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傳承特色民俗文化,展示企業發展歷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恒基文化博覽園景區位于浙江省桐鄉市梧桐工業園區,座落在滬、杭、蘇三角腹地,交通十分便捷。緊臨水鄉古鎮烏鎮與全國最大羊毛衫集散地濮院。恒基文化博覽園景區占地近1萬平方米,目前總投資已達4200萬元。由主建筑群系園、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國學館、橋梁博物館、農耕博物館、云棲翠竹、風情雅苑等自然景點及主題展館組成。是一個集旅游、企業文化、傳統文化教育、橋梁建設歷史、文物史籍、民風民俗、綠色自然、休閑體驗與企業生產實踐于一體的旅游景區。
  景區呈典型江南園林格局,環境優美,前院后廳,清水環流,綠樹滿庭,游人既可徜徉于婆娑竹影,流水小橋之中,又是觀景、賞花、品茗、聽曲、小憩之佳處。主題展館展覽內容豐富,展出史料詳實,結合聲光電,展覽形式新穎。整個景區做到將生產實踐與旅游項目開發有機關聯,文化教育與旅游活動緊密結合。通過傳統文化和家鄉民間民俗文化的展現,激發游客愛國熱忱,增強對國家、家鄉的自豪感和榮譽感?,F已為國家AAA 級旅游景區、浙江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全國市政行業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知識展館
  展館普及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展示橋梁文化,體現江南民俗農耕場景。布展分區明晰,內容充實,展出的史料忠于史實,實物有出處、數字有佐證、事件有依據、展品有說明。為青少年及游客了解傳統文化、體驗民俗生活、認識江南橋梁歷史文化的好場所。
  ◎企業文化中心展廳
  恒基企業文化中心展廳。以“在路上”為主線索,通過源起、筑基、匠心、旗幟、尚德、向善、榮光、遠方八大板塊,全面記錄公司“創業起步、提速發展”的發展歷程,展出內容以圖片加文字展板的形式和實物進行展示,是企業對外形象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創建于2010年底,2015年進行改擴建,2016年6月竣工開放。包括:明德苑、國學館(國學大講堂)、家訓知識館、典籍珍藏館(職工書屋)、黨員活動中心、學習書屋。
  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桐鄉當地家族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粹和道德精髓。通過國學館這普及教育活動的平臺,培養青少年熱愛故土、報效家鄉的情感情操,提升企業和地方文化的積淀。
  目前已成為桐鄉市青少年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及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
  1 明德苑
  “明德”二字,取自《大學》首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恒基普及傳統國學教育旨在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使大家仁愛敦睦、明理向善。
  明德苑,以江南庭院格局為基調,是恒基傳統國學教育基地主體建筑群。孔子塑像安放于庭院中央,使全館更加直觀體現孔子“仁”和“禮”的思想內涵,表現他博大儒雅的一面,呈現偉岸之態,給人崇敬之感,為“國學館”內一處亮麗的人文景觀。
  2 國學館(國學大講堂)
  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傳統文化,普及國學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傳統禮儀活動的主要場所。通過傳統儀式的體驗,讓青少年學生體會尊師重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此常年開設傳統文化講堂,開展少兒國學啟蒙,強調“讀寫講做”四項基本功,讓少年兒童快速接受經典文化熏陶,接觸傳統文化。同時開設成人國學教育課程,聘請專家學者、國學愛好者開講,全面解讀經史子集,帶你走進一個全新的傳統人文世界。
  3 家訓知識館
  家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它濃縮了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道德品質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家訓知識館,展示了桐鄉地方家族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粹和道德精髓,上溯宋代的崇德輔氏,下至現代的茅盾、豐子愷等,所涉家訓內容涵蓋修身、教子、齊家、治國、涉世、治學等各個方面。輔氏的“明辨是非,堅守正義”、錢氏的“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呂留良的“敬順、無私、勤儉、去邪”、張履祥的“勤以養德、儉以養身”,等等,都是先人總結出來的金玉良言。讀來陶冶情操,受益終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4 典籍珍藏館(職工書屋)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是無窮的知識寶藏。中華民族的魂脈,盡藏典籍之中,此館珍藏眾多具有代表意義及代表性的書籍,內容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等不同領域。它們都是最具權威性的代表作,為中國歷朝歷代推薦的必讀著作。
