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廣東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已成為最重要的社會問題。為了有效地解決環境問題,我國開展了以林業建設促進自然保護區的發展,進而加強環境保護。本論文以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切入點,對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現狀、問題以及發展途徑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為我國其他地區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的價值。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影響因素;途徑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各種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進一步影響了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因此,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林業自然保護建設工作,對森林進行有效的保護,并充分發揮森林的環境功效,進而為社會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一、自然保護區概述
  1.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建設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在我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所提出來的,主要是對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的瀕臨滅絕的動植物、自然遺跡等進行保護的特殊保護區域。自然保護區中的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具有森林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等,不僅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同時也具備極強的生態價值。以自然保護區中的林業資源為例,森林資源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降低噪音和污染等。因此,在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下,加強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問題。
  2.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成就
  現階段,自然保護區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一項重要的問題,并且經過多年的而發展,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正在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就目前而言,我國自然保護的數量已經達到1400多個,其占地面積約為我國占地面積的11.42%。在此基礎上,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在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過程中,也開始引進新型的管理技術、管理模式等,并且彰顯出較大的優勢。
  從國際上來講,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成績也相當可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我國就有22處自然保護區,并且擁有21處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3處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不僅如此,我國還先后與多個國家簽署了自然保護工作的相關協議,以加強動物、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
  二、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現狀
  1.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成就
  在建設林業自然保護區工作中,廣東省走在全國的最前端,是中國第一個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省份。在1956年的時候,廣東省率先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但在這一時期內,廣東省并未真正意識到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并且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東省并未繼續開展建設林業自然保護區。
  具體來說,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即:(1)1956年建立全國第一個林業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在二十年后的1976年、1979年又相繼建立了河源新港自然保護區和封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但是在這一段時間內,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而發展,森林和生物的多樣性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2)20世紀80年代,廣東省政府部門已經開始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加快了自然保護區建設,在短短的十余年間,建立了18個自然保護區;(3)20世紀90年代,環境意識逐漸提高,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建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在1990-1998年間增加了39個自然保護區。并與1999-2002年,建立了113個自然保護區。
  2.廣東省自然保護區主要類型
  從區域上進行劃分,廣東省的自然保護區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即:第一類:海濱地區的熱帶森林型自然保護區。在該自然保護區中,主要以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為主,例如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深圳福田自然保護區、珠海淇澳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第二類:以北回歸線為中心的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主要對南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例如,肇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封山黑石頂自然保護區、龍山南昆山自然保護區、河源新港自然保護區;第三類:北部地區自然保護區。在該自然保護區中,主要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野生動物為主,例如廣東南嶺自然保護區、車八嶺自然保護區、英德石門臺自然保護區等。
  三、影響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因素分析
  1.重視程度不夠
  在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部門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其建設的情況。廣東省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并未充分認識到林業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以至于領導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同時,在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過程中,由于相關政府部門領導沒有充分認識到林業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意義,以至于忽視了建設之后的管理工作,進而導致林業自然保護建設中存在較大的問題。
  2.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投入不夠、基礎設施落后
  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中,必須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并加強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就廣東生而言,由于地方政府部門不夠重視,以至于自然保護區投入資金較少。在調查中發現,在1998年,廣東省投入到自然保護區建設中的資金僅僅有460萬左右,而林業系統建設就用了將近410萬。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中缺乏一定的資金支持,以至于無法加強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辦公室不同電、沒有電話設施等,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
  3.人員編制不足、隊伍整體水平偏低
