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河北省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從我國的現狀及基本國情來看,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鎮社區實現“互助養老”模式是最能達到的老年人社會保障目標的舉措。主要研究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如何讓河北省的城鎮社區老年人通過互助式養老的模式,提出一系列完善河北省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的建議,來達到讓老年人幸福指數提高的目的,讓老年人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這對于提高社會養老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0.049
  
  隨著國家嚴格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三十多年以來,逐漸也就迎來了我國城鎮人口的老齡化現象。在我國退休的人口中,六十歲以上的城鎮社區老年人大多數屬于比較低的工資收入狀態進入到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趨勢中來的。就社會這個整體而言,怎樣能夠讓處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們在物質條件還不夠豐富的情況下,安度晚年,享受當下美好生活,特別是對于河北省城鎮社區的老年人而言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1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河北省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老年人的自身自由不能得到充分保護
  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部分城市普遍都存在著城鎮社區的老年人對社區周邊的事情關心的很少,甚至秉承漠不關心的心態。河北省的城鎮社區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大多數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局限在家里,例如做家務、幫助子女帶孩子等活動。一部分老年人對社區互助形式養老模式的理解停留在需要老年人花費大部分的實踐與其他老年朋友一起開展一系列活動,占用自己過多的個人支配時間,使得老年人自身不能根據自己所想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而互助式養老模式就需要轉變思路,以充分保證老年人的人身自由為標準設計實施養老計劃。
  1.2 互助式養老模式下的供需平衡
  現階段河北省部分社區所探索的互助式養老模式,在調查中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不均的現象。首先表現在對于互助式養老的財政支持不夠充分。目前,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城鎮社區的老年人大多數屬于退休的較低收入的社會群體,再加上當前普遍的421家庭結構所占的比重的日益增大,各種養老基礎設施、基本活動場地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源。對于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政府的財政支持可能會多一些,而相對個別貧困的地區,僅依靠政府單方面的經濟補助已經不能解決長遠問題,這就導致互助式養老模式面臨著經濟困難。第二個就是相關專業性技術支持不夠充分?;ブ金B老模式需要經過一系列相關培訓,比如日常照顧、保健護理、醫療衛生等等,這些都需要相關機構為城鎮社區提供一定的培訓和指導,這樣才能夠為互助式養老模式下的老年人享受到晚年的幸福生活。然而這類培訓無論是通過慈善贊助還是政府承擔,還需要城鎮社區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互助式養老模式的探索中進行完善。
  1.3 社區互助式養老組織的穩定性
  目前,我國很多省份的城鎮社區都在不斷地探索互助式養老模式,而河北省部分城鎮社區在不斷探索中對于互助式養老組織的經濟支持更多的是來自個人自費和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的無償募捐。經費來源具有不穩定,如果社會慈善機構和個人的無償募捐不能夠持續跟進,就會導致互助式養老模式不能正常進展,最終導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組織的不穩定性。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河北省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的生存與發展也將面臨巨大的困難。
  2 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的前提條件
  2.1 營造互助式養老模式的社區道德氛圍
  多年來的社會大環境下,形成較為傳統的人際關系規范,并在其影響下,一些老年人產生了根深蒂固的“以鄰為壑”生活習慣,對他人的事情某關心的生活態度。而真正要實現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向城鎮社區的老年人積極宣傳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里的“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等道德規范,就需要我們具有針對性的開展一系列宣傳工作。第一,可以在城鎮社區內部開展系列主題宣講活動,積極營造互助式養老模式的道德氛圍;第二,可以針對城鎮社區內部的老年人正面典型及時的進行表彰,起到正面的宣傳引導作用;第三,可以通過對重點的空巢老人進行道德理論宣傳,鼓勵老年人能夠互助、自救、幫扶等道德觀,最終達到互助式養老模式建設的社區文化氛圍的營造。
  2.2 財政補貼來源的多樣化渠道
  城鎮社區的互助式養老模式的經濟來源需要建議國家出臺相應的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相關扶持的財政補貼政策,更加明確的設定國家、政府以及社區對于互助式養老模式的財政支持比重,這樣既能減輕地方政府對于老年人養老的財政壓力,同時也能促使互助式養老模式的有效開展。
  2.3 各類相關專業人士志愿培訓
  目前的城鎮社區已有的互助式養老模式下不難發現,大多數的參與互助式養老模式的老年人缺少相應的醫療急救知識、基礎的日常生活知識,這就會導致部分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沒有相應的理論保障,最后不能有序正常開展。這就需要城鎮社區給予高度重視,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請專業護理工作者等相關專業人員為城鎮社區的老年人和志愿者提供義務性志愿培訓工作,與此同時也要制定相應的培訓管理計劃,來確保每年、每階段培訓的效果的提升和老年人互助護理服務的專業性的不斷提高。
  3 完善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的措施
  3.1 鼓勵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互助式養老模式規劃
  首先,地方政府一定要制定明確的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的長遠發展目標,特別是對于一些留守的空巢老人、特殊需要照顧的老年人的養老范圍、支持目標等因素要充分進行考慮;其次,地方政府要明確對于互助式養老模式的財政支持力度,特別是在對于一些社會上的慈善機構給予養老模式的贊助上,地方政府與其不斷形成社區居民對于社區互助式養老組織的“自愿無償捐助”的合作模式;第三,地方政府對于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組織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的整體把控、宏觀指導、有效監督等各方面的職責的劃分和確定。
  3.2 鼓勵互助式養老與個人自由的模式并存
  目前我國現階段的城鎮社區都在不斷地建立對互助式養老模式的進一步深入探索,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部分老年人認為其會影響到老年人自身的個人自由,兩者不能并存?;诔擎偵鐓^老年人養老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兩點:一是要不斷積極探索互助式養老模式怎樣才能在老年人的個人自由充分保證的大背景下得到有效、完善的建立;二是要進一步實現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組織的自治自主管理模式,組織里的老年人積極投身參與到模式里的互助行為,提倡并鼓勵老年人踐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道德理念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等等。
  3.3 保障財政和慈善資金的及時到位
  首先,地方政府應該提高對于本地區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組織的資金投入力度的重視程度,自身不僅僅要有制定明確的、有針對性的、詳細的投資管理規劃,同時也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比較明確的互助式養老模式的投資管理制度;其次,地方政府也要積極鼓勵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組織不間斷的發動多方資源開展多方籌集善款活動;第三,可以通過建議將城鎮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的開展情況作為當地基本的考核評價指標之一,有效的建立社會居民的監督、問責機制,保障互助式養老組織的民生需求得到相對滿足。
  參考文獻
  [1]白華.互助式養老:破解城鎮養老難題的路徑選擇[J].社會科學家,2016,(6):83.
  [2]馮杰,吳文強.創新視域下社區合作養老模式的構建探析[J].海南大學學報,2014,(6):20.
  [3]梁巧惠.城鎮社區老年群體“互助養老模式”研究[J].經濟視角,2012,(36):14.
  [4]付強.我國城市互助養老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7: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7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