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談新課程理念下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從“體育素質教育”到“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理念的又一次變革,是新時期體育教育與人的發展的要求。體育教師要牢記責任與使命,時刻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培養健康的下一代。
  核心素養是學生個體成長的關鍵能力,是有助于學生發展和未來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過程中形成的,利用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行交流、溝通,從而實現自身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素養,包括“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三個部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體育教學的關鍵,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著力點,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課程內容為基礎,以學生發展為主體,構建平等、統一、和諧、融洽、動態的體育課堂,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智慧,使體育教學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教學之中,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一、激發運動興趣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求體育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引領,構建動態的體育課堂。新課程以“健康第一”為核心,構建了五個學習領域的內容;其全新的理念、豐富的內容、多變的形式、靈活的方法、突破了傳統體育教學的束縛,把學校體育教學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部分教師由于對核心素養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新課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學習,從而在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誤解,出現了一些偏差;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品格。重視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針對“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狀提出的,它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思想。在實際教學中,個別教師存在過度重視興趣培養,忽視運動技能傳授的問題,使體育教學成為“放羊式”的活動課、游戲課和休閑課。對待這種現象,教師應該準確把握體育教學理念,切實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二、培養鍛煉習慣
  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具備體育鍛煉的習慣。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有著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科學的身體鍛煉方法;二是讓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使運動成為一種習慣。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掌握了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鍛煉習慣是指學生在特定時間內克服自身惰性、自覺從事鍛煉活動的習慣,是在科學鍛煉方法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刻苦訓練形成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科學、合理地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生理結構和運動知識,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方法,量身制定合理的鍛煉方案,從而養成科學的鍛煉習慣。
   教師還應經常督促和檢查學生的鍛煉情況,及時改進和調整鍛煉計劃,幫助學生克服自身惰性,逐漸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加強情感溝通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基本方式。規范準確、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藝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教師講解的速度是關鍵。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確定講解速度的快慢。速度過快,會使學生因為沒有思考時間而產生疲勞;速度過慢,會使學生思維松弛而失去興趣。因此,體育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語速的快慢節奏和張弛程度,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發散思維。如發現學生思想不集中、做小動作時,教師可以提高或壓低講解聲音甚至停下講解,以提醒警示;而在教學重難點的講解中,則應提高講解聲音、放慢講解速度,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視,從而有效調控課堂教學,以便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挖掘學生潛能
  在關注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尊重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為基礎,在以肯定和表揚為主的前提下,適當運用批評教育,客觀、合理地評價學生,給他們正確的指導與幫助,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體現體育的魅力。表揚和鼓勵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然而,體育教學中,有的教師會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地過度“放大”表揚,課堂上只要學生回答問題,不管正確與否,教師為了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都給予其肯定性的評價,即便有的學生答錯了,教師也不直接下結論否定,甚至還稱贊兩句,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信口開河、隨意應付,這種過度的賞識達不到正確評價的目的。
  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提問的評價要有針對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對優秀的學生,教師不可褒獎太多,應該進行有效的追問或提升式肯定,對他們的鼓勵少而精,從而讓學生邁向更高的目標;對于大多數中等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善于找出他們的閃光點,使這些學生產生巨大的內驅力;對于少數身體素質弱和自信心不足的“潛能生”,教師要逐個給予鼓勵,更要善于引導,給予肯定性的評價,要采用降低難度的形式,讓他們一步步接近成功,享受快樂。如果教師長期使用一兩種方法,即使評價正確、恰當,也會因為枯燥而失去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鼓勵,盡可能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把教學評價變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使他們主動發展,持續發展,健康成長,快樂成長。
  五、傳授體育知識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基本依據,是連接教師與學生、課內與課外、知識與方法、能力與發展的紐帶。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的理念,研究新教材的教法與學法,從而依據課程標準的理念,緊扣教材,活用教材,同時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開發有效的教學資源,合理取舍,適度運用,使之更好地發揮教學功能。
   動態的教學要求教師以教學用書為參考,把握教學內容的跨度,對課堂教學進行動態設計。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前后銜接,使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和跨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內容設置跨度太小,則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反之,如果跨度太大,學生由于知識儲備不足,會影響學習效果。如: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學中,教師可先要求學生回憶一下,在電視上看到的跳高姿勢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將跳高技術動作的演變過程(跨越式、剪式、滾式、俯臥式、背越式),進行講解、示范,重點講解背越式跳高的技術特點和優越性,使學生了解跳高知識,同時提高學習興趣。對于體育教學內容,教師要依據“教師能教、學生愿學、場地允許”等原則,緊扣教材,活用教材,同時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開發有效的教學資源,合理取舍,適度運用,使之更好地服務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六、改革教學方法
  運動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核心素養關注的內容,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新標準以“健康第一”為指導,結合課程特點構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其中包含80個水平和240多個行為目標。
   教師在制定目標時,應根據不同的內容有所側重,即在不同學段、不同班級都要有所側重,盡可能做到科學合理、簡單實用、不能繁雜,切忌把五個學習領域的內容當作一樣粗的線條來設置教學目標,隨心所欲,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其內在聯系,設置“坡度”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由“現有的水平”向“未來發展水平”遷移,既不能讓學生“坐著摘桃子”,也不能讓學生“跳起來摘月亮”。
   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跳遠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兔跳、袋鼠跳、青蛙跳等模仿游戲練習,讓學生自己體驗哪一種動物跳得遠,為什么;從而使學生很快掌握立定跳遠的方法和技巧,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多數教師重視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卻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要培養學生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理論知識的學習是不可忽視的內容。為此,體育教師既要傳授知識和技能,也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術、技能,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學生只有了解運動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科學的鍛煉方法,才能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因此,體育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更要把科學鍛煉身體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傳授給學生。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以及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和身體鍛煉的相關知識;其次,要讓學生掌握鍛煉的順序,合理安排鍛煉方法,如做好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等等。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優化鍛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身體鍛煉。
  七、滿足心理需求
  動態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激勵作用。小學生喜歡成功,渴望得到教師的表揚,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能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促進他們的進步與發展。
   如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用“你做得很好,老師和同學都為你的成績感到驕傲,望你能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等鼓勵方式; 成績較差有待提高的學生可用“你的表現,老師和同學有目共睹,你的成績是努力的結果,望你在以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等語言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而對于出現錯誤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關注,及時引導,適時評價,及時反饋,從而不斷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
  八、培養健全人格
  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由此而產生的不良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現代體育研究證明:學校體育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增強體質;而且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預防、治療心理疾病,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待膽小、怕事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多參加游泳、跳高、跨欄、舉重、摔跤等項目;
   對待性格內向、孤獨、怪僻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經常參加球類、拔河、游戲等集體性強的體育項目;對那些遇事緊張、情緒失常的學生,要讓他們多參加球類、田徑等公開、激烈的體育競賽,使他們在緊張、激烈的氣氛中接受考驗、得到鍛煉;
   對待性情暴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經常參加郊游、爬山、球類、棋類、騎車等緩慢、持久的體育項目,調節神經系統的活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穩定情緒;
   對待情緒悲觀、意志消沉、做事缺乏信心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經常參加立定跳遠、跳繩、跑步、步行、基本體操等簡單、易學的體育項目,幫助他們恢復勇氣,樹立信心,讓他們健康成長。
  從“體育素質教育”到“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理念的又一次革新,是新時期體育教育與人的發展的要求。因此,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體育教師要牢記責任與使命,時刻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培養健康的下一代。
 ?。ㄘ熑尉庉嫞豪罹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0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