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談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融合教育是一個綜合家庭、學校和社會力量的系統工程,隨班就讀就是融合教育在中國的具體實踐。融合教育理念認為,正常的生活學習環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有促進作用,提倡教師用平常心來對待特殊孩子,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科學有效地發展普通小學美術教學。
   關鍵詞:融合教育;美術教學;教學方法
  融合教育理念一直以來深受學者關注??茖W有效的美術教育能對特殊兒童人際社會互動、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培養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想上好美術課,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還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一、讓“形象”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
  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美術工具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美術技法知識的表述往往只是前面薄薄的一部分,后面則是厚厚的一大半圖例。簡短的文字表述加大量的技法圖例解剖演示,是美術知識得以流傳延續的主要方式。我們可以從這種特殊的表述方式中看出,美術知識的傳授固然離不開語言文字,但那些要用眼睛去觀察和用心靈去感受的“美術語言”,只能由美術作品自身去“說話”,用語言作注解有時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我們把美術和其它學科作橫向比較,不難發現,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語言文字本身就是學習內容;數學課中語言也是傳授數學知識、進行數學思維的重要工具;而在美術教學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形象”成了傳授知識的首要角色,“形象”作為美術知識的載體呈現在學生面前,是直接傳播美術技法知識的“無聲語言”。所以,在美術課中,我們要努力讓形象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因為美術知識的傳遞主要靠視覺形象,而非語言文字。語言固然可以傳遞美術信息,且必不可少;但相對于用形象直接傳授美術知識,它就顯得乏力多了。
  傳統美術教學對美術形象自身能夠直接傳遞知識技能的作用認識不足,美術教學的注意力應投向直接的視覺觀察,學生對美術實踐的直接體驗才是美術教學值得討論之處。我之所以反復強調這一點,是因為美術作品的體驗很難用語言表述。實踐證明,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制備具有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作為教具,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具體作品出發,也就是從作品所傳達的表現特定內容的感覺出發,充分地感知對象,在觀賞對象中獲得美術知識,理應成為美術教學的重要方法。
  二、讓演示練習成為知識內化的主旋律
  演示對于傳授美術基礎技法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技法演示是美術教學中又必不可少的環節,演示是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解決教學難點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師的演示能使技法操作過程一一呈現出來,從而能使學生直接掌握操作方法、制作步驟、感受作品效果……這是看作品、聽講解所得不到的。教師應該讓自己的演示更科學、更具有示范性,把技法演示作為提高學生美術素質的切入點,讓技法演示成為打開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
  在掌握美術知識、學習美術技法的過程中,學生除了接受教師的講授、演示外,還要靠勤學苦練去體驗,去領悟。語數作業強調獨立完成,而美術練習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體的互相影響中進行,因此,在美術課的練習中,教師應盡可能組織更多的同學互相學習、互相觀摩、討論交流。
  墨分五色的認知用3分鐘即可掌握,可是,掌握在紙上畫出五種墨色的技能則需30分鐘,甚至要更長時間。在我們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練習時間不足、練習質量不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技能水平逐漸拉開了距離。學生獲得認知較易,而掌握技能較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突出技法指導、技能訓練,讓技能獲得的重要環節——練習成為知識內化的主旋律。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予以不同的輔導,鼓勵學生大膽觀察、想象,大膽表現各自的獨特感受。
  三、讓作業講評成為交流溝通的平臺
  傳統美術課作業的講評一般都是教師拿幾張作業,講講畫得好的好在哪里,畫得不好的有哪些缺陷。這樣做本來沒錯,可重復的次數多了,我們就會發現教師經常表揚的總是那幾位同學,講的也是原來說的那幾句話。兒童美術作品本來就應該是“不一樣”的,這就使得評價很難用一把尺子量出長短來,作業講評的確成了傷腦筋的事。同學們在完成作業后,有一種取得成果的滿足和喜悅,同時也希望得到群體的認可。
   面對全班“不一樣”的作業和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教師要好好設計講評這一環:首先,講評的話題應緊扣課堂教學要求,因為每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講評也應有不同的話可講;其次,教師要注意鼓勵全體學生,根據素質教育的需要,除了考慮作業的可視效果外,對于那些認真參與、大膽表現自己真實感受的同學都應給予肯定,給予鼓勵,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講評的方式除了語言講解外,教師應注意美術的形象特點,把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使學生在觀賞其他同學的作品中受到啟發、獲得收益。
   當然,展示方式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來設計,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掛件要懸掛起來,這樣做會給學生創設接觸其他同學作品的機會。在眾多的講評方式中,將全體同學的作品都展示出來不失為講評的上策。展示全部作品既有利于全體同學建立自信心,更能讓全體同學都獲得交流的機會,能在這樣難得的開放環境中感受、議論、切磋、溝通、交流、理解、觸發,其內涵遠遠超出教師僅僅選幾份作業講評一番。
  美術教育應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向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較強的美術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轉變觀念、探索新的教育規律、不斷歸納新的教學方法,用更高、更遠、更科學的眼光看待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趙小紅.近25年中國殘疾兒童教育安置形式變遷:簡論隨班就讀政策的發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3(3).
   [2]李歐.當代美國的藝術治療[J].世界文化,2007(11).
   [3]郭歡,申荷.詠藝術在特殊兒童心理咨詢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論叢,2013(4).
   [4]高宇翔.繪畫測驗在特殊兒童心理評估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縷化學院學報,2012(6).
 ?。ㄘ熑尉庉嫞豪罹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9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