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學校低年級數學課堂中中度智障兒童口語溝通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口語溝通作為溝通與交往訓練目標中的一項,它能滿足學生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中溝通交往的需求。目前,特殊學校中口語溝通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既缺乏針對性也無法保障訓練的強度和深度。針對以上情況,文章分析探討成因,從數學課堂教學入手,提出培養策略。
關鍵詞:數學課堂 中度智障 口語溝通 策略
一、引言
特殊兒童融入主流社會,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是從事特教工作的教師和特殊兒童家長們不斷追求的目標。是否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交往方式往往是開啟人際交往的第一步?,F代社會各種社交軟件不斷研發更新,為特殊兒童與他人的聯系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盡管如此,面對面的口語交流還是人際中最主要、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隨著近年來隨班就讀的開展,特殊學校中重度孩子數量急劇增多,甚至有相當數量的多重障礙兒童。這些孩子,雖在入學時經過一系列的面試,能夠聽從簡單的指令,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還是存在言語或語言方面的障礙。
口語溝通,作為溝通與交往訓練目標中的一項,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語文學科應該重點培養的目標,或者是語言訓練課的訓練目標,結合正常兒童的溝通能力發展歷程碑,以及特殊學校在校學生口語溝通能力現狀,僅靠某一門學科的教學遠不能滿足特殊兒童對口語訓練方面的需求。
二、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口語溝通現狀及原因分析
?。ㄒ唬┈F狀分析
口語溝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能理解語音的含義,語文課上能讀能寫,但是在數學課上卻記不住數字或特定某個、某幾個數字;能聽懂常用詞語、詞組和日常溝通中的簡單句,并且能執行兩個以上的指令,卻不能用數字或符號進行數學現象的描述和表達。能用常用詞語和詞組表達需求、拒絕、情緒,但描述事件卻詞不達意,在拒絕他人方面相比其他需求的表達也欠缺很多。
生活數學是培智學校中的必修課程之一,鑒于智障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學內容必須與生活密切相關,教材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人和物入手,從實物到圖片,再到抽象的概念。智障學生學習數學困難與學生的認知缺陷有關,教師合理、有效的使用教學資源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中度的智障學生在課堂中可以主動開啟人際之間的互動,但是與別人交談/溝通時,較難維持2-3個輪替,也較難理解他人的語氣、表情,或就某一話題完整表述自己的觀點。所以,有些特殊兒童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一開口說話,對方便能很快發覺他的“異?!?,一方口語溝通能力的欠缺,使得雙方的交流無法有效進行,也使得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較少。
三、數學課堂的口語溝通訓練的必要性
數學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有著重要的作用,盡管一直有對智障學生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廣泛,想要把數學知識從生活中剝離也不符合實際情況。智障學生的生活數學課中,生活經驗的多少往往直接影響到新知識的接收程度。學生的多個感官:視、聽、觸、味、嗅感知了生活經驗,但是卻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非語言的溝通在某些常合并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缺乏無言的有效表述,學生對新的經驗的掌握程度就會降低。具體就表現出生活經驗的不足,需要對孩子進行反復強化練習。
?。ǘ┰蚍治?
1.病理性因素
智障兒童中有一部分在聽力、發音器官方面存在障礙,如:肺功能受損、聲帶問題或者是唇腭裂引起的發音困難等,這些病理性的因素教師無法解決只能配合醫生的治療。
2.錯失語言發展關鍵期
一部分智障兒童,幼年時期由于各種因素,缺乏外界的言語刺激,沒有順利發展出語言能力。發音器官的功能退化,導致他入學后,也很難在語言方面發展處與同齡人相應的水平。除卻病理性的因素外的其他因素,如:學生的音調異常、語法問題、氣息不穩等因素通過評估,在語訓中可以逐步矯正。
3.技巧的欠缺
在特殊學校中,大部分孩子能發音,具有一定的口語溝通能力,日常中也不缺乏溝通的動機,能與同伴互動交流,但是交流時間段,詞匯量缺乏,在不同的情境下詞語使用不恰當等,難以維持有效的溝通。
4.其他因素
綜上所述,對應《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康復訓練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溝通與交往訓練包括言語準備、前溝通技能、非語言溝通、口語溝通。前三者的發展可以有效的促進口語溝通的順利開展【1】。營造出人際交往中輕松、和諧的交流氛圍。反之,口語溝通的訓練也會倒逼其他三個方面的快速發展。
四、口語溝通能力培養的策略和途徑
?。ㄒ唬┥朴媒滩?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富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活數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結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呈現教學內容。針對這一形式,可以借鑒“社會故事法”,結合教學內容編寫社會故事。
以一年級下冊《學校里工作的人》中《比高矮》一課為例,先選擇校園里的一名工作人員照片編寫對話,以3-5字的短語為主。再豐富照片的內容,增加人數、景物等,具體內容根據學生接受詞匯的發展特點和兒童本身的特點,由易到難選擇學習內容;先教基本詞,然后再擴展到更豐富的詞匯;先學習詞的基本義、具體義,再擴展到其他。引導學生在對照片中的人進行比高矮時,更好地描述照片內容。
側重口語訓練時,要緊扣數學學科的特點;觀察、描述圖片要注意數量關系,物體之間的高矮、快慢、前后關系等,教學語言的設計要以提示性、引導性為主。
(二)創設情境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物充滿興趣。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可以有效的激發他們溝通的動機,保持學習的興趣。
情境的創設可以借助動畫人物、繪本故事、校園中的各個功能教室等。以繪本故事《好餓的毛毛蟲》為例,一個故事包含了豐富的知識,在數學課中引導學生說一說毛毛蟲每天的食物,此部分教學內容以認識星期為主,可以在學生掌握了單個詞后進一步認識詞組,活動設計分兩個步驟展開: 首先,復習構成詞組的單詞:出示實物、模型或圖片等,教師問:這是什么?確認是否理解。其次,提問法引導構成詞組的另一部分,指導語:什么顏色的?這是誰?他在干什么?這個怎么樣?