  書屋現有圖書4000多冊,圖書內容涵蓋地方文獻、方針政策、文獻、法律法規、文史文化及工程管理等古今圖書。這里別致的裝飾風格,別具一格的閱讀環境,更適合你的靜心閱讀。
  ◎橋梁博物館
  橋梁博物館,全面呈現橋梁文化和歷史演變。館內收藏的一座定制而成的紅木木雕——百歲風雨橋。彰顯橋梁館主題,也寓意著恒基公司風雨兼程歷經艱辛的發展過程。
  1 橋梁博物館序廳
  自古,橋與水就是不可分離的結合體。序廳中放置江南水鄉的橋梁模型及桐鄉地區的水系分布圖,輔以水系詳細文字介紹,古橋身影展示。
  古橋印跡廳
  江南古橋,數目繁多,造型別致,儀態萬方。到過江南的人都知道“春城三百七十橋”,民間還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橋”之說。古橋圖片、老照片見證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為現代橋梁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古橋印跡廳”展出了大量的油畫作品,一直延伸至后兩個展廳。桐鄉有名的古橋,幾乎都能在這些油畫上找到,這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一種致敬。
  3古橋移影廳
  概括講述橋梁文化所經歷的“源起于世、初露鋒芒、與時俱進、登峰造極”四個發展階段。通過實物、圖片資料見證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與創新。
  4 印象古橋廳
  運用聲光電科技手段,傳統手段與現代科技手段有機結合的表現手法,展現橋梁建造歷史與木橋建造方式。江南的小橋流水離不開烏篷船的襯托,烏篷船實景再現當時的生活場景。
  5 百橋爭鳴廳
  用立體模型再現太湖流域治理——長山河工程的勞動場景。長山河工程是杭嘉湖南排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杭嘉湖地區河道綜合治理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全長50多公里的長河,當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橋,這里圖片、繪畫、模型三者結合,生動再現各座古橋的風姿。
  ◎藏品館
  歷史的演變,見證著輝煌的歲月更替,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這里收藏有民國及五六十年代的郵遞用品、通訊工具、唱片、幻燈片、幻燈機、電影放映機等名品。隨處可見的小人書、幻燈片、郵票、唱片等物件,帶我們追憶似水流年,重溫流金歲月,為這一展廳的一大特色。
  ◎農耕博物館
  展示江南民風民俗文化,如江南農耕器具、江南蠶絲文化、江南民俗婚禮等。用模型、實物詳細展示江南水鄉蠶桑文化。從蠶種吐絲成繭,到剝繭、抽絲、紡紗、成綢,每一個步驟均在此有所呈現,增添觀賞者對傳統農耕文化的了解。
  ◎自然景區
  1 系園
  典型江南園林格局,回廊復合,湖石玲瓏,竹影婆娑,古樸清幽,一潭清泉橫臥。環廊有尋廊聞鸚、恒港觀魚景點、厚德堂、和坤堂、福膳堂、中德堂等江南建筑,為游人觀景、賞花、品茗、聽曲、小憩之佳處。
  中德堂設小舞臺,喝茶小憩聽曲賞戲兩便。江南水鄉美好的吳韻雅樂,給人以美的視聽享受。
  和坤堂,接待賓客處所,堂中筆墨紙硯一一俱全,文人雅士在此可盡情揮灑才情。
  2 云棲翠竹
  國學館外,連通橋梁博物館的室外景點。長廊、涼亭、翠竹與四季鮮花組合成美麗景觀,作為主題展館參觀線路的中段,為方便游客歇息而設,大家休息其中,觀景賞花,賞景敘舊,感受別樣的趣味。
  3 江南水鄉街景畫卷
  景區內,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路,路一側栽種層層翠竹,而另一側矮矮的黛瓦粉墻,勾畫著一幅巨大的江南水鄉街景畫卷,畫卷上江南水鄉的點點滴滴都躍然呈現,讓從未到過江南的游客感受江南的風土人情與文化氣息。
  4 風情雅苑
  位于恒基文化博覽園東北角,園中之園,綠樹蔥蔥,花草盛開,有“曲徑通幽”茅草長廊,體驗鄉村情趣;更有青少年活動中心、閱覽室、活動室,為開展青少年教育實踐的好場所,深受青少年朋友喜愛,游客在此休閑學習各隨其便。
  恒基文化博覽園,設計布局合理全面,展品內容真實豐富,旅游配套設施功能齊全,是集弘揚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展示企業發展歷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場所,更是桐鄉市全面展現地方文化、特色文化的旅游景區之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6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