  結合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的人員才能滿足這一基本要求,在廣東省仍然存在嚴重的編制不足現狀。例如,黑石頂省級保護區人員編制為15個、南昆山省級保護區人員編制為3個。而對于省級以下的市級、縣級來說,編制人員更少。同時,編制人員的學歷普遍偏低,多數人員的學歷為中專、大專,本科學歷的人員基本上沒有。這種隊伍整體水平偏低的現狀,也從根本上制約了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發展。   4.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致使自然保護區級別較低
  在自然保護區建設過程中,管理機制尤為重要,直接影響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就廣東省而言,雖然其保護區的種類較多、數量較多,但由于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以至于保護區在功能和類型上存在重疊的現象,致使部分保護區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風景區。現階段,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制為省市縣三級共同管理,如此一來,就導致管理中相關工作人員的權利、責任的劃分比較模糊,無法更好地展開自然保護區管理。在這種管理機制下,一旦自然保護區出現問題,各級管理部門就會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沒有機構愿意承擔這一責任,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發展。
  5.自然保護區科研活動開展較少
  結合廣東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自然保護區中,開展科學研究的不足一半。個別自然保護區即便是已經開展了科學研究,但研究的頻率較低,一般情況下,嗎,每年僅僅為1-2次。甚至個別自然保護區中,工作人員受到知識的限制,對保護區內的動物種類、數量等不甚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 。
  四、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途徑分析
  促進林業自然保護區的進一步發展,已經成為關注的重點。因此,必須要結合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1.提高思想發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于促進自然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對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動物、自然遺跡等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同時也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對于維護地區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將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納入到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領導,制定出有利于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的有力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各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部門,必須要嚴格依據政府的規劃和部署,加強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工作;最后,地方各級其他部門,也必須要大力配合和支持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工作。
  2.增加資金建設,完善基礎設施
  以廣東省為代表的林業自然保護區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資金投入延遲、資金投入不夠用的現象,以至于保護區建設和發展所必須要的基礎設施無法得到進一步完善,致使其發展道路困難重重。針對這一現象,政府部門必須給予有效的財政支持,將自然保護區建設資金作為一項重要財政支出。同時,還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保證省級資金投入之外,市級、縣級政府必須要相仿設法,積極落實配套資金,以加強自然保護的基礎設施建設。
  3.完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
  針對目前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缺乏完善管理體制的現狀,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首先,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切實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省主管部門直接管理或者省與地方共同管理模式;其次,各級自然保護區中,均需要設立一定的管理機構,并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以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再次,針對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必須要由林業、海洋、水產和地質礦產等對應部門進行明確的分管,同時各個部門還要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并配置相應的管理人員,對其進行有效的鬼案例;最后,在自然保護區內不再設立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不得設置重復的管理機構。同時,統一區自然保護區內不得建立兩個級別的保護區。
  4.充實管理隊伍,提升管理人員水平
  針對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缺乏、整體水平較低的現狀,必須要充實管理隊伍,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擴大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的招聘工作,招聘大量的專業能力較強的、科學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員,不斷充實管理隊伍;另一方面,針對目前的管理人員,可通過開展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其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以滿足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需求。
  5.加強科研工作
  建設林業自然保護區的最終目的就是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并對瀕臨滅絕的動物和珍貴的資源進行保護,以實現其可持續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加強科學的研究是促進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必要手段。因此,針對廣東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科研活動的現狀,自然保護區可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進行合作,并制定出相應的研究方向、內容和目標等,進而自然保護區進行詳細的研究。同時,還要在研究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林業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和建設模式,并為發廣東省乃至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進而更好地實現林業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林業自然保護區事關國家和子孫后代,關系著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仍暴露出一定的問題。因此,必須要采取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解決林業自然保護區的發展障礙,進而促使林業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春祥.基于可持續發展下的廣東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影響因素[J].中國林業產業,2016(7):41-42.
  [2]何文萍.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綠色科技,2016(7).
  [3]多海英.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18.
  [4]楊曉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J].現代園藝,2016(10).
  [5]王俊玲.淺談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農業與技術,2018(8).
  [6]楊振意,方白玲,劉志輝.廣東生態景觀林帶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熱帶林業,2015,43(1):18-21.
  [7]楊紹瓊,吳群芳.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花卉,2017: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9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