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背景下福建省傳統茶產業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互聯網+傳統產業”是21世紀各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傳統茶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的相互作用,為傳統茶產業在新興市場下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福建省作為全國茶業產業知名省份,尋找互聯網時代茶產業的轉型發展之路,對于促進福建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互聯網+”及“互聯網+農業”的概念和內涵入手,通過分析福建省傳統茶產業所存在的問題,尋找互聯網時代茶產業的創新盈利點,為傳統茶產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福建省;互聯網+;茶產業
  [中圖分類號] F42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8-08-2
  “互聯網+”從2012年開始被中國政府及企業所倡導。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準確闡明了“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發展的價值所在,即互聯網為傳統產業的升級發展提供了零門檻和不確定性,刺激了各行業的經濟發展,從而推動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福建省作為茶葉大省,每年茶葉產量是農業產出物的重要部分。從閩南的安溪縣到閩北的武夷山,均為中國產茶的知名地。然而,隨著消費升級程度愈加明顯,福建省傳統茶產業存在品牌力度弱、茶園規模小而分散、茶園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ヂ摼W時代下,傳統產業的發展具有無邊界特點,因此將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及技術覆蓋到福建省傳統茶產業發展,將會為傳統茶產業的發展解決相關問題提供行之有效的方針和政策。
  1 文獻綜述
  1.1 “互聯網+”概念的文獻梳理
  通過明確“互聯網+”的概念,可尋求互聯網同傳統產業之間的相似性與契合點,有助于解決傳統產業中人工無法解決的問題,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徑。不同學者對“互聯網+”概念及內涵的理解有所不同,總體認為“互聯網+”是指借助互聯網相關數據,將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融合來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1-3]??梢姡ヂ摼W的概念可從融合、經濟以及轉型等方面做相應的融合分析。
  1.2 “互聯網+農業”概念的文獻梳理
  不同學者也進一步深入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的融合研究。陳紅川將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從生產、流通以及融合方面劃分為智慧農業、營銷電商和產業鏈3種模式[4]。林若飛、張惠萍從技術、管理、經濟以及模式4個方面對“互聯網+農業”相關內涵進行剖析,認為應從市場定位、恰當經營和一站式服務等方面提高“互聯網+農業”的生存能力[5]。可見,“互聯網+農業”主要從農業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層面促進農業的發展。
  1.3 文獻評述
  從“互聯網+”及“互聯網+農業”進行綜述時,大多數學者從互聯網對農業產業的促進原因及結果進行評析,認為其往往涉及到從茶葉的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融合??梢姡l揮互聯網與農業的相互促進作用,需要以相應的技術作為支撐,再結合當地發展情況,從多個角度實現融合。本文將從福建省茶產業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當地具體的實際情況,為互聯網背景下的茶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
  2 福建省傳統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傳統茶產業在福建省傳統農業產業中占據較大比例,尤其以安溪縣、武夷山等地所產茶葉最為知名。然而,傳統茶產業由于生產水平及技術等的落后,導致其存在部分問題。
  2.1 福建茶葉整體品牌力度較弱
  福建省知名茶葉品種有福鼎白茶、武夷山紅茶以及安溪鐵觀音等。然而,由這些茶葉品種構成的茶葉品牌知名度較低。傳統茶產業由于缺乏相應的宣傳手段、技術以及資金作為支撐,尚未形成品牌效應,造成盡管茶葉質量達到要求,但茶葉價格由于品牌力度的缺乏而無法提升,導致大部分茶農及茶葉企業無法形成利潤點,極大地限制了整個茶葉產業的發展深度和廣度。
  2.2 福建省大多數茶園規模小且分散
  傳統茶產業從20世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如今,家庭小包或個體經營的思想仍比較明顯。以安溪鐵觀音為例,安溪縣個體茶農及其家庭成員基本承包了從茶葉生產、加工到銷售的整個環節,導致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缺乏統一的標準??梢姡捎诓柁r分散導致傳統茶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導致成本增加,整體產業收益下降。此外,茶農種植能力有限,茶園規模也有限,且大多數年輕群體不愿從事農業生產,導致無法用現代信息連接茶園。
  2.3 茶園生態環境惡化
  由于對農業認知及傳統勞作用具的繼承,大多數傳統茶產業的茶農仍采用較為落后的生產和加工工具及技術。短期內,茶農可以節約更多設備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但長期不合理的種植方式、采摘方式將會惡化茶園整體的生態環境。此外,由于市場上茶葉品質參差不齊,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所以茶農種植優質茶葉所需耗費的成本較高。更多茶農選擇低成本銷售模式,導致茶園整體生態需配合茶農種植采摘的需要,而茶園過度產出導致茶園整體環境進一步惡化。
  3 “互聯網+”背景下傳統茶產業的發展建議
  通過將互聯網對農業產業的促進方式與福建省傳統茶產業發展實際相結合,針對互聯網對茶產業的促進作用提出針對性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的競爭優勢。
  3.1 以互聯網為依托為茶產業品牌發展提供宣傳
  互聯網涉及范圍廣,涉及人數多,可作為傳播平臺或中介,傳播傳統茶產業形成品牌效應。利用互聯網口碑傳播等成本低且涉及范圍廣的競爭優勢,有效填補品牌形成所需成本,從而高效高質地促進傳統茶產業的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政府可以適當提供相應的網絡設施和網絡服務支持,積極與相關技術部門取得聯系,為茶葉生產者提供渠道進行互聯網宣傳。此外,可以提供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作為打造和支持互聯網茶葉品牌的后備軍。當地茶農需積極學習品牌打造及互聯網的相關知識,配合政府工作并積極投入實踐,將整個產業品牌打造放于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再尋求個人利益。
  3.2 建立完善的互聯網茶農信息溝通平臺
  對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的茶農而言,通過建立相應的信息溝通平臺,可有效促進茶農之間關于茶葉信息的傳遞。福建省相關茶葉產業政府通過構建地方信息溝通平臺,發布相應市場銷售信息,為茶農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茶農個體之間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等,部分公開交易信息。此外,通過信息平臺作為支持,茶農可將包裝等非核心業務建立聯合外包制度,整合多個個體或家庭經營所需訂單數量,通過互聯網招標尋找誠實可信的統一供應商,通過外包降低成本,提高茶農的有效收益。
  3.3 推進智慧型茶園建設
  通過將福建茶葉與智慧茶園相結合,打造更綠色、高效的茶園設施,為茶農長期利益的發展創造可持續優勢。政府主導引進更加高質量的茶葉品種,并提供資金和技術作為智慧茶園的軟實力。在此基礎上,福建省茶產業可借助互聯網高科技產品,打造可以有效測量茶園溫度、濕度、茶葉生長情況等條件的“互聯網+傳統茶葉”品牌。此外,通過互聯網先進產品保持茶葉的質量,為茶農篩選優質的茶葉品種?;诖耍蟛糠植柁r在投入前期可能比往常熟悉的生產方式付出更多成本,但作為長期和順應時代潮流而言,將保證后期收益。
  4 結語
  “互聯網+傳統茶業”是未來茶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在國家政策和政府指導下,借助“互聯網+”提供的寬闊和無邊界產業機會,突破傳統茶產業的限制,發揮創造性優勢,傳統產業才可能發揮更強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J].新聞與寫作,2015(5):5-9.
  [2]寧家駿.“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背景、內涵及主要內容[J].電子政務,2015(6):32-38.
  [3]歐陽日輝.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技術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經濟社會形態[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0):25-38.
  [4]陳紅川.“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5(16):143-147.
  [5]林若飛,張惠萍.“互聯網+農業”企業生存能力的實證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49-55,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2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