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聽說讀寫”法寶,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程改革之風吹遍祖國大地,經歷了多次課程改革,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現在提的最多的核心素養,我們的教育走過很多征程,教育工作者努力過、彷徨過,不懈地追求著;我們作為一線的教師,也在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奮斗,從教二十多年來,一直為素質教育而努力;努力不停止,一直在路上;不忘教育初心,砥礪奮進,致力于積極探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之路。如今課堂在悄悄地改變,這是靜悄悄的革命,學生學習的方式轉變了,從自主到合作、探究的學習,課堂效率更高了,我們的所有努力才不會付諸東流。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實實在在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讓學生學習的到位,讓課堂充滿生機,讓課堂春意盎然起來。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素質教育;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們引用古人的詩句,引經據典,重視經典的閱讀,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從中央媒體的古詩詞大賽,成語大會,帶熱了漢語熱,帶熱了古典文學熱,這些對教育起到積極的正能量。當今社會,我們不能否認,急功近利思想嚴重,學生的閱讀不深入,只有皮毛,教師們還是普遍認為“讀書的時間少,思考的時間少,習作的時間少”的情況存在,導致學生不善于表達,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寫起作文來素材單一,只會瞎掰,語言空洞乏味,言之無物,有八股之風。我們倡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倡導熟讀深思子自知,提倡個性化閱讀,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課堂?!耙宰x為本”就是要有方法、技巧。提倡讀的形式要豐富,讀的指導和訓練必須多層次,重視朗讀與默讀;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很好地體現出朗讀與默讀由生澀到諳熟,從懵懂到領悟的過程,大大提高文本的理解能力。默讀至關重要。隨著年級的提高,默讀無處不在,默讀的要求也在提高,教師要注重指導默讀的技巧,培養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的閱讀技能和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
例如,《蜜蜂引路》一課教學時,在研讀課文環節,教師首先就讓學生感知課文,提出要求學生思考:你明白了什么?于是有學生就這樣回答:“通過讀課文,我明白了列寧就住在莫斯科城市附近的一座山上。”教師順勢接了學生的回答:說明列寧住的地方離莫斯科不遠,那我們同學當中家離學校不遠的,也就是在學校附近的請起立!順勢就把“附近”一詞板書在黑板上,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這個詞語。教師又出示了另一組句子,通過比較、換詞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了“常?!薄巴!边@兩個詞的區別,并通過做小練習“選詞填空”和“造句”進行了了解與鞏固。這就是一次有目的地讀,深入地讀,通過反復讀這兩個自然段,引申開去,學生懂得了這么多。在這基礎上,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把這兩段話讀給大家聽。因為,此時的學生已經看出了詞語的形象,聽出了詞語的聲音,他們已經把文本中豐富的詞語納入了自己的語言寶庫,這樣的讀,才有了個性,才有了味道,也大大提高了實效。
二、用心傾聽,盡情交流
教材的每個單元中“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這種設計很好,旨在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間的交流可以得到充分重視。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交流平臺”,它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以語言為媒介,可以傳遞學習發現,最終解決好問題,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的“走進西部”這一交流平臺,交流時,我們就可以結合整組課文,通過學生的概括性描述,回顧通過老舍先生的《草原》的學習,我們更加體會到語言大師的魅力,加深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的了解;通過《絲綢之路》,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了解西部的地域風情,更加熱愛西部;通過袁鷹先生的《白楊》一課的學習,我們加深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等,諸多方法在同學們的交流中都得到了總結和提升。通過種種,我們還可把以前學到過的其他表達方法在這里進行歸納、羅列、小結,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系統,使學生素養獲得提升。
交流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的,它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是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但是,教學過程中的學習交流,它始終是多向交流。例如,五年級的教材中,有一個關于“漢字”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這樣的活動,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很新鮮,也很陌生。但經過老師的講解、指導和謀劃,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學生的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如火如荼。我們班很多小組都采用了創編書本的形式,將自己小組內的活動成果納在其中,編寫得很豐富,也很精美。有的小組還將這次活動的內容和成果做成了幻燈片,真是煥然一新。而且,通過這樣的交流評價活動,學生學到了更多,以至于在開展六年級教材中的“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時,他們就有了更高的積極性,有了更多的經驗、方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學得很輕松、很愉快,而且也很有成效。
三、我思故我在,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思故我在,要重視思考。因為思維是智力發展中的核心。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強化思維,培養核心素養。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單元中“趣味語文”是講標點的妙用的,那堂課,一開始,教師沒有告訴學生課堂上要學什么,只是從抽屜中拿出了一個鐵錘,問他們是什么,學生說是鐵錘。教師就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個詞。教師又拿出了一個雞蛋,還讓學生檢驗了這是個生雞蛋,教師又在黑板上寫了個“蛋”字,這個時候,其實所有的學生都很好奇,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他們都很奇怪也很興奮地看著教師,這時候教師又在黑板上加上了幾個字,此時教室里炸開了鍋,學生就在下面讀著黑板上的那句話“鐵錘錘蛋錘不破”,嘴中也不停地說著:“不可能,怎么可能呢?”但教師就很堅定地告訴他們,就是可能!后來,教師就讓學生親自上來證實自己所想的,那學生上來鐵錘輕輕一碰,雞蛋就破了。但看還是那么堅定的神情,終于有學生站起來說出了“可能”。后來教師就在那句話上加了一個“逗號”,學生讀后,幡然醒悟,原來這標點還真是厲害。標點符號可以讓意思出現變化,不能固化思維。之后的學習,學生就很有興趣,還拓展了不少關于“標點”方面的知識和故事呢!通過課前這樣的一個游戲,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想知道的東西也多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眲撛O這樣的語文課堂情境,教師應該把學生的思維活動拓寬延伸——“拉長”,通過拓寬加深“拉長”產生深刻認識,學生思維活躍了,漸入佳境了,智慧火花就會迸發出來。因此,我們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對自己的思維提升越來越自信。這樣的課堂學習,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提高都很困難。
四、我手寫我心,下筆如有神
我們倡導我手寫我心,是實實在在的表達,是真心的表達。如在教學《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寫學生的心得,發現了以前沒有發現的學生新想法,同時,“寫”讓教師發現了不少好苗子。通過表述,讓教師與學生交流進一步加深?,F在的課堂雖然學生的地位在提高,或者說學生為中心,但是真正在課堂上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些學生還是會出現準備不充分,比較拘謹,放不開手腳,表現出局促不安,不善于表達,不能真實的表達內心的想法,導致某些學生想到了文采飛揚的表達,可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話會窘迫,這是很多內向孩子的通病?,F在“寫”的環節可以徹底打消這些學生的后顧之憂,寫起來反而比較深刻,還可能字字珠璣。
這些孩子的優勢可以發揚,自信心建立起來,口頭表達也起來了。這時班級面貌煥然一新,課堂處處洋溢著春意。寫的魅力得到體現,可以多方面的“傾聽”到全班學生的精彩“發言”,照顧到更多的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下筆也有如神助了。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為中心,關注全體學生,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到位了,思考到位了,寫得就深刻了,真正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
?。ň庉嫞簭垥枣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