景觀帶,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冬季枯水期河床裸露的尷尬和夏季漲水期河水對植物的沖擊。
  (3)人工景觀的設計要點。城市生態景觀的建設目的不僅是為了城市生態,同時也是為了居民的生活方便,因此在濕地景觀中必須要加入人工元素,比如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等等,這些人工景觀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濕地枯燥乏味的設計,很多時候也是一片景觀的點睛之筆,由于中國人對園林存在特殊的情感,因此適當的古典人工景觀的介入,能夠有效提高人們對于濕地的喜愛。另外在濕地道路中應該加入廣告牌,引導游客的行走方向,同時要隔適當距離加入垃圾桶、路燈和衛生間等基礎設施[3]。
  3 結束語
  “適應性生態設計”對于城市建設有著特殊意義,而生態智慧理念不僅能夠將城市文化融合進生態景觀設計之中,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親切感和自豪感。甘肅省會蘭州由于地理位置和城市文化的特殊性,在之前城市生態景觀設計中并沒有有效結合適應性生態設計這一理念,導致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較差,濕地資源的浪費顯現較為嚴重,因此,在以后的城市生態景觀規劃和設計中,應當合理考慮到上述幾點設計要點,努力將蘭州建設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閃耀明珠。
  參考文獻
  [1] 王璞.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9,(04):68.
  [2] 鄭榮泉.“山、水、湖、城”共構的濱水區特色塑造——漳州市西湖生態園片區城市設計案例特點分析[J].福建建筑,2019,(03):1-6.
  [3] 李新彬,董斌.走向生態城:蘭州城市設計的文化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09):60-64.
  作者簡介
  曹峻博(1978-),男,籍貫甘肅蘭州;學歷:藝術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基金項目] 甘肅省高等學??蒲许椖浚狐S河蘭州段城市濱河濕地景觀設計研究(編號2017A-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4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