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播封育措施治理沙漠環境淺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巴音溫都爾沙漠位于是內蒙古自治區5大沙漠之一,是華北地區風沙危害的主要源頭之一,也是揚沙和沙塵暴的主要增塵區之一。沙區內的牧民生活水平低下,人均收入減少,危害極大。2000年開始,烏后旗結合當地地廣人稀、勞力少、交通不便等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嘗試通過封育、飛播措施,有效改善了該沙漠的環境。
關鍵詞:沙漠;飛播;封育
1案例背景分析
巴音溫都爾沙漠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北部,是全區五大沙漠之一,主體分布在烏后旗的西部和北部,由本巴圖、海里、巴音查干3片沙漠組成??偯娣e約100萬hm2,是華北地區風沙危害的主要源頭之一,也是揚沙和沙塵暴的主要增塵區之一。沙區內的牧民生活水平低下,人均收入減少,個別地區出現了沙進人退的局面。且巴音溫都爾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兩大沙漠呈現出“握手”之勢,給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危害,已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心腹之患。
2主要實施策略
從2000年開始,烏拉特后旗結合當地地廣人稀、勞力少、交通不便等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嘗試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成本低、省勞力、規模大特點的封育、飛播措施,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沙漠治理、生態環境改善的有效途徑。
2.1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
飛播、封育作為烏拉特后旗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一直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成立了由旗政府分管領導掛帥,林業局局長負總責,分管局長抓落實的旗飛播造林工作領導小組,分工負責,集中實施。通過典型的成功實例,積極主動在群眾中宣傳,提高了群眾對飛播治沙及封沙育林的認識,使飛播治沙、封沙育林在沙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后續工作帶來群眾的支持。
2.2堅持飛、封、造結合,注重綜合治理
烏拉特后旗飛播區封育都處在牧區,林牧矛盾突出,為了處理好這些問題,一是對飛播區、封育均采取架設高標準機械圍欄,在飛播區周界明顯處樹立堅固的標牌;二是林業局與各蘇木鎮層層簽訂管護合同,明確權利、職責和獎罰措施,設有專人管護,嚴禁在封禁期間放牧、砍柴等人為活動。
2.3研究推廣新技術,提高飛封科技含量
生產建設季節,市旗兩級林業局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把科研、推廣與生產相結合,及時積累了科學數據和經驗,及時下達飛播封育的各項技術標準和要求。
2.3.1播區選擇堅持“三不選”:沙丘高大的不選、禁牧有困難的不選、規模面積小的不選。重點選擇了沙化嚴重,植被稀疏,林牧矛盾少,有覆沙條件,降雨在100mm左右巴音溫都爾沙漠東南邊緣,緊靠陰山山脈北麓的相對平緩的沙丘地帶。
2.3.2飛播種子篩選嚴把“五關”:一是嚴把種子調運關。采購的飛播種子都具有生產、經營許可證,合格證和標簽。二是嚴把種子質量關。采購的種子進行發芽率、凈度等質量檢驗,完全合格后用于飛播造林。三是嚴把種子處理關。飛播用種經過精選機凈選后,全部采用多效復合劑、ABT生根粉包衣、丸?;夹g,有效地防止動物的危害,種子位移、閃芽、鳥鼠驅避等問題,提高了種子保存率。五是合理掌握種子混播比例關。根據烏拉特后旗飛播區的環境特點楊柴、花棒、紫蒿混播的適合比例為3:3:2。
2.3.3飛播作業方式力求高效。采用Marpsoure和GPS導航,取消了地面信號;同時為防止漏播,采用交叉式飛行作業方式。
2.3.4播期選擇宜早不宜晚。根據實地情況,每年6月中下旬定為飛播造林的集中時間。
2.3.5加強飛封管護管理。林業局與蘇木簽訂防治合同,并提供相應的藥械和防治經費,根據兼職測報員定期提供的病蟲鼠害情況,適時防治。飛播區、封育均采取架設高標準機械圍欄,在飛播區周界明顯處樹立堅固的標牌,與各蘇木鎮層層簽訂管護合同,明確權利、職責和獎罰措施,設有專人管護,嚴禁在封禁期間放牧、砍柴等人為活動。
2.4嚴格飛封程序,確保飛封質量
一是從2003年開始,烏拉特后旗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對飛播區用種子、圍欄、刺絲、加強柱、水泥桿和安裝施工等內容開展了公開招投標工作。10多年來,先后開展飛播招投標10多次,通過工程招標和專業隊伍施工,保證了種子和圍封材料質量,節約了工程資金,加快了工程建設進度,提高了工程建設質量;二是嚴格按審批作業設計施工,無作業設計及作業設計不合格的不準施工;三是按國標《規程》要求,搞好成苗成效調查,建立并完善飛播、封育技術檔案。
2.5強化管理管護,確保飛封成效
一是依法管護,嚴格實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強化宣傳,增強全民防火意識,建立專業和半專業撲火隊伍;加強巡查守護,對重點火險區實行專人看守,嚴禁火源進入飛播區,從源頭上消除火險隱患;二是通過明確責、權、利,用利益機制調動農牧民自主治理與管護的積極性;三是加強病蟲鼠害預防與防治。林業局與蘇木簽訂防治合同,并提供相應的藥械和防治經費,根據兼職測報員定期提供的病蟲鼠害情況,及時防治:四是種子全部進行鳥蟲驅避劑包衣。幾年來已完成大粒種子包衣15萬kg,使用包衣劑21t,有效控制了鳥蟲危害;五是實施了PVC管防治大沙鼠試驗,PVC滅鼠技術,且能避免羊、駱駝等家畜和有益天敵的直接誤食,解決了化學滅鼠與保護環境的矛盾。
3取得顯著成效
3.1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通過實施飛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烏拉特后旗現在在巴音溫都爾沙漠實現森林資源管護面積19.82萬hm2。同時,結合全旗退牧還草、生態移民、草原生態獎補、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政策的實施,烏拉特后旗已累計轉移牧民1377戶4824人,休牧牧民136戶468人,進一步加快了巴音溫都爾沙漠的林草植被的恢復。
3.2公益林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實施天保工程以來,烏拉特后旗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契機,始終把飛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作為改善巴音溫都爾沙漠生態環境、增強當地農牧業發展后勁、群眾增收致富的基礎工程,堅持從強化管理和提高質量上狠下功夫,使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8.67萬hm2,其中集中連片實施飛播、封育6.67萬hm2以上,飛播項目區形成了3.33萬hm2集中連片的綠洲,有效地固定了邊緣流動沙丘。飛播造林成效面積率穩定保持在55%以上,固定了流動沙丘,飛播造林取得了初步成效。
3.3構筑了防風固沙體系
自飛播、封育以來,飛播、封育區集中成片、長勢喜人。在沙地中形成團塊狀相互交錯的防風固沙林草體系,發揮著強大的防風固沙作用。植被的增加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了有機質含量,灌草長勢旺盛,單位面積產草量增加,緩解了其它草場壓力,使茫茫沙海變為綠州。不僅治理了沙化土地,改善了環境,也為烏拉特后旗進一步加大治沙力度奠定了種源基礎。
3.4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實施飛播、封育即改變了沙區的自然面貌,也為沙區人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徑,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牧業生產條件也隨之轉變,有力地促進沙區的畜牧業發展,使牧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
今后巴音溫都爾沙漠治理將進一步發揮飛封治沙的潛力和作用,把飛封做為巴音溫都爾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擴大規模,提高質量,注重實效。積極探索治理含中、高大沙丘的技術和模式及適宜烏拉特后旗不同沙地類型的綜合治理模式。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造福一方百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