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合肥市城市居住區綠化中的植物配置與造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從城市居住區綠地的分類及功能的角度出發,遵循植物配置與造景的指導思想與原則,淺談合肥市城市居住區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形式,并利用上述理論對合肥市綠城桂花園小區的植物配置與造景作出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居住區;植物配置;造景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自十九大會議之后,安徽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一直積極踐行,而合肥市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城市也在加快落實“十三五”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因此城市綠化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城市綠化建設中與人們生活更加息息相關的居住區綠化更是成為熱點中的焦點。居住區綠化中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優劣,將直接關系到居住區環境的好壞。因此,針對合肥市城市居住區在植物配置與造景上存在的問題,運用生態園林的原理,探討改進方案,為今后居住區綠化提供借鑒。
1城市居住區綠地分類及配置與造景的功能
1.1城市居住區綠地分類
城市居住區綠地類型根據其功能不同可分為:居住區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居住區道路綠地及配套公建所屬綠地等閉。
1.2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功能
1.2.1居住區公共綠地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功能。居住區公共綠地是整個小區居民所共有的綠地環境,要滿足各年齡層次居民的使用需求。因此在做植物配置與造景時,要做到以植物材料為主,結合地形以及小區內部的構筑物、景觀小品等,構建出符合自然氣息的公共或半公共空間,滿足各種游憩活動的需要。
1.2.2宅旁綠地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功能。宅旁綠地是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綠化,屬于居住區環境中與居民日常生活更加緊密相關的綠地空間,因此它不僅要具備改善生態環境、營造適宜小氣候等生態環境方面的功能,還要滿足小區居民對綠化美學方面的要求,盡量做到植物品種豐富且觀賞價值高。另外,由于小區內建筑物的規模、體量、外墻體等基本是統一規劃的,不容易區別,因此,在整個小區綠化設計進行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對不同的宅旁綠地進行不同的植物配置造景的方式,從而達到對不同樓體的輔助識別功能。
1.2.3居住區道路綠地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功能。居住區道路綠地要做到連接城市干道,溝通和連接居住區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等各項綠地,具有保護路面、豐富道路景觀、分割圍合和增加綠化面積等功能閻。近年來,由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區內的私人車輛大量增加,因此在做傳統的居住區道路綠化時,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不能大面積覆蓋道路,以免后期綠化遭到人為破壞。
1.2.4配套公建所屬綠地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功能。配套公建所屬綠地是指在居住區公共建筑和公共用地內的綠地,主要由各使用單位按照各自的功能要求進行植物配置造景,這些綠地也為改善和美化居住區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
2城市居住區植物配置與造景應遵循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2.1植物配置與造景應遵循的指導思想
植物配置與造景必須是遵循兩大原則——科學性與藝術性。所謂的科學性原理指的是在植物配置與造景中首先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掌握環境因子對植物生長發育及外貌景觀的影響以及植物對栽植環境的適應性,從而進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而藝術性原理則指的是在植物配置與造景時要充分運用色彩美、形式美、意境美等美學原理,構造出符合時代和社會審美要求的園林景觀。
2.2居住區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原則
