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及技術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天然氣是我國人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自然資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在對這種資源進行應用時,通常會通過應用技術,促進天然氣應用的節能和高效的效果,煤制天然氣是天然氣資源利用中的一個常見的類型,其出現和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現階段這種天然氣的生產和應用已經進入了產業化的階段。本文主要針對這種天然其資源的產業發展歷史背景進行分析,從而對于支持其資源利用和發展的技術進行簡要的探討和研究,以期為這類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研究;技術分析
1 我國煤制天然氣應用的背景分析
1.1 煤礦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的儲備不均
從我國的自然資源儲備現狀來看,在不可再生的資源中,我國屬于煤礦資源儲備豐富的國家,但相對的另兩種資源的儲備就比較稀少,主要就是指天然氣和石油。我國的自然資源應用中,煤炭資源屬于能量轉化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資源,而石油和天然氣,其實際儲量與我國的實際需求存在匹配度極低的問題。在這種能量源儲備的現實情況的控制下,使得我國的能源消費中,煤炭資源成了主力的消費資源,但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持續的高比例應用,必然會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1]。
1.2 煤炭資源應用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
上文主要從資源利用的維度,對煤炭資源的高頻率利用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做了一定的分析。而從煤炭資源利用本身的角度上來說,這種資源的應用中能量的消耗和產生是依靠化學反應完成和實現的,這種應用原理的背景下會使得煤炭資源應用的過程中,生成并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這必然會對我國的自然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正因為煤炭資源的應用會引起空氣污染的問題,有關數據表明天然氣作為一種更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清潔型能源,其在應用的過程中,訴求不斷提升。隨著天然氣應用需求的增加,我國目前已經出現了此種資源的匱乏現象,進口應用量逐年遞增,且有進口大于自用的發展趨勢。
1.3 煤炭與天然氣應用的成本因素
從國家經濟發展和成本消耗的角度上來說,煤炭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相比,也存在價格昂貴,應用充分性不高的問題。在天然氣供應矛盾日趨加劇及煤炭資源應用價格不穩定的狀態下,找到更好的煤炭應用渠道,是具有很高的必要性的。具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在產煤區煤炭價格可低至300元每噸。而天然氣價格,卻存在著較高的大范圍統一性?;揪S持在1.5元每立方米的標準上下小幅波動。如果能開發煤制天然氣產業,則從經濟成本的角度進行核算,是存在較客觀的應力空間的。
2 我國煤制天然氣發展概況及技術闡述
2.1 發展概況闡述
煤制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是以大型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確立和開發為標志的,最早的項目名稱是大唐克旗項目。提出和確立于2009年。此項目規模宏大,足有40億m3/a,項目開發和運行的技術原理是,應用專業的轉化技術實現煤炭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的轉化。應用的核心技術為魯奇碎煤加壓氣化技術。技術應用后,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轉化、凈化和甲烷化的過程,可最終產生天然氣。從這種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現狀來看,雖然在實際應用的目標上,這種轉化的方法可以最終獲取到天然氣資源,但由于其中應用的技術類型復雜技術含量高,且制作和運行的規模較大,因此相應的成本花費也很高,且基于其技術性強的特點。在運行中容易受到技術因素的制約,而影響整個系統運行狀態的穩定性[2]。但基于我國對于天然氣的應用需求持續增長的狀況,此技術和同類項目仍然需要不斷的推進和進行。
2.2 技術應用流程闡述
關于技術應用的具體流程如下,先將相應的煤氣化裝置經過轉化作用生成的粗加工煤氣,送入二次轉換的裝置中,實現氫氣與二氧化碳兩種氣體的鼻息調和,調和到適當的比例后,在將其送入到凈化裝置中實施進一步處理。凈化后的氣體,即可進入最終的天然氣制作環節,即完成氣體的甲烷化過程。這個過程的實現,同樣需要借助專業的合成裝置完成。最終生成天然氣后,方可投入應用?;诂F階段我國的天然氣應用和輸送實現了系統化和管道化的模式。因此在最終氣體生成后,還需要進行后期的壓縮干燥處理,使得其滿足管道輸送模式的要求。
3 技術工藝發展和改良的方向
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經提出了煤炭資源在向天然氣資源方向轉變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這些問題還是需要依靠技術手段進行改良和解決?,F階段的新工藝類型包括了煤催化氣化制成天然氣的方式,以及煤氣向甲烷轉變是的耦合反應方式等天然其制備的方法。不同的技術類型,其制作原理和技術含量也有一定的差距,德安經試驗表明,煤催化技術可以實現天然氣的一次性成產,而耦合反應的技術,則可以起到提高裝置運行效率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其工藝流程得到了簡化和改良。
4 結束語
總之煤制天然氣的產業化發展是我國能源應用需求不斷上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實踐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路徑?;诂F階段發展現狀的分析可知,我國目前的煤制天然氣項目運行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問題,只有從技術層面不斷提高研發和改良力度,才能實現此項產業的穩定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格省,楊延翔,張博,等.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現狀及策略分析[J].石化技術與應用,2017,35(5):335-338.
[2]王逵,池琴,李蕊,等.我國煤制天然氣行業熱點透視及未來展望[J].現代化工,2017(2):1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