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教學的“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當今網絡技術發達的時代背景下,手機、平板電腦、云數據終端等移動設備的應用在高校學生中越來越普及。教育工作者對高校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文章作者以“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為例,提出在信息化教學環境的背景下,轉變教與學的方式,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將信息化教學手段設計到教學環節中去,改變傳統課堂“教師講,學生被迫聽講”的局面,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學改革;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建筑領域,建筑材料的應用、檢測方法和標準都是建筑設計施工、質量和造價控制的基礎,學好“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無疑會對學生以后從事建筑行業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然而,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下,在對“建筑材料與檢測”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低,學習效果差。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學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的構想被提到了日程上來。
一、“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基于傳統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模式,加上實訓條件的單一性,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掌握材料試驗的過程。另外,學生沒有土木專業課的實質性復習資源,尤其對專業性較強的建筑行業知之甚少,課堂上的僵化的授課模式已經難以達到學生的需求。為了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基于信息化教學的課程教學改革的作用便體現出來了。通過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設計、準備和實施,學??梢詾閷W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要點、建筑材料性能和檢測方面技巧的掌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高效率地主動學習。
二、信息化教學在“建筑材料與檢測”中的實施
1.加強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依賴網絡、多媒體平臺等科技手段來實現的。在推動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前期,加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將課程設計中應用到的習題、微課、材料試驗視頻教程等整合成資源庫,通過多媒體平臺進行儲存,便于學生課后復習觀看。
2.加強對教師信息化教學模式技能的培訓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行,對教師和學生多媒體硬件設施和軟件應用水平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對高校教師信息化手段應用技能是巨大的考驗,教師應不斷學習新技能,學習制作微課、信息化教學課程設計,將信息化教學實際應用在課程環節當中,讓信息化教學跨越技術的門檻,這樣才能確保信息化教學的順利實行。
信息化教學技能的培養應該是一項長期的輔助提高過程。目前信息媒體和傳播方式更新換代頻繁,許多先進的模式被井噴式地推向市場,教育一旦落后于社會發展的腳步,就會帶來人才含金量降低的必然結果。
三、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程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就要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將信息化教學手段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學環節進行具體的設計。
1.在授課前做好充分的組織工作
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利用藍墨云班課App建立起師生共享的平臺,教師可以把要學習的內容和相關的信息資源發布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就對所要學的知識點有系統的認識。這里發布的資源,可以是教師在網絡上或者生活中拍攝到的視頻,也可以是關于知識點說明的圖片,利用影像和視圖的方式,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形象思維模式,讓下一步授課做好鋪墊。在課程的準備階段,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建筑項目進行參觀,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材料的特性等有多種感官的認知,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準備當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教師可以將課題拆解成幾個片段,讓每個小組分別進行視頻或圖片的準備,學生可以在網絡上收集,也可以在生活中拍攝,在圖片和視頻中做出簡單的描述或講解,通過這樣較為生動、靈活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著導演和監制的作用,對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疏導和解決。
2.在授課過程中,要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上來
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在于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上課時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App發布本節課的任務書,讓每個小組對自己的任務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然后每個小組結合課程的知識點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理解的偏差,隨時掌握課程的節奏和動態,將學生探討的話題逐漸引向深入,從而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點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采取怎樣的教學手段是授課教師在課程準備和設計時結合學生整體特點進行規劃的,這也考驗了教師對知識點和學生思維狀態掌握的程度,也是授課教師教學水平的體現。在進行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貫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得出結論,再對學生的結論加以校正,得出相應的理論,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進入從實踐逐漸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再用理論驗證實踐這樣的遞進式形象思維和記憶方式中來,這樣教學模式所產生的效果是傳統模式無法企及的。
3.做好授課后的檢測與考核
信息化教學模式已經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考核的方法也應該隨著教學方式的改變而改變。以往的模式是利用考試分數來界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這在特定的階段固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這種考核的方法也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學生涌入專業性強的行業中。有些在學校受到過系統教育的高才生,到了實際操作中,技能方面甚至比不上一個有實戰經驗的普通工人。這不僅給社會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給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20世紀80年代曾經流行過“讀數誤人”說法,這就是傳統教育和傳統應試模式下的產物。隨著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普及和應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必然成為重點,考核調整到對學生基本技能應用方面上來。在信息化教學環節中,我們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App平臺設計“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建立平等的課堂學習關系,也可在考核中,引進一些實踐方面的測試,從而判斷學生綜合能力水平,再根據個人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教育。人才考核機制的改變必然會引領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發展速度。
四、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基于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充分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和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結合,靈活運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構建“移動的課堂”,轉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在教學環節設計中教師要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利用高科技網絡信息化手段來學習。在未來,我希望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解決更多的教學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1]李忠,劉勇文.信息化教學在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80-82.
[2]墻新.淺談《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整體教學設計[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作者簡介:殷琪(1991—),女,助理工程師,本科,專任教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