方法一:搜尋詞組。即閉合式識別訓練,教師指導語形式可以為“找一找,哪一個是?”
方法二:實例匹配。指導語形式可以為“想一想,哪兩個圖片能表示圖片的要求?”
教學設計時注意語言的提示性,同時發展學生的點數、唱數的能力。將枯燥的數字點數與具體的實物相聯系,當學生對實物建立了感性認識后,再將實物轉換成圖片、符號。
活動過程:
步驟一:設置情境后,等待學生實現行為目標;
步驟二:如果沒能實現,教師口頭提醒學生,應該說什么
步驟三:如果還是沒能完成,教師示范說“不客氣”,學生模仿;
步驟四:接受者重復說“謝謝”,學生完成;
步驟五:再讓學生分發,接受者再說“謝謝”,讓學生獨立完成“不客氣”。
(三)創編故事
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有限,教師可觀察學生日常的交流,從中找尋所需的溝通素材。
以一節課為例。教學中的對話通常以“假裝或者今天講一個故事”開始展開,“假裝我是數字5”“當缺乏經驗的學生逐漸進入游戲的世界,他們的語言流暢度就會得到提升,同時也會與老師傳授的知識保持同步”【2】。
課后,記錄學生在教室里的對話,通過對話,不僅能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讓我更清晰直觀地發現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那些發生在學生之間的對話,比成年人想象中的更有意義,他們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有著獨特的看法,并且會用自己的方式和語言將之表現出來。分析學生的行為和對話,可以知道整節課中學生最感興趣的環節設計或突發事件,這些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可以為下節課的設計提供素材。以《得數是5的加法》為例,學生在計算“3+2=?”時,一名A組的學生堅持說答案是“1”,態度堅決。我問他,你用什么方法算出是“1”,她轉身就指了指教師后面的墻上貼著的“10以內減法”算式卡片。我仔細以下才發現,卡片上寫著的是“3-2=1”。我順勢將兩張卡片貼到一起,讓學生讀卡片、說卡片,再對比,發現不同。最后以兩個故事分別展示加減法在生活中相同場景下不同的內涵,學生復述故事,進一步強化認識,最終對加減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驗。
故事創編活動,學生喜愛以自己作為故事的主人公,滲透自己的家庭生活。訓練內容由兩詞短語到三詞短語到更多詞匯短語,由動賓短語、“屬性+事物名稱”式的偏正結構名詞短語到其他;從熟悉的已經掌握的詞語中選擇構成詞組的要素。
?。ㄋ模┛磮D說話
數學教材中有一類題型為:看圖寫算式,學生對題型中呈現的內容不理解,具體表現為看不懂題意,理解不了圖片背后所隱含的意思,更不能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與數學知識相聯系。
結合教材中的圖片,教師可以從詞、詞組、句子逐漸開展訓練;也可以讓學生單獨說、分角色說,以及以圖為線索,找出其他相關的圖片。
數學課堂中開展溝通與交往訓練,既能滿足學生的康復需要,也能緩解康復課教師的工作壓力,將康復訓練落實到每一門學科,每一位教師。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反饋較慢,教師充分激發學生的“說”的技能,充分挖掘學生現有的語言技能。
五、培養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生活數學課教學內容教授基礎性的數學知識,但仍具有數學的邏輯性、嚴謹性和枯燥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認知水平和個體的學習風格開展教學。
在教學中,出現不愿配合或某段時間內能力無法提高甚至退步的情況,也是正?,F象,給學生緩和的空間,鼓勵同伴之間互相配合、激勵,并積極調整強化物的使用,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
日常做好評估和材料的記錄整理工作,經常梳理,及時調整,尤其是要注意學生在不同情境下口語的使用情況,做好技能的泛化使用,保證學生能將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更多的場合下運用。
良好的口語溝通能力是智障學生,尤其是中度智障學生提升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校的學習中,學科教學也應承擔起學生康復訓練的責任,根據學生的康復需求,在相應的學科教學中,提供合適、有效搭的訓練,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康復訓練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美]薇薇安.嘉辛.佩利著.楊茂秀譯.《游戲是孩子的功課》.云南出版集團公司晨光出版社.2018-05-01
3.《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數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224.htm