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應當重視小學生的勞動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現在,許多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基本是在“小皇帝小公主”式的環境中生長,家長對孩子只是在學習方面要求比較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不會去認真培養。孩子除了學習、玩電腦和玩手機,業余時間搞一些畫畫、跳舞、練琴之外,其他什么也不會做。有的等到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還不會洗衣服、做飯。不少學校沒有開設勞動課程,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勞動課程,但常常紙上談兵、形同虛設。當前“崇尚分數、崇尚快樂”的青少年不少缺乏勞動概念,不僅不熱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更缺乏自我勞動的習慣和意識。 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何集中心小學改變重考試輕勞動的教育思維,認真上好勞動教育課程,不僅僅止于打掃教室、擦黑板等,還拓展勞動的范疇,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給學生開出了“家務清單”,它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求不同。而且,還分為“自理崗位”和“服務崗位”,前者主要是讓孩子們學會自理、懂得照顧自己,后者則是讓他們主動承擔家庭責任、懂得養家不易。
  關鍵詞:勞動引導,勞動區分,勞動教育反思
  學校安排學生“做家務”這一家庭作業,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試想,學生會洗衣、做飯,做其他家務,以后工作了,就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成了家之后,也可以使家庭更加有家的感覺,生活更加美滿幸福。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與父母的感情。做家務可以與父母多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給父母燒一餐飯,洗一次衣服,為親情升溫的同時,還能逐步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的良好習慣。
  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眼里,勞動無足輕重。家庭是勞動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講,如果能夠在幼年時期,就培養起孩子的勞動意識和習慣,逐步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將來可就省心多了。作為小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勞動習慣的時候,應有開放的眼光對待每一個孩子。天真頑皮的瓦特、有點木訥的牛頓、上課愛鼓搗小物件的愛迪生,在大多數教師的評價標準里,可能都算不上表現正常,更不用說優秀了。但就是這些在童年時代表現出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孩子,后來通過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了與眾人真的不一樣的了不起的人。所以,廣大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學生今天的不優秀,并不代表著明天不優秀,更不預示著永遠不優秀。歷史一再證明,獲得巨大成就的人,其童年時代的表現往往與常人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的不一樣,才成就了他們長大后杰出的大不一樣。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目標,迫切需要教師善待“不一樣”的孩子,學會用發現的視角審視他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用挖潛的激情培養他們。當然,教育引導這些“不一樣”的孩子,不僅要對他們多關注一些,更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用心一些。 由于學生發展的個性差異,班級里每個學生就像鋼琴鍵一樣,音色可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這就需要教師以寬廣博愛的胸懷,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包括學生身上表現出的不足,讓學生有尊嚴、不自卑、不自棄。對于那些不愛學習、不愛勞動、頑皮、叛逆的學生,教師要善于換位思考,循循善誘加以教導,不能諷刺挖苦他們,更不能對他們進行體罰和變相體罰。這部分不一樣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接納、善待和關愛。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一直在贊美和歌頌勞動,倡導樹立起熱愛勞動的觀念,并鼓勵實施勞動教育。然而,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目前勞動教育卻往往最受忽視,很多學生并未真正認同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價值。如今的孩子很多生活在“蜜罐”中。一些看似啼笑皆非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罕見。如今我國學生勞動能力差是普遍現象,在很多家庭里,孩子除了學習,什么活都不用干,簡直可以用“橫草不拿,豎草不拈”來比喻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諸如從小缺乏勞動概念、作業太多、勞動課虛設、歧視勞動等,均對勞動教育不利,影響到學生的勞動價值觀。顯然,應該給學生補上“勞動教育”這門課,讓學生從勞動實踐中,真正體會到勞動的價值、意義。
  南懷瑾曾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灑掃泛指家務事,應對指聽從呼喚和回答問題。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先培養一個人,然后再講高深的修養,才是大學之道。陶行知也認為生活即教育,脫離生活、脫離勞動的傳統教育,會扼殺兒童的身心發展,其結果培養的是一群無用的、沒有創新精神和膽略的“書呆子”。讓孩子們承擔一定的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家庭責任意識,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家庭的責任。讓孩子從小事做起,從小家做起,以后他們才會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承擔更多義務,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做學生,成績很關鍵,但孩子不只有學生一個身份。要讓孩子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需要讓他從做家務開始,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能力,隨著做家務越來越順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培育和發展。當家務成為了孩子日常生活的習慣,孩子也會有參與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和歸屬感,協助他們獨立自主。
  參考文獻:
  劉建龍.勞動實踐在中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中作用的研究[J].學周刊,2018(15):82-83.
  李賜平,肖加琳.實踐教育哲學視域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價值探析[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8,32(04):106-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5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