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月季繁殖與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月季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現代園林建設中應用較為廣泛,也是近代主要的切花品種,其花色艷麗、品種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常盆栽、露地成片種植,觀賞效果突出?,F從繁殖和盆栽管理簡要概述。
關鍵詞:盆栽月季;繁殖技術;日常養護管理
1 月季的繁殖
月季為常綠、半常綠或落葉灌木,莖直立或半蔓性,亦有呈攀援藤本狀的。植株多數矮小,插條來源較少,常采用嫁接和扦插來繁殖品種。
1.1 嫁接繁殖
某些月季由于抽生的枝條少,生長勢較弱,品種較為稀有又難生根的或一本多種等應用形式采用嫁接方法繁殖。如香水系列中的紫色品種等,常采用十姊妹、野薔薇等生長健壯、適應性強的月季品種作為砧木。
1.1.1 芽接。先將砧木提前一年上盆準備,芽接時間為6~9月,多采用“丁”字形接法。嫁接前2~3天給砧木澆透水,使砧木的莖皮易于剝離;接穗應從健壯的母株上采集腋芽飽滿的枝條,剪除葉片留下葉柄,剝去枝刺備用,芽接10天后可檢查是否成活,40天后剪除接穗上方的砧木。
1.1.2 枝接。多在休眠期進行切接,嫁接后假植到濕沙中,不需澆水,覆沙到結合部,翌年3月中下旬接穗萌發時上盆養護。若溫度在15~25℃時,10天左右接口可愈合。
1.1.3 根接法。用薔薇根作砧木,該方法不產生砧芽,減少剝芽的勞力。挖出薔薇根洗凈,選取0.3~0.5cm粗的當年生、表皮呈黃褐色的根,用利刀截成5~6cm長,采用劈接法進行冬接。接后假植濕沙中,翌年接穗發芽時上盆養護。
1.2 扦插繁殖
分為生長期與休眠期扦插。
1.2.1 生長期扦插。時間在6~10月,選擇當年生發育充實、健壯無花枝條或在花謝后1周剪取,插穗長8~12cm,帶有2~4個腋芽,幼嫩部分去掉,葉片較多的每個插條留3~4片小葉,扦插基質以無菌、疏松透氣、保水透水為好??刹捎萌庹諊婌F扦插法。為促進生根在莖端下剪口用生根粉處理。一般插條40天左右便可生根,根長5~10cm可移植。
1.2.2 休眠期扦插。時間在11月~翌年3月,選擇1年生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長8~12cm的插穗,用生根粉處理下剪口,扦插在準備好的插床內,扦插基質要求透氣保濕,扦插后澆1次透水,蓋膜保墑,也可做雙棚控制溫度,或采用鋪設地溫線等手段增溫。當冬季晴好,棚內溫度較高時中午揭膜通風補水。月季生根的最適溫度是18~20℃,8℃以上才開始形成愈傷組織,溫度如達不到要求,會推遲生根,留床時間會增加。開春后要注意插床中的基質濕度和環境溫度。
2 盆栽的養護與管理
月季性喜陽,較耐寒,喜中性及微酸土壤,在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土壤中生長健壯,有一定的耐堿力,生長適宜溫度15~25℃,30℃以上生長不良,低于5℃進入休眠。
2.1 土壤條件
盆栽月季花盆容量有限,種植土壤需人工配制保障生長所需。一般配制:園土5份、腐熟垃圾土3份、礱糠灰1份、珍珠巖或粗河沙1份,加入腐熟的堆肥或腐熟的餅末,每50kg培養土加1~1.5kg肥料,充分混合。
2.2 上盆與換盆
