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小麥種植中必須要進行重視的一項工作。本文對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常見的防治時間、灌溉、防治方法、藥物使用等方面的誤區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綜合防治小麥病蟲害的相關技術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我國的小麥種植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
  小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作為我國的傳統糧食作,其產量和質量的高低與我國糧食安全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小麥產量和質量的保障上,除了種植管理方面的影響因素,對小麥病蟲害進行有效的綜合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然而部分農戶在實際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還存在著較多的誤區,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一、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
  1.時間誤區
  小麥的種植與病蟲害防治對于時間有著一定的要求,然而在實際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很少有農戶會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時間進行準確的把握,存在著防治時間過早或過晚的問題。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戶對于小麥病蟲害的特點認識不夠全面,且缺乏系統性的防治經驗和專業知識。從而導致農戶不了解對于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也就無法在最佳時機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防治工作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小麥紋枯病的防治時間一般為每年3月左右。該病多發生于每年4月左右,然而由于該病的初期癥狀不明顯,潛伏期較長,部分農戶難以發現病害的發生或者為了節省防治成本而在沒有明顯癥狀時選擇不進行防治,待大規模出現了病害癥狀后才進行處理,錯過了最佳防治時間,甚至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問題。準確的把握病蟲害防治最佳時間,能夠極大的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保障小麥的正常生長,使小麥的產量、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灌溉誤區
  小麥的灌溉不僅關系到小麥能否良好的成長發育,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小麥的灌溉與實際的防治效果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例如,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如果對小麥的灌水量過多就會導致田地內出現大量積水,導致小麥植株根系出現呼吸困難,部分病蟲害加速發展,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如果灌溉水源不做或者灌水量太少則會導致小麥無法健康生長,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在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必須要根據小麥生長階段不同科學的調整灌水量,保證小麥的生長效率和質量。
  3.防治方法誤區
  在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農戶應當更具當地的氣候、溫度以及病蟲害種類等情況選擇適當的、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從而確保病蟲害防治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然而部分農戶由于對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不夠了解,在針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時選擇了錯誤的防治方法,不僅會導致無法有效的治理病蟲害,甚至還可能會對小麥的產量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4.藥劑使用誤區
  小麥常見的病蟲害有葉銹病、赤霉病、葉枯病、吸漿蟲、紅蜘蛛、蚜蟲等,針對不同的疾病需要農戶對癥下藥,采用不同種類的藥物進行防治,并同時對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嚴格的控制。然而在目前的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濫用農藥的情況十分嚴重,部分農戶在防治病蟲害藥物的使用上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使用了禁止的藥物、過量用藥或者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從而導致了病蟲害防治工作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1.利用藥劑拌種
  在小麥播種之前,可以通過將殺蟲劑、殺菌劑在小麥種子上進行噴灑或者與種子進行混合攪拌的方式來實現防治病蟲害的目的。該種防治措施能夠有效的對金針蟲、蠐螬、螻螖、中后期蚜蟲以及小麥紋枯病、全蝕病起到有效的控制和預防作用。在進行拌種時,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合理選擇藥劑,盡量選擇不會對小麥種子產生副作用的藥劑,并在拌種的過程中合理控制藥劑使用量,從而對藥效以及小麥的正常發育提供有效的保障。例如使用高巧300mL+適樂時100mL伴麥種20 kg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還要盡量避開病蟲害的高發期進行播種。
  2.返青期防治
  春季小麥的返青期是病蟲害高發的階段,此時由于低溫、陰雨天氣以及小麥自身發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小麥對于病蟲害的抵抗力較差,因此要及時發現病蟲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保障小麥的正常生長。小麥返青期常見的病蟲害有紋枯病、根腐病、白粉病以及吸漿蟲等。針對紋枯病可以使用紋枯凈可濕性粉劑、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濕性粉劑與水進行混合,噴灑小麥的莖基部進行防治;針對吸漿蟲可以通過在土壤中拌入甲基異柳磷乳油來進行防治。
  3.抽穗期防治
  小麥抽穗期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麥蜘蛛、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針對麥蜘蛛的防治可以使用蟲螨克乳油來進行,當每33 cm有200頭時,可選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進行葉面噴藥防治;針對白粉病、銹病的防治要對小麥進行密切的觀察,當病害較為嚴重時,要使用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濕性粉劑等防止其大范圍傳播。
  4.灌漿期防治
  小麥的灌漿期是小麥種植中最為關鍵的階段之一。在該時期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麥穗蚜、白粉病、銹病等。小麥灌漿期的病蟲害防治可以通過將靈乳油和輝豐菊酯乳油等與葉面肥進行結合施加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對于麥穗蚜、白粉病、銹病以及葉枯病等均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5.其他防治措施
  在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還要合理的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例如及時進行除草、割草等工作,防止雜草與小麥搶奪土壤中的養分;利用蚜蟲蜂、蚜小蜂等對蚜蟲進行控制;利用昆蟲激素對害蟲的繁殖進行控制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部分農戶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影響了防治工作的實際效果。因此相關部門必須要通過加強宣傳教育使農戶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更加全面的認識,并通過采取綜合防治技術為我國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冬梅. 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 種子科技, 2017, 35(2):71-71.
  [2]左建國. 關于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 農業科技通訊, 2017(2):145-147.
  [3]于勝利. 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 農業與技術, 2017, 37(2):27-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9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