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硬闊樹種蒙古櫟苗木繁育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092-02 中圖分類號: S792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蒙古櫟屬于北方地區的優良硬闊樹種,其材質堅硬、耐腐且紋理致密,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名貴家具制造與細木工用材中經常使用。伴隨柞木制品裝飾材料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蒙古櫟木材的價格也隨之提高。而且,蒙古櫟的果實是理想的釀酒原料,枝干可用于木耳培養,樹葉可以養蠶,經濟價值顯著?;诖耍瑢灹加查煒浞N蒙古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闡述了其苗木繁育技術的具體應用,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硬闊樹種;蒙古櫟;苗木;繁育技術
蒙古櫟也被稱為柞樹,廣泛分布在大小興安嶺、三江平原與完達山地帶。蒙古櫟根系發達且耐干旱,具有較強的防風固沙作用,生態價值明顯。與此同時,蒙古櫟在森林資源恢復與更新造林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優良硬闊樹種蒙古櫟苗木繁育技術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蒙古櫟生物學與生態學特征
蒙古櫟是落葉喬木,枝小且無毛;葉片呈倒卵形,而葉緣具有圓波狀的鈍齒,下方無毛;殼斗呈淺碗型,苞片則為瘤狀突起。此類樹木的花期是在5—6月,而果期則為9—10月[1]。蒙古櫟在實際生長過程中,喜光且具有較強的耐寒性能,即便在險峻地形與地勢中都能生長,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2 優良硬闊樹種蒙古櫟苗木繁育技術
因蒙古櫟屬于優良硬闊樹種,且經濟與生態價值顯著,所以逐漸成為造林優良樹種與重要的森林資源。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蒙古櫟苗木繁育技術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只有靈活運用此技術,才能夠提高蒙古櫟的種植率。
2.1 播種育苗
2.1.1 采集、處理種子
蒙古櫟的結果具有豐、欠年,且地區不同,其果實的成熟期也存在差異。蒙古櫟果實成熟以后會立即落地,可以在樹的周邊收集落地果實,并將帶有蟲眼的種子撿除,將種子放置于陰涼位置進行儲存,為后期播種提供保障。
2.1.2 播種與管理
由于蒙古櫟的果實無法長時間儲存,所以在播種之前,應事先做好苗床,并在采集種子以后立即播種。通常蒙古櫟播種采用條播的方式,同樣可以撒播處理。在實際播種過程中,種子的使用量應控制在0.5 kg/m2左右,且覆土的厚度不超過5 cm。完成覆土操作后即可鎮壓,同時要播撒鼠藥,以免出現鼠害。第二年春天,蒙古櫟種子會出苗,開展田間管理工作的方式與其他樹種相同。
2.1.3 移栽
如果是一年生蒙古櫟苗,需采用換床栽培培養的方式,保證須根正常生長。其中株距應設置成10 cm,行距設置成15 cm。如果是二年生蒙古櫟苗,則可以上山造林,不斷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2.2 嫁接育苗
2.2.1 采集接穗
一般情況下,接穗應為遺傳性狀穩定的天然柞樹枝條,樹齡要控制在40~80年[2]。而采集部位主要選擇樹冠中上部枝條,且要求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
2.2.2 選擇砧木
根據長期嫁接試驗結果,砧木最佳的床苗更換時間是3年。若管理得當,滿足嫁接粗度的要求,即便是二年生砧木,同樣可以用于嫁接。
2.2.3 嫁接技術
由于蒙古櫟單寧含量較多,所以嫁接成活率不高。而通過長期嫁接技術試驗結果,成功探索了值得推廣的嫁接技術。其中,舌接法是效果最理想的嫁接方法,即在嫁接過程中,使用修枝剪剪斷與地面距離5~8 cm的砧木,并在砧木截面部位2.5~3 cm位置下刀,從下到上削出斜面,在斜面從上至下的1/3部位沿砧木劈出裂縫,長度控制在1.5~2.0 cm,且與接穗斜面有效對應,確保交叉夾緊的效果。之后,在砧木劈口內部插入接穗劈尖,合理交叉接穗與砧木舌狀的部位,對準后向內插緊。若砧、穗的粗細不一致,則要對準一邊形成層,使用薄膜袋從下到上綁緊劈接的部位。完成嫁接以后,需定期澆水并開展除蔭工作,在接穗生長到20 cm左右即可將綁帶解除,為嫁接苗木生長提供必要保障。
2.3 扦插育苗
目前,在蒙古櫟苗木繁育過程中,全光噴霧嫩枝扦插試驗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針對扦插時間、基質、穗形以及藥物處理等不同因素展開了多種試驗。在扦插試驗過程中,選擇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中旬與7月下旬4個時間段,基質則選擇河沙、腐殖土、爐灰、珍珠巖4種類型。扦插試驗分成露天圓盤與塑料大棚兩種,而穗形則分成幼樹與當年生的萌條兩種。試驗藥物主要選擇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丁酸與吲哚乙酸等。試驗處理的時間為2 h、5 h、12 h、24 h,同時還選擇使用高錳酸鉀與酒精進行處理。
根據最終的試驗結果發現,50%的插穗均可產生愈傷組織,然而生根率并不高,尚未達到1%。
3 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發現,蒙古櫟本身的經濟與生態價值明顯,在森林資源恢復與造林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優良樹種。而且,蒙古櫟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但一般分布于東北區域。在蒙古櫟苗木繁育的過程中,需對其生物學與生態學特征形成系統化認知,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播種育苗、嫁接育苗或扦插育苗的方式,以保證蒙古櫟的健康生長,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 1 ] 梅立新.蒙古櫟營養缽育苗及荒山造林技術的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1):102-103.
[ 2 ] 潘樹百,單良,彭博,等.蒙古櫟無性系間葉片氮磷鉀含量變異初步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9(05):600-603.
?。ㄊ崭迦掌冢?019-03-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