?、僦参锱渲门c造景要掌握植物自身的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喬木、灌木與草本植物,滿足多層次植物群落的配置。②植物配置與造景要做到適地適樹,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選取并引進一些經過引種馴化的外來植物。③植物配置與造景要有和諧的統一性,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做到整體統一,局部變化,且局部變化服從于整體。④植物配置與造景要做到四季景觀各具特色,將不同觀賞特征和觀賞時期的植物進行合理搭配,使不同種類的植物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創造出優美的植物景觀。⑤植物配置與造景要充分考慮以人為本的前提,不能影響到居民正常的生活,更加不能威脅到居民的人身安全。具體在配置時盡量多選擇一些落果少、無飛絮、無刺、無毒的植物,還要考慮到種植的植物對建筑周圍的各類管線設施的影響,避免植物的生長阻礙地下設施的使用和維修。
3合肥市城市居住區植物配置與造景常見形式
3.1喬、灌木搭配
3.1.1規則式。規則式配置的形式較規則嚴整,一般依據中軸線呈前后左右對稱式布局。株行距明顯均勻,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圖案形狀,行道樹栽植整齊、端直,有連貫的林冠線。通常用于居住區道路兩旁、小區廣場入口處、小區圍墻周邊及擋土墻腳等。
3.1.2自然式。自然式配置的植物栽植以追求自然形態為主,做到疏密有致,??勺鞴轮病仓不蛉褐?。通常用于建筑物基角處、局部景點入口處、濱水景觀等。
3.1.3混合式。混合式的配置形式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種植物配置形式,它結合規則式和自然式的布局,整體上既不單調又不混亂,通常使用在小區的公共綠地中作為主要景點。
3.2花卉應用設計
3.2.1花叢。是花卉應用最廣泛的形式,可大可小,位置靈活,極富自然之趣。最適宜布置在居住區的建筑周圍或者廣場一角,可以對生硬的線條和規整的人工環境起到軟化和調和的作用。
3.2.2花壇。是園林綠化中最主要的花卉布置形式之一,也是城市居住區綠化中比較常見的植物配置與造景的方式。常見的花壇類型有盛花花壇、模紋式花壇、標題式花壇、立體造型花壇、花壇群等。通常設置在居住區入口或者小區內部建筑廣場的中央等處,作為主景使用,也可以設置在居住區道路兩側、墻基或者草坪上作為配景。
3.2.3花境。屬于半自然式的帶狀種植形式,主要表現植物個體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它們之間自然組合的群落美。依據觀賞角度分為單面觀賞花境、雙面觀賞花境和對應式花境,可以配置在居住區道路兩側,或以建筑、樹叢等作為背景設置在前面。 3.2.4立體景觀。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垂直綠化,此外還包括立體花壇、懸掛的花箱、花槽、花籃、花缽或者組合立體裝飾體等。垂直綠化在居住區中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墻面或者結合廊架、柵欄等構筑物進行設置,而懸掛的花箱、花籃等則可以設置在陽臺、門廳等處。立體景觀的植物配置既能豐富居住區的綠化形式,也能有效提高居住區整體綠量。
3.2.5植籬。主要指的是用喬木或者灌木密植成行而形成的籬垣,又稱綠籬或生籬,在居住區中通常起到障景和組織空間的作用。
3.2.6水生植物。現代化城市居住區中通常會營造水景,為了豐富水面觀賞景觀,部分居住區中會針對水體進行水面綠化。
3.3草坪和地被植物應用
在城市居住區環境中,草坪通常與喬、灌木配置在一起,起到襯托主景的作用。另外,草坪和地被植物的鋪設可以起到過渡的效果,使小區內的各個景點協調統一起來。一些大面積的草坪也可以作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
3.4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目前在合肥城市居住區中還是屬于比較少而新的一種綠化方式,一般出現在較高檔的小區中。屋頂花園是將綠地建在建筑物之上,因此對種植床的排水設計、園林材料的選擇,尤其是植物選擇要求更高,施工與養護技術要求更精細。
4案例分析
以安徽省合肥市的綠城桂花園小區為例,對小區綠化的植物配置與造景進行簡單的分析。綠城桂花園小區位于合肥市西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西南面,距合肥市政務新區約3km。小區總面積約28hm2,臨近大蜀山,與人工湖僅一路之隔,所在地塊東西向長、南北向短,周界基本平直,地勢中南高、西北低,最高點與最低點高差在8m左右,為園區環境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4.1綠化植物調查的情況
綠城桂花園小區的綠化植物種類有:香樟、桂花、廣玉蘭、女貞、雪松等常綠喬木;柳樹、紫薇、烏桕、七葉樹、銀杏、欒樹、馬褂木、國槐等落葉喬木;珊瑚樹、大葉黃楊、金葉女貞、十大功勞、海桐、八角金盤、紅花檵木、夾竹桃等常綠灌木;小葉雞爪槭、繡線菊、紅葉李、木槿、木芙蓉等落葉灌木;蔥蘭、麥冬、狗牙根、紅花酢漿草等草本植物;竹類植物則有毛竹、孝順竹等。
4.2對綠城桂花園小區植物配置與造景進行探討
綠城桂花園在合肥眾小區中算是整體的植物配置與造景做得比較優秀的綠化小區,該小區能夠通過較合理的植物配置與造景方式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并體現出溫馨秀麗、舒適和諧的生活園區的特征。
整個小區的建筑布局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小區,它采用小組團的方式,組團中間布置小花園,架空平臺,讓環境相互滲透,使空間充滿流動性,并且每個小組團的結構上都自成一體、各具風格。在小區中設置中心花園,以營造一種園內園外融合,開闊大氣的環境氛圍,同時在整體視線規劃中,設視線風景走廊,將優美的大蜀山山景引入中心綠地,各組團住宅的院落變化也與室外的綠地綠化相結合。
綠城桂花園小區中大部分綠化植物選用的都是本地的鄉土樹種,這使得整體景觀有了良好的延續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