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背景下的南昌市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我國不斷推動老齡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體系,并在“十二五”時期取得飛躍成就。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形勢依舊嚴峻。居家養老模式下如何滿足老年人居住小區外部景觀環境需求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本文通過分析老年人的基本特征,提出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策略,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一個高質量的景觀環境。
【關鍵詞】 老齡化;居住小區;環境需求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ctively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aging, China has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elderly, and put forward the pension system of "home pension as the basis, community pension as the basis and institutional pension as the supplement". And made leap achievements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trategy of the aging landscape in the community, so as to provide a high quality landscape for the elderly in their later years.
[Keywords] aging; residential district; environmental demand
根據國家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斷的上升,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增加到3億左右。面對形勢嚴峻的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這一群體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對象。通過走訪師生、問卷調查及現場調研等方法了解到目前對老年人最重要的是有一個高質量的晚年生活,毋庸置疑的離不開一個優美的居住環境。因此,為了保證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亟需對老舊居住小區進行適老化景觀設計。本論文的重點是通過分析老年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的基礎上來了解老年人對老舊小區的景觀需求,從而對老舊小區的鋪裝、基礎設施、植物配置、道路等方面進行適老化設計,以滿足老年人需求[1]。
1 相關概述
1.1 老年人
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根據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對老年人的年齡界定也不同。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其經濟、科技和醫療等條件優越,人的壽命自然要長,故此年齡界定在65周歲以上的人口統稱為老年人。而發展中國家則是把年齡在60歲以上的稱為老年人。根據相關資料了解到,我國統一將年齡在60周歲或60周歲以上統稱為老年人。
1.2 老舊小區
論文中將建筑年代在二十世紀80年代到二十世紀末稱為老舊小區。由于小區建設的時間比較久,其基礎設施、道路和鋪裝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損壞,但并不影響其使用價值。通過對老舊小區進行適老化景觀設計,賦予老舊小區新的價值,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1.3 適老化
適老化主要強調的是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使老年人處于被照顧的狀態,即本文景觀適老化設計指的是小區的植物配置、景觀小品、道路系統等滿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相關學者對適老化有了新的了解,并賦予它新的內容,因而,對適老化總結出三個特點:通用性、適應性和支持性。
2 老年人基本特征及對應的景觀需求分析
2.1 生理特征的需求分析
根據相關醫學表明,步入老年期后,生理機能會發生衰退,逐漸破壞人體各功能運轉的平衡。老年人在生理特征上呈現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和感覺系統明顯的退化,這些生理機能的退化會直接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紤]到原老舊小區景觀設計會對生理機能發生變化的老人產生隱患,設計師要根據老年人需求,對老舊小區重新進行適老化景觀設計或者通過社區適老化景觀設計來緩解老年人生理機能的退化。