繁殖成功的苗木上盆時時間一般在休眠期進行,對過長根要進行修整,由于苗株較小盆徑不要太大,以18~20cm的中等盆為好,種植深度略深于原有繁殖深度,盆土高度低于盆口2~3cm。隨著月季的不斷生長,株型會擴展,營養消耗會增加,此時需要及時換盆,月季換盆宜在萌芽前進行,換盆間隔以1~2年為好,盆徑選擇大一號的種植盆,經過多次換盆后盆徑控制在35~40cm之內,不需要更大盆徑來培育。換盆時將土球脫出,將土球底部的無土老根盤切除,修整土球四周外圍的老弱、粗根,盡量保留毛根,土球過大時還應去掉部分原有土壤,土球最好不要散。種植時要調整好植株的姿態,新培養土的裝填要填實,種植深淺適中,填土高度距離盆口3~5cm。
2.3 肥水管理
新上盆的植株1月之內和抽發紅嫩枝梢時不能澆肥,保障適度的水分即可。2月下旬萌發前、6月花謝后、12月入冬前施1次重肥;生長期7~10天1次薄肥。由于月季怕積水,盆栽月季澆水以“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為原則,如果遇久雨、暴雨要注意將種植盆側倒排水,天晴后扶正調好盆的方向。
2.4 松土除草、轉盆
松土除草是月季管理經常性的工作。每次施肥前都應對盆土進行松土1次并清除雜草,深度以不傷及植物根系為好;發現盆中雜草應及時清除;盆栽月季在生長期根據生長情況要轉盆數次,避免株型發生偏移,轉盆角度大小根據偏移程度相應調整,保障株型完美。
2.5 病蟲害防治
月季易發生蚜蟲、蚧殼蟲、紅蜘蛛、薔薇葉蜂及白粉病、黑斑病等;防治以預防為主,特別是根據蟲害的發生規律要及時預防,防止大規模發生;蚜蟲多發早春萌芽時,以及幼芽和新葉均能產生危害,噴灑1000~1500倍吡蟲啉液防治;蚧殼蟲危害枝干,5月初孵化期噴灑松脂合劑;紅蜘蛛在炎熱干燥時發生,噴灑1500倍的三氯殺螨醇液;葉蜂危害幼葉和花蕾,噴灑2000~3000倍的菊酯類液。病害要提前防治,每年5月開始至10月10~15天交替使用多菌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藥劑800~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黑斑病等病害,抑制病害孢子的生長和傳播。
2.6 整形修剪
分為生長期與休眠期修剪;生長期修剪以輕剪為主,休眠期修剪以重剪為主。
2.6.1 生長期修剪。以花后修剪殘花為主,輔以調整樹勢、清除萌孽枝芽、控制花期等有利于觀賞的措施。盆栽月季品種不同,每年開花的次數都不相同,一般品種1年可開花2~3次,及時修剪殘花有利于下次提早開花,常以30~50天為一開花周期,同時根據這一習性還可控制花期在既定時間內開放。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殘花下第一、二5小葉上方剪除并清理枯枝、病蟲枝、交叉重疊枝、徒長枝等雜枝,加強通風透光。如大花類月季花梗下第二5小葉上留芽修剪,株型呈中高四周低,清理雜枝;補充尿素十磷酸二氫鉀肥液,促進枝梢生長。8月中旬前的開花枝都進行花后修剪,清理雜枝,肥液使用濃度逐次加強,9月減少氮素肥料使用量。又如小花類月季剪除枝條上部8~10cm,清理雜枝;灌施尿素十磷酸二氫鉀,促進新梢萌發與生長。9月中旬前按花后進行上述修剪,清理雜枝。
調整樹勢針對枝條發育不均衡、樹勢出現弱化等情況采取介人方法來調整,一般原則是生長旺盛輕調,生長緩慢重調,最終達到平衡。
2.6.2 休眠期修剪。在盆栽月季進入冬季后,對月季枝條重剪1次,將枯枝、病枝、弱枝、內向枝、重疊枝、徒長枝等從莖基部剪除。為了樹形端正,生長高度一致,開花繁茂,每株以“去強去弱留中間”選留方向分布均勻的主枝3~5個,最多7個,在當年生枝條上留3~4個芽重剪。修剪下來的枝條可作繁殖材料。
總之,盆栽月季在栽培管理過程中要結合適地環境,減少不利因素,提供一個良好的利于月季健康發展的生長環境,同時應加強盆栽月季日常管理,滿足月季生長需求,擬充分展示月季的品種特點,滿足人們的觀賞要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