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流膠病的物理和化學綜合防治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桃樹流膠病是桃樹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主要發生在桃樹的主干和主枝上,也可發生在枝梢和果實中,輕則造成樹勢衰弱,果實品質下降,重則導致枝枯樹死,嚴重影響桃樹生產的發展。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桃樹種植面積發展迅速,但桃樹流膠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長,對桃產業造成極大影響。經過多年的觀察、試驗、實踐,針對這一病害進行了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桃樹;流膠病;物理防治;化學防治
桃樹流膠病又稱為樹脂病、疣皮病,是發生于桃樹上的最常見的病害之一,一般果園的發病率約為30%~40%,有些管理不善的果園高達90%。自1960年美國首次報道該病以來,桃樹流膠病已發現近60年,但至今仍未找到徹底消滅該病害的方法。
桃樹流膠病通??梢苑譃?種類型:一是由非生物因素(如凍害、日灼、修剪過度、機械損傷等)引起的非侵染性流膠病;二是由生物因素(主要是細菌和寄生性真菌)引起的侵染性流膠病。非侵染性流膠病,初期表現為桃樹傷口處出現白色透明的流膠,以后逐漸變為褐紅色,患病部位容易遭受病菌感染,使桃樹樹勢衰弱,嚴重者導致木質腐爛。侵染性流膠病主要發生在桃樹的根莖、主干等部位,初期表現為枝干局部腫脹,繼之流出淡黃色半透明樹脂,樹脂逐漸增多、變硬,顏色變為棕褐色,雨天或空氣濕度大時流膠病會明顯加重。桃樹流膠病致病因素盡管可分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2種,但由于生產過程復雜,2種因素往往同時存在,加上各地實際情況不盡相同,目前尚不能從根本上控制該病害。本研究結合本地生產實踐,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獲得良好效果,現將綜合防治方法進行總結報道:
1物理防治方法
1.1建園桃園建園盡量選擇陽坡或平地,黏重土壤需改造后栽植,有條件的要結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
1.2選苗選擇一級健壯無病蟲害苗木且嫁接部位低于10cm的毛桃砧木嫁接苗最好。
1.3栽植變平地栽植為起壟栽植,壟高不低于25cm,寬80-100cm,同時挖好排水溝。
1.4灌溉采用滴灌或水肥一體化的灌溉方法,避免大水漫灌。
1.5修剪改冬季修剪為夏冬結合修剪,直徑1cm以上的剪鋸口全部涂抹保護劑或封口。
1.6清園采果后清園和落葉后清園;冬季樹干涂白,防止凍害。
2化學防治方法
2.1桃樹萌芽期
桃樹萌芽前全園噴布1次五氯酚鈉200倍液+3-5°Be石硫合劑。
2.2桃樹成熟期結合桃果實套袋全樹均勻噴布1遍廣普性殺菌劑。如:70%的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10%的苯醚甲環唑800倍液,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等。
2.3雨季結合防治桃樹細菌性穿孔病、瘡痂病、炭疽病、褐腐病等
全園噴布2次殺菌劑。如: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的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5%的嘧菌酯600-800倍液等。
2.4對發病樹干進行藥物噴涂、注射或樹下灌根①用北京豐民同和國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蒙力28-桶20kg兌水10kg+0.75kg辛菌胺于發芽后和落葉前噴涂樹干。②對病株用50-80倍的潰腐靈(濰坊奧豐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生產)于發病初進行樹干噴涂1-2次,間隔期10天左右,能有效控制病害,流膠重的樹可添加滲透劑,注意不要噴到樹葉上。③用桃膠凈(湖北省棗陽市元存桃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灌根或樹干注射。灌根:可用桃膠凈30g兌水20kg,幼樹環狀溝或穴施20cm土層下,幼樹每株用藥液250g左右;大樹用藥液400-500g,生長季節使用。注射:幼樹在離地面6-10cm樹干處用鋼釘或電鉆傾斜70-80。角向下打一深2cm左右的孔,然后將桃膠凈按1:10的比例兌水溶解靜置2小時,取上面潔凈藥水用注射器注入樹體,每株用藥2g。結果大樹3-4g。然后用剩余藥渣混合泥土封口即可,此法效果顯著。
經過實踐試驗表明:桃樹流膠病通過以上綜合防治方法能有效得到防治,且復發率低,8年生桃園內此病發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值得借鑒和推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