在運動系統上,老年人骨質疏松、體力下降,老舊住區的基礎設施嚴重影響老年人的運動。因而,在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對小區門口出入處以及道路等地方進行無障礙設計,例如減少階梯,盡量使用無障礙坡道、防滑鋪裝等;在神經系統上,老年人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方向感喪失,這些神經系統上的衰退直接強調出視覺導向設計在老舊住區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提出強化視覺導向的設計需求;在感覺系統上,老年人的器官發生退化,主要體現在視力下降、嗅覺減弱、聽覺老化和觸覺敏感度下降等,設計師在對小區養老環境設計過程中,把握老年人在感覺系統上發生的變化,增強道路兩旁及小區門口燈光的強度,改造時注重嗅覺、觸覺、聽覺和視覺的相互結合,避免不當設計對老年人產生危害。
2.2 心理特征的需求分析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狀態不佳,社會扮演角色的轉換使老年人的心理狀態發生明顯的變化。在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可以通過植物和基礎設施的搭配來營造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從而緩解老年人在角色轉換過程中帶來的孤獨、失落和抑郁的消極人生態度,同時結合當地區域文化舉辦社區活動來創造鄰里感,讓老人在“硬件”和“軟件”的結合下滿足他們心理上的真實需求。 2.3 行為特征的需求分析
在老舊小區的行為觀察中發現,老年人的行為特征受時間、地點和活動內容的影響主要表現出集聚性、時域性、地域性三個主要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為了擺脫心理上的孤獨和失落感,積極主動的參加室外活動,并通過與其他老年人之間的活動交流上提高對生活的積極性。其戶外交流的集聚行為決定了老年對集體活動和成組活動的需求。但又由于老年人之間的文化背景、階級層次和年齡上存在差異性,部分老人喜歡獨處從而決定了老年人對個體活動空間的需求。為了給老舊小區的老人們營造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需要設計師從老年人的行為活動特征上考慮,綜合老年人的行為特征來對老舊小區進行活動空間劃分,把握老年人需求和環境、行為的聯系,為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提供必要的依據,從而滿足老年人集聚性、時域性和地域性的需求。
3 南昌市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策略研究
3.1 適老化景觀設計原則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生理、行為特征方面發生變化,對周圍環境提出新的需求。如何對老舊小區進行重新設計,來滿足老年人因身體機能發生衰退的特殊需求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究。在對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不僅要通過對心理學、社會學和行為學等不同學科之間的理論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將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來觀察小區老人的行為變化了解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本文通過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究和實地考察對適老化景觀設計原則進行概況,具體如下:
3.1.1 安全性 安全性是老年人小區戶外活動的基本條件,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發生衰退,對戶外活動空間產生無障礙的特殊性要求。在對老舊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中,既是對小區基礎設施安全性的考慮,又是保證場地對老年人心理上的安全性,即消除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衰退引起對室外活動的畏懼和緊張;
3.1.2 舒適性和便捷性 小區景觀設計的舒適性和便捷性主要是根據不同季節對小區植物進行喬木和灌木之間的搭配營造一個優美安靜的景觀環境,滿足老人對室外環境舒適性要求。同時確保道路無障礙性,減少小區高低落差帶來的隱患,為老年人在對道路空間的使用上高效便捷。
3.1.3 易識別性 老年人伴隨著感覺系統的衰退,如視力下降、嗅覺減弱、聽覺老化和觸覺敏感度下降等。這時,視覺導向設計在景觀環境適老化設計的過程中尤為重要。小區中的宣傳欄、標志牌等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實際情況增大宣傳欄、標志牌等的字號并且強化字體色彩的對比,增強老年人的辨識度[2]。
3.1.4 文化符號的懷舊性 文化符號的懷舊性是在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中加強文化氛圍的塑造,通過墻繪、文化活動、公共藝術等各個方面的展示來喚起老年人年輕時候的回憶。文化符號的運用是喚醒小區活力的精神食糧,只有在物質和精神相互作用下才能滿足高質量養老需求。
3.2 適老化景觀設計要點
3.2.1 小區入口空間 小區入口空間是老年人外出活動的過渡空間,是與外界空間連接最緊密的地點,它具備組織和疏導人流的功能。因此整個小區的入口空間是適老化設計的重點,必須嚴格的按照國家規定標準來設置無障礙坡道,坡道兩側增設扶手方便老年人自由通行。入口的地面鋪裝采用防滑鋪裝防止老年人在雨雪天氣下出現滑倒摔跤的安全隱患。考慮到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視力下降,應加強小區入口的強化標志和燈光設置,方便老年人能清晰準確的找到自己居住的入口通道。
