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微課的大學生武術課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體育選項課武術課特點的分析,積極構建基于微課的大學生武術課教學模式,即“互聯網+微課+武術課”,對“互聯網+微課+武術課”的模式進行了教學實踐,同時對教學實踐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互聯網+微課+武術課”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對武術課的興趣以及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微課  武術課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128-02
  武術課是很多大學在校學生的一門體育選項課,課程主要教授學生武術鍛煉的方法,培養防身自衛的能力,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言傳身教,行為示范,武術課的實踐性很強。然而目前高校武術課堂教學主要的方法是示范法、講解法。由于學生人數、上課時間的限制,教師不能再實現一對一個性化教學,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夠理想,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想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對武術技能的掌握程度,繼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武術課中引入了微課,利用網絡平臺發布,武術課教學改革對其他同類型體育課堂有借鑒意義,同時對選修武術課程的學生帶來更加高效的學習體驗。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基于微課的武術課課堂教學模式。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查閱相關文獻。以武術課、微課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總庫搜索核心期刊50余篇,并以高度相關文獻為重點參考,搜集互聯網關于體育鍛煉習慣最新信息,為本研究奠定基礎。
  2.2.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主要對選擇武術課的6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97%。
  1.2.3 數據分析法
  使用Excel 2003對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對比分析。
  2  基于微課的武術課堂教學模式實踐
  2.1 教學內容與微課設計制作
  2.1.1 優化知識模塊,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
 ?。?)教師首先將《武術》課程根據總體教學目標進行任務分解,即分為:武術及武術課介紹、武術基本功、雙截棍舞花類動作學習、雙截棍發力動作原理、雙截棍轉換動作學習、解脫技術原理、反制擒拿技術原理等八個單元目標。再對每個單元依據可執行、利于評價的特點分解成相應的微單元,如雙節棍舞花類動作單元可以分為正反8字舞花、刀花、掌上舞花等。
  (2)對每個微單元進行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這些任務分為課前的微練習和課后的拓展任務,是每個學生都要完成的。
  2.1.2 微課設計制作
  微課是教學的重要補充載體,直接決定課前知識預學的效果,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從而最終影響教學效果。用于武術課教學的微課,不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課堂,而是服務于課堂的一個環節或幾個教學活動的集合,并通過QQ群展示。微課應以包含教師講解、演示的“微視頻”為主,輔以課件、案例、素材等資源的學習資源庫。教學語言要精煉,時長一般控制在10min以內。采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視頻,簡單快捷,便于增加、修改內容。
  2.1.3 建構“互聯網+微課+武術課”面對面教學模式
  將微課上傳到QQ群中,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原理,課后復習技術。教師組織線上教學需要將每個微單元的微課發到QQ群中。學生課前通過觀看微課,完成教師布置的微練習,記下疑惑不解的知識點、收獲、學習心得,便于與同學、教師在課堂上交流,實現知識(技能)的預學和復習。
  2.2 面對面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
  (1)組織課堂交流。解決課堂前預學階段搜集到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教師針對課前微課學習中的有代表性的問題、困難、收獲等進行集中交流,根據問題的類型可以組織探究式課堂或者討論式課堂。
  (2)在完成問題解答后,根據微單元的知識目標,教師設置典型任務并進行必要的提示,根據任務難易程度學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組協作學習,教師或在旁邊觀察學生練習情況。
  2.3 課程實施方案
  本研究探索一種互聯網+微課+課堂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面對面課堂教學和微課有機組合的前提下,通過“課前預學完成微練習→課堂典型技能學習→課后難點復習”的方式,實現知識的連續性傳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武術》課程的教學效果。
  2.4 課堂教學效果分析
  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本研究主要選取了武術課教學內容滿意度、武術課教學方法滿意度、武術課教學內容掌握程度來反映。
  2.4.1 武術課教學內容
  武術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徒手技術、器械技術。徒手技術主要包括:反制擒拿技術、解脫技術、拳法技術、腿法技術;器械技術主要包括雙節棍基本技術,雙節棍整套技術演練,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有96.3%的學生對武術課的教學內容滿意,其中70.37%的學生對教學內容非常滿意;僅有3.7%的學生對武術教學內容的興趣度一般。調查數據表明武術課教學內容的選擇非常適合大學生群體。
  2.4.2 武術課教學模式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72.41%的學生對武術課的教學模式滿意,其中27.59%的學生對教學模式非常滿意;調查數據表明“互聯網+微課+武術課”教學模式的選擇非常適合大學生群體。
  2.4.3 武術課教學內容掌握程度
  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武術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的原因是課外的沒有專門的指導,課前沒有預學,同時課內課外沒有聯系。課內時間有限,學生人數較多,傳統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更不能實現因材施教。武術課的上課次數為一周一次課,一次課90min。一個班級人數在30人左右,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傳統的示范法、講解法、練習法、分解法、預防和糾正錯誤法。由于人數較多,課內時間較短,不能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
  采用互聯網+微課+武術課的形式,學生的武術教學內容事半功倍,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在“雙手換棍、正八字舞花”等技術的掌握程度最好,非常熟練的人數達到50%以上。技術動作比較復雜的“刀花+掌上舞花”動作稍差。
  3  結語
  “互聯網+微課+武術課”的武術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進而提高大學生武術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光圣,戴國斌.我國學校武術教育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選擇——寫在“全國學校體育武術項目聯盟”成立之際[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1):84-88.
  [2] 林秀瑜.泛在學習環境下微課的學習模式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6):18-22.
  [3] 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94-99.
  [4] 徐林川.以攻防格斗為主線的武術課堂教學實驗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191-194.
  [5] 賴錦松,余衛平.普通高校武術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5):96-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9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