3.2.2 休閑娛樂空間 據相關資料顯示,老年人平均每天在休閑娛樂空間花費的時間僅此于睡覺時間,可以了解到休閑娛樂空間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場所,因此,在適老化景觀設計中要特別注重休閑娛樂空間的規劃設計。筆者通過對南昌幾個代表性社區進行深入調研后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選擇的休閑空間主要圍繞著籃球場邊緣空間、樓棟之間的開放空間等進行聊天、散步、跳廣場舞等活動形式。針對老年人不同活動形式來劃分不同區域之間的功能區,盡量在有限的空間劃分若干個不同使用功能空間來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最后完善休閑空間的局部細節。
3.2.3 道路系統設計 道路在小區中起著重要的連接功能,通過道路將小區中不同功能區串聯在一起。為了增強老年人的辨識度以及保證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對小區道路進行分級,并在道路兩旁進行植物綠化和基礎設施搭配,為老年人提供短暫的休息場所。同時不能忽視對道路人車分離的設置,注重減少道路起伏及曲折,保證老年人行走安全。
3.2.4 基礎設施的適老化 小區基礎設施包括路燈、景觀小品、視覺導向、緊急呼叫系統等。在路燈的設計上,根據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實際情況,需要在道路的拐角處、小區出入口處增設路燈,并加強路燈的照明亮度,但要避免發生炫光;景觀小品的設計與當地文化結合形成硬文化和軟文化的結合,不僅可以增加小區景觀環境的趣味性,而且對喚起老年人親切歸屬感;有效的視覺導向設計對生理機能發生衰退的老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視覺導向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現實中的身體狀態,強化標志牌和警示牌的字體和色彩,快速準確的給老年人傳達信息;同時,為了防止老年人在小區戶外活動發生突發情況,因此,緊急呼叫系統是小區設計不容忽視的基礎設施設計。
3.2.5 植物配置 植物是小區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植物不僅能美化小區環境,調節社區微氣候,而且對老年人身體康復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考慮到園藝療法在小區中的運用。因此,植物配置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老年人對環境舒適度的評價。在老舊小區適老化植物配置過程中,既要考慮對鄉土樹種的引用,又要考慮不同季節的植物變化,使小區四季有花可賞,給老年人帶來生機和朝氣。但切記在植物的選擇上避免選用一些對人身體有害的植物。
4 構想延伸:種植小區
通過對南昌市幾個代表性老舊社區景觀設計的調研中發現,居住在一樓的絕大部分老年人都自發性種植一些蔬菜、花草等,通過這個自發性行為進行了思考,提出建設種植小區的構想延伸。種植小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并且通過小區老年人對種植活動的參與可以促進相互之間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在參與的過程中即豐富了休閑娛樂活動,鍛煉了身體,又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收獲,為小區的景觀環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種植小區具體的細部設計主要圍繞著種植的分布導則、移動農場和智慧農場建設展開。在種植的分布導則上,對小區種植空間進行合理規劃,根據小區光照的分布規律和老年人習慣偏好確定種植的區域;移動農場是為小區老年人提供花草交流空間,在這個移動農場里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種植的花草進行交換,為小區愛花者提供交流的場所;智慧農場的設計是為了防止老年人在種植的過程中出現意外能夠及時緊急的呼叫,并且智慧農場的另一個功能是通過智能手段隨時掌握花草信息,方便部分老年人對花草的日常護理。
5 總結
老齡化背景下,居家養老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只有由掌握公共權力的政府承擔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責任與功能,才能保證其公平性[3]。而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對老舊小區進行適老化景觀設計成為當前亟需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通過對心理學、建筑學和符號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南昌市老舊小區進行實地調研,根據老年人的特征情況掌握老年人對適老化景觀環境需求,完整的提出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策略。同時,緊隨社會發展前進的步伐,在種植小區構想延伸的基礎上勇敢的嘗試跨學科研究,為老舊小區適老化景觀設計研究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參考文獻:
[1] 周燕珉,程曉青,林菊英等.老年住宅[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 傅岳峰,胡惠琴.北京舊住房適老性更新方案的嘗試[J].建筑學報,2010.
[3] 叢春霞,閆 偉. 基于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籌集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7,27(0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